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不忘初心——写在毛主席逝世42周年 -- 删ID走人

共:💬80 🌺1138 🌵3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么多花,看着晕。

但是,我想法却与兄不同。宪法中的第一句,实际来源于共产国际,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运动的起源就不必讲了,苏联的国情也与中国完全不同,胜利的道路也不同。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已经确定了工农联盟才是中国的革命主体,而非单一的工人阶级。一直的宣传也是无产阶级而非工人阶级或其先锋队。

对城乡差异,您的观点似乎是何不食肉糜。中国前三十年的发展路径,是从基本无工业的农业国起步的,只有工业化全面的推进,才可以逐步容纳更多的人口参与工业化。农村青年招工进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都是调节城市人口和发展的手段。而且,在农药化肥没有大规模应用之前,农业必定是广种薄收,需要大量的农业人口,才能保障全体人民的粮食必需。解放后,几百万战士复员回乡,绝大多数都是回到了农村,还有几十万农垦大军。若是论功行赏,他们不是更应该留在城市里,享受工业化吗?对于刚刚解放,还徘徊在工业化门口的人口大国来说,不仅仅是政府,多数的人民也会选择回到土地,起码那一亩三分地可以保证让人活下去。前三十年工业化的很多项目都是保障型,农机,育种等农业项目都是重点,包括从欧美引进的化工项目。前三十年,工农业还可以相互反哺。城镇居民优先享受到了一些工业化的成果,而农民没有享受到,是不均衡的利益分配吗?我想,还是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吧?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已。 前三十年的中国,还处在努力活下去的阶段,远没有论功行赏,切蛋糕的家底。城乡差异是历史形成的,稳步的工业化是发展的策略,这种策略不会有大量的工业人口需求。

当我们回顾某段历史的时候,我们都是站在伟人肩上,假若回到那段时光,即便用现在的手段,方法,我们是否能够做的更好呢?如果没有城乡二元化的管理,农民现在会不会更惨?

以上是一个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一个城市人的拙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