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父辈眼里的前三十年 -- bshu

共:💬677 🌺8594 🌵4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真用脚投票的话,公社的竞争优势反而大

可惜80年代恰恰没有用脚投票,大跃进一刀切搞公社,到了80年代一刀切砍公社,真是一脉相承。

说个小的例子,玉米收获以后要晒干以及烘干后才能保存久,干玉米和湿玉米价格差太多了。而成规模处理玉米根本不是个人能负担的。现存的公社可以对农产品进行一些粗加工。这样无论是售价还是销售渠道,以及议价能力都远远比一家一户的小农占优势。

当年问题不是不能推广包产到户,而是为了推广包产到户,都先拆搞得好的有名的公社。能活下来的公社都是领导有良心,能顶住政治压力,而且会打擦边球。看现存的公社,农民收入高包产到户的小农几个数量级。按农业部当年的报告,有三分之一公社搞得好,这三分之一的公社真都会用脚投票给包产到户?如果政策宽松一些,能多保留下来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现存公社数量估计仅仅占2%。如果当年能保留个10%-15%,那农村是不是能发展地更快呢,90年代的三农问题还会像历史上那样惨烈吗?

杨易辰回忆录里面就提过,当年顶得太少,像黑龙江只保留了一个兴十四村,如果多保留一些,那农村就能发展更快了。

外出打工多,那岂不是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高的地方占优势?我们一家一户的小农真竞争不过国外的大农场。畜牧业也一样。三聚氰胺的问题根源也是小农养殖成本太高了。

包产到户不是没有用,不过这政策就和兴奋剂一样,用一次,爽了眼前,后遗症得后人花几十年时间填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