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全球化难以为继 -- ywa13
恐龙到底是变温动物,还是恒温动物。这个确实是个问题。随着科研的不断发现,人们开始倾向于恐龙是种巨温动物。
我们都知道,恒温动物体内化学反应更稳定,所以新陈代谢啊,食物消化效率等速度会更迅速。对变温动物具有显著优势。可以说从变温到恒温代表了历史的进程和进化的必然趋势。但是具体如何实现,则有多种方法。在当年的环境下,进化通常会沿着最容易实现的路径先行:而最容易实现的就是恐龙的方案,通过身体长大的方式。我们知道,表面积和身高成二次方比例,而体积和身高成三次方比例,对流散热和表面积成正比,越是个头大的生物,散热就差,越能够保持体内温度显著高于环境温度,从而实现恒温。这种通过身体巨大化实现恒温的方式,现在人们把它叫做“巨温”。巨温是最快最容易的实现路径,所以我们看到,在空中,在水中,在平原里,恐龙迅速占领了中生代各个生态位,恐龙本身个头越来越大,消耗越来越多的生态资源,逐渐把原来反应慢的变温动物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或者沼泽池塘等少数几个特殊保留地带苟延残喘。
当年哺乳动物的祖先们则被赶到了地洞里,成为穴居动物。哺乳动物也是恒温动物,但是当年主要还是使用了加快新陈代谢速度和食物消耗速度,从而增加体内热源的方式来保持体温。代价就是其疯狂的消耗和更短的寿命。在地穴里的好处在于更加安全,同时地穴狭小的环境也能起到部分保温作用。回头说恐龙,作为第一批温血动物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使用了身体变大的方式带来的问题也尾大不掉。大块头固然可以威慑群小,但是过高的消耗,明显的体积,不够灵活的身体等都是问题。不过恐龙是非常幸运的,在第一波恒温化时期,真好遇到卡尼期多雨事件(Carnian-Pluvial Event)。多雨湿润的地球带来了恐龙所需要的大量食物,可供给巨大体型的高消耗。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巨温动物对于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比如温度的适应性,在温带和热带是不能使用同样大小的身体的。缓慢的温度变化可以通过进化来适应,但是对于稍剧烈的温度变化,恐龙不可能在几代时间内身体忽大忽小。而这对于使用体内消耗发热的哺乳动物来说不是问题。仅仅是脂肪消耗,变胖变瘦而已。而更进一步的,哺乳动物获得了保持体温的大杀器:毛发。之前爬行动物的鳞片紧贴皮肤,而现在毛发能够在皮肤之上形成一个隔热的空气层。这极大的提高了保暖效率。哺乳动物现在可以去到更寒冷的寒带,同时保证体温。同时在地面竞争中开始全面碾压恐龙的生存空间。这个时候,恐龙的灭绝就仅仅是时间问题了。只有小型的恐龙能够勉强竞争,因为他们走出了自己的保温之路:羽毛。同时羽毛可以让它们有了飞翔的可能性,这和他们之前就是在陆地上两足飞奔的小恐龙是相关的。进一步的变化让小恐龙变成了鸟类,并最终占领了天空。以上所述。恐龙是变温动物到恒温动物之间的一个先行者,不幸走在了错误的方向上。
如果把恐龙的出现与灭亡与中国改开相比较。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中国实现现代化有多种路径。其中最快最容易的实现路径——“巨温”,就是引进消化外来技术。这种策略在毛时代就已经出现,同时出现也有“内温”——自主研发科技。这两种策略因为特定外部条件出现竞争——即资本全球化浪潮。竞争的结果显然易见。哺乳动物根本不是恐龙的对手,它们只能洞穴中苟延残喘。可是“巨温”并非进化的正确道路,其成功严重依赖于外部特定环境。如果环境变化,那么恐龙将出现大规模灭绝事件。而坚持正确进化的哺乳类将从洞穴中走出成为新时代的霸主。
时代巨变的大幕已经徐徐拉起,把改开作为核心的巨温动物二共,如果不适应时代演变为三共,那么它的下场就如同那些恐龙一样。
如何理解改开与科技生产力的关系,请看我写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模式 article/4263701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全球化难以为继 6 ywa13 字1635 2018-12-04 19:45:32
🙂孟晚舟事件应该是美国国内权力斗争的延伸 2 ywa13 字300 2018-12-06 05:52:32
🙂这就解释了: 3 ywa13 字212 2018-12-06 20:31:44
🙂“巨温”恐龙与改开终结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美国人并没有放弃对“中国制造2025”的关注 10 ywa13 字639 2018-12-04 21:12:46
🙂说的好像欧美不用国家的钱搞科研一样 6 SkyWalkerJ 字82 2018-12-05 01:27:07
🙂补贴是生死线…… 5 从来 字877 2018-12-04 22: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