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PERSPECTIVE:线性透视与等角透视。 -- 履虎

共:💬7 🌺33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借楼主宝地聊点闲篇

探究了多年的教学问题,趁着过年抽出身来看,还是一种“转回原点”之感,但这种感受并不同于“站在某处以固定的视角来观察事物”,而是一种“从山脚爬到山顶又回到山脚”之感。

依我说,再也找不出比“形散神聚”这四个字更为恰当的词汇来描绘我的体验了。我对此很满足,因为这样就确认了我是一名中国人。

何出此言?这是因为,若用西方人机械的、程式的、固定视角的方法来观测中国,是怎么看都觉得“一盘散沙”的,不成规矩、不成系统的。

不如用中国画这个比较具体的事物来谈一谈。西方绘画(经典理论)采用的是焦点透视法,但我们知道,这种技法有很多弊端。比如要表现宏大深远的场面,则要牺牲细节描写,不这么做,画出来就像“傻瓜相机”拍出来的“大头贴”式的照片。又比如要表现一个发展的事件,这种“一瞬间”的定格画面就无能为力了。

而中国画则不然。中国画采取的是散点透视法。关于散点透视法,西学东渐之下的中国美术理论界有许多阐释,但这中间的多数我是不大以为然的,看起来似乎有板有眼,其实还是在套用西方理论。依我所见,所谓散点透视法,本质指的是“人能屈能伸”。比如就俯视而言,一般我们认为是人直立在高处,所观察的物体于一个巨大的平面上展开,而在中国画中,“反着来推演”,根据需求,平面不一定就非得是平面而可以是曲面,人也不一定非得是直立而可以是倾斜站立。

是以,看西方画作,有立定某处凝视之感,看中国画作,则有闲庭信步举目四望之感。

故而光是有散点透视是不够的,还需结合为一。各种表现若不能使其统一,那么画面就会有明显的断裂感。一散一合,如一虚一实、一张一驰、一阴一阳,才能相映成趣。

我想说的是,这两种文化有巨大的差异,这个差异不仅体现在绘画上。

实际上,在我来看,西方理论影响之下,人往往会产生“没办法”之感,如同笼中困兽。

正如前面举的例子,按焦点透视法“宏大而深远的场面无法与近处的细节同时呈现出来”——没办法。

而按散点透视法则有的是办法——远拉近、近推远、大地不能倾斜人可以倾斜、后山被前山所挡人可以转到后山去——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我在一些教学尝试中也有这样的体会。许多学生面对数学题,总是处于“没办法”的绝境,尽管我反复重申、大量演示“有一万种办法来解决问题”,但学生们总是不得其法。

我以为,这是受西方思想影响太深,对中国文化了解太少的缘故。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在捧谁棒谁。道与术是不分家的。无术之道玄而又玄,无道之术穷途末路。

通宝推:履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