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春秋经》与《左传》中的无名之辈 -- 桥上

共:💬94 🌺59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五、军吏

下面离开各种女子,介绍一些在不同职位上的无名之辈,首先是军吏。

军吏可能是某种特定的军职,如果是,从《左传》的记述看,很接近现代的参谋。

《左传》中有四处提到军吏,下面就介绍这四位无名的军吏。

第一位军吏是晋文公手下,上年晋文公为周襄王击败了叛乱的王子带,周襄王把南阳那一大片地方赏给晋文公,但有几个城邑不愿归附晋国,晋国就派兵逐一攻打。这年冬天,晋文公亲自带兵包围“原”,可只带着三天口粮。三天后,“原”还没投降,晋文公下了撤军令。这时,有探子从城中侦查回来,报告说:“原马上就会投降了。”,于是这位无名的军吏建议:“咱们还是等等吧。”。虽然晋文公没接受他的建议,但在这种情况下提出这一类建议正是参谋的本分。

第二位军吏也是晋文公手下,不知与上一位是不是同一人。

当时是宋国被楚军包围,晋军去援救,先打下了曹国和卫国,要把楚军引过来。当时楚成王很冷静,已经撤了回去。但他手下的令尹子玉(成得臣)坚持要求率兵打一仗,楚成王虽不愿意但还是答应了。子玉派人向晋方提出用楚军撤围换晋军离开曹国和卫国。结果晋方把他派出的使者扣住,答应恢复曹国和卫国,却要挟他们背叛楚国,终于激怒了子玉。

子玉带着楚军向晋军开进,晋军则向后退却。那位无名的军吏就问:“咱是主上在这儿,却躲着他们臣下,太没面子了。再说,楚军出来这么久,早该疲塌了,凭啥躲他们?”。

这时,晋文公的小舅舅子犯(狐偃)就告诉他:“占了理士气才高,要是没理,自然就疲塌,和出来多长时间没关系。当初要没楚人帮助,咱到不了这儿,这回退三舍躲他们,也是为报答这恩惠。要不管这恩惠,背弃诺言,只会刺激咱的对头。而且要这么干,咱没理,楚人倒占了理,他们部队一贯士气很高,就更不会疲塌了。要是咱后退,楚人也退,咱已经达到目的,还有啥不满意?要是咱后退,楚人不退,那就是君后退了臣还接着挑衅,他们就不占理了。”。

于是晋军退避三舍,到了城濮,在那里打败楚军,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业。

那位无名的军吏,履行了自己的责任,也衬托了狐偃的才干。

第三位军吏是晋军元帅赵盾的手下。那一段时间,晋、秦两国一直在黄河两岸拉锯。这一战,后世称为河曲之战。开始时,秦军打到了黄河以东,晋军是防守的一方。两军对峙中,赵盾的亲信臾骈提出:“秦军坚持不了太长时间,我们最好加固营垒,加强戒备,跟他们耗。”,赵盾接受了他的建议。

但赵盾宠爱的堂弟赵穿却不服气,一心想打上一场好立功。

此时秦军那里有晋国流亡过去的大夫士会出谋划策,他料到赵穿会不服出身不高的臾骈,建议专门挑战臾骈任副将的晋军上军,激怒赵穿。

这天,秦军压到上军营前,挑衅一番后撤走,赵穿听说后过来追击,没追上,回去以后就大发脾气说:“我们备了干粮携带甲胄,就是要与敌人战斗,敌人来了不打,等什么呢?”,那位无名的军吏就出来说:“在等待时机。”,赵穿却说:“我不懂什么算计,只会自己出击。”;于是带上自家属下向秦军进发。赵盾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反应:“要是秦军抓到赵穿,那就是抓获我们一个卿,秦军可算是得胜而归,我能有啥法子报复回来呢?)”。这样一来,秦、晋两军同时出战。但接触以后,又都退了回去。

之后秦军派使者约战,被臾骈看出破绽,知道秦军要连夜撤退,建议派兵进击,却被赵穿搅了,秦军得以平安渡过黄河,又在其它方向骚扰了晋国才消停。

那位无名的军吏在上官赵穿发脾气时能冷静以对,算是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第四位军吏则在晋国上军将荀吴手下。当时荀吴率兵进攻鲜虞,包围了“鼓”,有鼓人提出可以叛降交城,但荀吴认为不能鼓励叛降的人,就没答应。

直到围了三个月以后,鼓人又有来请降的,荀吴接见了他们那些民,告诉他们:“你们还没到吃不上饭的样子,回去再整修你们的城墙坚守吧。”

这时,那位无名的军吏就问:“能得到城却放弃,让咱们的‘民’更加辛苦,也让部队长时间滞留,怎么对主上交待?”,于是荀吴告诉他说:

我这么干就是想更好地向主上交待。如果得到一个城邑却让‘民’变疲塌了,得到那个城邑还有什么意义?用‘民’的疲塌换这个城邑,还不如我们保持原有的传统。军队要是疲塌就没法再用,放弃了传统就难免遭灾。鼓人能忠于他们的主上,我当然也会忠于咱们主上。时刻维护主上的利益,把好事和坏事的界限划分清楚,这样就既得到了城邑也让‘民’懂得该怎么忠于主上,有死命而无二心,不是很好吗?

等到鼓人说他们已经食竭、力尽,晋军才接收了“鼓”。拿下“鼓”,大军凯旋,没杀一个人,只是把鼓子-䳒(yuān)鞮带了回去。

不过虽然荀吴这一仗可能打得很漂亮,但那位无名的军吏可说是尽职尽责,所尽的,就是参谋的职责。

除了以上的军吏,《左传》中还有两处提到“吏”,他们也都属于晋国,也都在军中,应该也是军吏,如下:

头一位这类“吏”在赵简子军中,那是“铁之战”即将开战前,晋军阵中,有一乘兵车以赵罗为左(车长),由繁羽驾车,宋勇为右。对方人多势众,那位车长赵罗又胆小,被吓坏了,哆哆嗦嗦,车中其他两位就把他捆起来放在车厢里,结果那位无名的“吏”来巡查看到了,问他们怎么回事,繁羽答:“他打摆子了,所以趴在这儿。”。

另一位这类“吏”也在赵简子军中,不知和上面那位是不是同一人。那是“铁之战”之前一段时间,支持对方的周王室拨出一片土地,对方派出公孙尨去收租子,被赵家的人抓住了,送到赵简子那里,那位无名的“吏”请求杀掉他,但赵简子说:“他不过是各为其主,有什么罪过?”不但放了他,还给了他一片田地。等到了这次“铁之战”,公孙尨带领五百“徒兵(没配备战车的部队)”夜袭对方主力,抢回了之前被对方抢去的赵简子的蠭旗。

以上六处提及的军吏和“吏”,都属于晋军,看来,晋国虽然在政制上落后于其他诸侯,但在军制上很可能自有其独到之处。

通宝推:楚庄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