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上火下泽,暌;君子求同存异。 -- 履虎

共:💬1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上火下泽,暌;君子求同存异。

点看全图

在上一篇《家和万事兴》里,我说道:

“在过去,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在现在,中国在短短70年里完成工业化革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在将来,中国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靠的是来自于我们文明的而且是西方文明所不具备的整合能力。这种整合能力就是具体表现在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以家庭为基本单位逐渐建立起来的,与生俱来的,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的文明基因。可以概括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家和万事兴,谁都知道当然好啊,但是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有各自的不幸,那么家庭内部矛盾纷争,不幸福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易经》的《暌》卦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睽卦

睽,小事吉。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内部四分五裂,凡事只能慢慢来,不可以莽撞行事。就好像火焰向上,但是流水向下背道而行,又好像两个女子同居一室,因为志向和利益不同而反目。这时候应该敞开心扉,坦诚交流,找到共同前进的方法,好在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又能够感受到正面的关怀和鼓励,所以开始向好的方向慢慢转化。天高地远,但天地之大德曰生,男女不同,但是生生不息的志向是一样的,万物各异但又都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暌卦的意义和作用是非常的大呀,君子在这个时候做的事情就是求同存异,下面我们来看看《睽》卦具体是怎么说的: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轻利远害。但该有的自然会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换位思考,相向而行。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内部互相猜疑掣肘倾轧,君子不刑不发。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忘乎所以,发现自己孤立无援。正心诚意的找回自己的群众基础。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往而不利。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恋栈权位,私心过重,疑神疑鬼,只有把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在一起,合而益则吉。

《睽》卦与《家人》卦互为综卦,就是一对对立统一的卦。《家人》卦讲整体系统的和谐性与统一性,《睽》卦讲整体系统中的相异性矛盾性和内部的斗争性。前几天一篇微博,引来惊叹无数,

@without12: 《自私的基因》,新人结婚时,不应该手搭着圣经说不论贫穷富贵健康疾病至死陪伴,应该把手放在《进化心理学》和这本书之上,宣誓:我将违背我的天性,忤逆我的本能,永远爱你。

又是基因,又是心理学,又是圣经的,又是西方经典的,看起来真是高大上,其实就这么点事情,两千多年前荀子就说过了,

《荀子.性恶篇》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故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孳,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人性的恶,源自于自私的天性,区别只在于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处理和对待的方式不同;西方把放纵自私的基因视为人性的解放而加以推崇,中华文明则认为应该通过礼仪和道德的教化使人脱离基本的动物本能。两种不同取向的结果就是今天西方的极致精英利己主义和中华文明的最高理想“天下为公”。

这两种文明的差异最终就表现在资本在社会的主导地位上,资本本身只是实现人类自身幸福的工具,但是资本在西方极致利己主义的社会里就变成了最自私的代表,资本控制了人性泯灭了人性,迷信西方文明的人会觉得,也许人类不过是资本寻求发展的一个载体罢了;而中华文明则因为以下五个方面:“ 阴阳观念、人文精神、崇德尚群、中和之境和整体思维”的思想内涵最终将驯服资本为人类福祉服务,我在《中华文明与资本的关系》一文中,阐述了这个观点。

最近微博上还有这样一段话,

@神嘛事儿:中式傲慢与西式傲慢是不一样的,西式傲慢是简单的看人低一等,绝对对方是劣等生物,中式傲慢恰好相反,中式的傲慢是希望教化对方,认为对方是可以挽救的,这就很厉害了,本质而言就是西式的傲慢表面上看是跟对方划开了,觉得对方是傻逼,但互相看不起对方其实等于你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力,但如果遇到中式的,你就麻烦了,他会通化你,认为你是他的学生,这种被教化的痛苦一般人是理解不了的,就像个粘皮糖,影响你一生,中式傲慢是同化与包容,西式傲慢是非黑即白搞切割,你遇到一个永远要教化你的人其实你内心是崩溃的,这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这个说法其实不是很准确,中国人这个其实不是傲慢,而是文明的底气,是“有教无类”。为了维护整体的共同的利益,中国人更愿意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回到《暌》卦,“君子求同存异”其实是有个隐含的前提:“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子路》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在先秦时代,"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统一,因而有别于"同"。比如烹调,必须使酸、甜、苦、辣、咸调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五味俱全、味在咸酸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佳肴;比如音乐,必须将宫、商、角、徵、羽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五音共鸣、声在宫商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美乐;反之,如果好咸者一味放盐,好酸者拼命倒醋,爱宫者排斥商、角,喜商者不用羽、徾,其后果便不难设想,也不堪设想了。因此,早于孔子的晏婴就曾说过:"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左传·昭公二十年》)。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基础上,孔子将"和"与"同"的差别引入到人际关系的思考之中,于是便有了《论语·子路》中的这句话。

如果一个社会和国家,没有“和”的基础,而是只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一旦物质基础出现了问题,那么马上就会出现社会内部利益冲突、矛盾激化,无法调和,如现在的美国,所谓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就沦为了不断突破整个社会底线的工具,比如围绕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卡瓦诺的美国式文革闹剧,社会进一步撕裂,后果无法估量。利益诉求各自不同,经济基础出现了问题无法满足,整个社会又没有整合的基础,特朗普的“美国再次伟大”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而中国建立在“和”的文明基因上的政治制度和治国理念,虽然有时步履蹒跚,却能时时刻刻的保持着强大的整体凝聚力。比如民主集中制,比如政治协商制度,都能做到有收有放,最终都是为了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服务服务。在现代资本的最核心概念---“杠杆”的使用上,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前30年面对美苏霸权的核讹诈和战争恐吓,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杠杆向重工业和军工行业集中,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核能力和重工业基础,达成了中美苏大三角,国际战略平衡,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国家的战略利益;后30年在前30年获取的战略机遇期的基础上,杠杆向民营经济倾斜,快速建立轻工业体系,成为全球唯一工业体系完整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文明百年复兴的最后收官十年,实行供给侧改革,杠杆重新向国家集中,应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挑战,确保中华文明百年伟大复兴的实现,并以此为基础,引领人类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和个体之间的这种"涣散-凝聚"的循环发展过程,也是《易经》中《》卦的具体体现。国家强大,强大的人民币和中国制造的工业品才是国民整体财富的源泉,中国人的富裕才刚刚开始。

“和”字出现在《易经》里,是《系辞》中的“履,德之基也;履以和行,和而至。”前面说过,中华文明是基于时间的最高维度的人类文明,基于这种文明基因,君子能够跨越个体自然生命的限制,从整体利益出发,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有“成功不必在我”的历史自觉。“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就是觉醒了自己的天命之后,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何处去?“。基于这样的天命观,君子才能够”和而不同“而去”求同存异“、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君子的天命就是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人生始于立志,人的不同始于志向的不同。我们作为中国人,志向应该与中华文明的精神核心保持一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与君共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