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连续与离散——论音乐与中文 -- 赵美成

共:💬67 🌺267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在艺术领域,感性因素大于理性。像兄台这样用数理的方式来分析音乐,过程虽好,下结论却要千万小心。即是如此,面对扣帽子却也无需战战兢兢,无视就行了。

信号学方面我不太懂,也没完全弄懂兄台的意思。不过从中受到一点启发。

在函数中,如果某点可导,那曲线就是平滑的。如果不可导,则是奇点或者拐点,曲线出现锯齿状。总之,就是不平滑、不顺畅、粗糙。与此对应,在歌曲中就是旋律是否和谐、歌词是否流畅。

我看了大家的帖,主要都在说歌词、中文、外文方面的话题。我也说歌词流畅方面的问题。

因为歌词要唱,诗要诵。所以歌词必须抛弃诗的韵律,为了流畅却又必须要保持诗的“节奏”。

第一点好理解,每句歌词都被旋律赋予了新的音调,中文发音的一二三四声音调完全被替代。“我爱你中国”、“我愿逆流而上”中的“我”完全不是我们平时说话中“我”的音调。

第二点。我用的虽是“节奏”一词,却不是指的音乐节奏的意思。而是指歌词必须让人的开/闭口、呼/吸气、卷/平舌等发声器官的肌肉动作尽可能的顺畅,我把它叫词律。这一点,是好诗必须具备的,而歌词必须顺承这一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为什么要这么间隔气息来朗诵?因为“日”是卷舌不动音,“照”是先卷后弹舌,连起来念,动作很顺畅。而 照 和 香 不能连着念,因为这两个字在转换的时候舌和口唇的动作都很大。当然,李白作诗的时候考没考虑这么多,我不知道。或许就是他一念间迸发出来的。而且大家都觉得好,就流传下来了。

在中文中,有一些词发声时适合吸气,而一些适合呼气。像声母是W开头的,如 我、舞、伟等 ,其嘴型适合吸气;声母是T开头的,如 他、天、突等,适合呼气。

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在第二个天字进行呼气,在伟字上吸气,会唱起来更顺畅。

从我听中英文歌的感觉来看,也是觉得中文在唱感方面要差一些。这点,我和您的感觉一致。这可能也是高晓松等音乐人感到苦恼的原因,或许这也是才华耗尽的苦恼。

有时候我也怀疑这种感觉是否来自“样本选择造成的偏差”。我听到的英文歌大多都是经过某种形式的筛选而得来的,比如朋友推荐、音乐排行榜等,得到的自然都是一些好歌。而中文歌,由于母语的原因,好歌、烂歌都在听。

楼下有人说道崔健,我也说两句。崔健可以说是中国Rap的先驱。他的第一首作品《不是我不明白》就是一首夹杂Rap的风格的,那首《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实际上也是一首Rap。我觉得这两首歌在词义上都很棒,而词律上却不顺畅,《新长征》更是感觉拗口,没法唱。

后来,崔健的第二张专辑《解决》,词律好了很多,“眼前的问题很多,没法解决.....”唱起来很顺,而词义却太浅白了。

或许也是,中文好歌还太少,让人觉得中文不好唱。如果,那天好歌多起来,也可以证明中文好唱。

====

另外说一点。现在的艺术领域早已进入工业化制造阶段。靠天才艺术家迸发灵感创作的作品数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艺术需求。即使像罗大佑这样的流行乐高手创作过程中都要查字典,而不是一挥而就。

模式化地制造作品是有历史的。在过去,中国就有词牌等模式。字数、格律都已设好,词人往里填就行了。毛主席的蝶恋花和柳永、晏殊的格式是一样的,只是古代唱法多已失传。而毛主席答李淑一的现代谱曲就有好几种。

所以像兄台这样,观察、探索中文发音规律,对创造好的中文歌曲是很有必要的。

通宝推:赵美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