淘客熙熙

主题:沪港对比,老邓管治下生活水平的相对倒退 -- 陈王奋起

共:💬566 🌺3649 🌵19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跟在您后面,也谈谈我对那个年代的感知

我也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看你说76年刚刚上小学,76年我已经小学毕业了,所以比老兄要大几岁,也聊聊我自己认知的那个年代。

你说的馒头主粮差不多,我是吃粗粮较多,有时会有点米饭,都是籼米,衣服也是补丁的,没错;但现在以我自己的观点看是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呈级数的增加和旧的生产力所提供的供需关系严重脱节,这就导致了人们生活必需品供给的贫乏,所以才有了计划经济,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活。也包括教育、医疗。

民国国家真的不行,旧社会贫富悬殊,有钱人富死,没钱人穷死,要工业没什么工业,要农业就是和古代差不多,靠天吃饭,小农经济,半封建、半殖民地、军阀、官僚哪能凝聚整个中华人心。。。。。

从70年后说起,我即在城市生活过,也在乡下生活过,先说说乡下,因父亲被下放,一家在农村生活,当然不是很偏远的那种乡村。

农村最让人羡慕的是有自己家的院子,有些富裕的就是红砖瓦房,一般是连三间(北方的),就是正房三间,南房三间,如人口多的还有东西房两间,人口不多的正房住人,南房放杂物、粮食、柴草;院子里盘的灶做饭,还养猫狗、鸡鸭,有的家地方大,前后两个院子,后院可能就养猪了,呵呵。

我遇到过比较富裕的几家,不是现在那种有钱的,他们这几家孩子多,而且是壮劳力,所以公分赚的多,到年底分红就多些,房子盖的好气派,都是红砖瓦房,就是现在我都觉得不比几百万买的房的差,院外有影背墙,冲着外面的那面一般都是大大的福字,冲院子那面有的画的是孙猴大闹天宫,有的画牡丹,都是彩色的,而且不是粗制滥造的那种,现在想来也很有味道。

屋里东西厢都是炕,炕上一般都有炕柜,外间屋(就是中间的那个屋子)靠墙一般也是一溜长柜子,柜子颜色普通都是黑色,但比较粗的那种。

再有就是土坯房,北方很多这种房,我所知道的一般这样的房子是70年代前的产物,但这种土坯房也有好处,就是冬暖夏凉,墙壁厚和屋顶厚的原因吧,缺点就是屋里乌漆嘛黑,赶上阴雨连绵季节那就就得小心漏雨了。

家具也是上面写过的,看起来年代更久远些,当然也有没什么家具的,都是些农家的簸萁,笸箩什么的,但基本上只要是组成家庭的都是有一两件家具,无论屋里地面是砖的还是土的都相当干净,和你所讲的干净的家庭比较少大相径庭,不知你说的是那个地方。

孩子们的玩具相当少或几乎没有,但那时可以玩弹球如你所说,玩赢子弹壳的;还有就是打嘎;弹弓(木制);抖空竹文雅的叫法,我们这叫蒙(可能是风,查百度)葫芦,外面田园里疯跑,要是放假那可是忙的是不亦乐乎,甚至忘了吃饭、睡觉,回家等候的是一顿(小棍炖肉),擀面杖打屁股,哈哈哈哈。

电器么,几乎没有,只有大队按的有线喇叭,时不时会放新闻、地方戏曲、地方曲艺、歌曲什么的,最后国际歌收尾;最高档的是大队院里的北京牌14寸黑白电视,晚上院子里的人乌泱乌泱的,小孩少,成年及青年人多。

农村里几乎没有粮票,都是生产队里提供的主粮,副食就比城市差很多了,但蔬菜在夏秋季那是有啥吃啥,很多种,也是队里分的。但主粮要比城市的新鲜,下稻米时会分带壳的稻米,我父亲那时一个人劳作,会分三麻包(现在估计每包得有100斤往上),但不给我们吃,呵呵,脱壳后都送城市里的亲戚朋友,他们可是很少见这么好这么新鲜的米。

多唠叨几句,那米,你抓一把,看起来是淡绿色的,饭煮好后那个香,估计香飘万里这词就是这么来的。

冬天无论我们这城市或农村(北方),和你说的差不多,菜相当单一,主要是土豆、白菜,坛子、大缸腌雪里蕻、腌五香嘎达头(芥菜头)。那嘎达头腌好是金黄色、软软的,拿出来时五香味道扑鼻而来,就是比较咸:( ,储藏大白菜需要小孩大人一起挖菜窖。

另这大白菜和现在的可不一样,有两种,青麻叶和白麻叶,白麻叶普通,和现在的差不多,但颗很大;青麻叶可比白麻叶好,一颗青麻叶白菜有十几斤,叫一根棍,说明长得顺溜,那菜心要是扒出来,来点腊八醋和拍碎的腊八蒜,那个好吃,城里朋友送的海蜇皮再来点,拌里面,什么叫美味?什么叫人间美味?莫过如此。。。。感慨!

可能是那时大棚技术、运输、储存都相应的几乎缺失,所以。。。。。。

但感到疑惑的是水沟、池塘或河里有很多鱼,几乎没什么人去逮鱼吃,为什么?为什么?现在也闹不清为什么。

雪糕什么的村里没有,城市里有,小豆的3分一根,5分的是奶油。

这么说吧,童年很幸福,可能是幼小亦或那个年代的形态,什么衣服、吃食、零食并不是童年里主要的选项,当然有好吃的那就更好了,那是锦上添花。

但缺少零食的我却造就了一副好牙,到现在一颗没掉,吃嘛嘛香,嚯哈哈哈,在城市的很多同龄人小时候比我要好的多,几乎个个牙不好,这还得多出一份钱拔牙、补牙、镶牙,这个可不管报销啊。

那时村里有小学,村里让公社或镇里培养的老师,水平吗,肯定不高,教到三年级就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了,但有一点很好,他们会努着力的工作,就怕别人说,呵呵。

上学及作业看的死死的,想不好好学,逃学,弄不好大队书记就会去你家请你家长“喝茶”,然后就是“小棍炖肉”,小时候内心里会问候老师不知凡几,我们的孙老师可害苦了我们,妈妈的。。。。

苏联有个老片叫《桃李满天下》,影片里的老师感觉和我小学里的老师一样,是他让我们识字读书打基础,让我们了解整个世界。晚年桃李芬芳,彩霞满天!!!

文娱方面公社会派放映队免费放映,每次看电影都会万人空巷,也是一大奇观,无论看多少回,如地道战、地雷战都津津有味,甚至于总想跃跃欲试。

74年还是73年,记不清了,就是渡江侦察记那个彩色影片刚刚放映的年代,可能那时各个方面条件具备,市里开始在我们旁边的那个大村子征地建工厂,是纺织业。

那个村的1/3的人进了工厂,我们村的人很是羡慕。这样看来,土共战争期间是农村包围城市,而基础工业化基本完成后则是城市包围农村!!!

好了,农村的就写到这吧。下回有空再说说那时城市里我知道的事儿,也谢谢你的抛玉之言,让我追忆起那往事并不如烟的年代。

关键词(Tags): #追忆通宝推:盲人摸象,fuxd2002,flyingcatgm,师兄,高中三年,东海后学,ccceee,西安笨老虎,猪啊猪,独立寒秋HK,西门飘飘,朴石,东方的木头,陈王奋起,胡一刀,纳米小洞儿,Cyrus,起于青萍之末,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