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今天的中国要不要向日本学习 -- 南越

共:💬63 🌺2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还有一些

对了,希望你注意到了我前一个回复里引的最后一篇文章里的红字部分

试论日本教育经费的分担与分配

――兼谈日本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东北师范大学王利光

解决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在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有的同志提出应多办一些私立学校,多收一些私费生,把教育投资的承担权下放到地方、下放给学生家长,以便多筹措一些教育经费。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教育经费如何筹措?如何分担?如何分配?这些问题直接涉及到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不可忽视。笔者结合这些问题对日本的教育投资状况,特别是对教育经费的分担与分配作了历史考察和国际比较,从中总结出几点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谈谈日本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公费与私费

  所谓教育经费就是为发展教育事业、达到教育目的而支出的必要经费。它伴随着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被消费掉;另一方面它却培养出人才,提高国民素质产生经济的社会的价值。因此,教育费有两面性,即消费性与生产性。日本的教育经费,通常分为两大类:一是“公费”,亦称公共教育费,它是国家(中央政府)、地方(地方自治体)从一般财政资金中支出的教育费;二是“私费”,它是由学生家长(父母)和私立学校等私人团体支出的教育费。“公费”与“私费”乃是就教育经费的整体而言,它是综合性的教育经费。

  就教育经费的支出用途来说,又分为以下几类:(1)学校教育费、社会教育费、家庭教育费;(2)学校教育费、社会教育费、教育行政费;(3)学校教育费、校外教育费;(4)国家、地方、学校法人等支出的教育费;( 5)学前、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等各学校阶段的教育费;(6)“消费的支出”(含人头费、教育研究费、管理费、补助活动费、固定支付金等)与“资本的支出”(含土地建筑费、设备备品费、图书购入费等)及“债务偿还费”。

  那么,在日本,每年支出的教育费总额是多少?其中“公共教育费”、“私费”各占多少?

  日本文部省每年都对教育费,与教育财政有关的经费进行统计。据1976年度的统计,教育费总额是10兆7 900亿日元,1978年增加到11兆7610亿日元。这个数字指的是公共教育费,其中包括国家和地方自治体支出的学校教育费、社会教育费和教育行政费,而不包括家庭支出的“私费”。

  此外,日本三和银行除利用官方资料外,还特别对家庭开支所花费的教育费作了调查。据三和银行对197 8年度的教育费总额调查:

  (1)公共财政支出教育费11兆1.180亿日元

  (2)父母(家庭)负担教育费5兆0.416亿日元

  合计16兆1596亿日元

  企业部门支出的教育费为2000亿日元。这就是说,除企业部门支出的教育费外,日本的教育费总额大约是16兆日元多。其中,三分之二是公费、三分之一是“私费”。这个调查结果和日本文部省的调查是一致的。

  关于“公费”的财源、分配与分担。将在下一节中介绍。这里主要论述“私费”问题。“私费”之中既包括学生家长支出的学校教育费、又包括父母支出的家庭教育费。由于日本的学校和幼儿园有国立、公立、私立的差别,因而父母负担的教育费也有明显的差别。凡是入私立幼儿园、私立小学、中学、高中以及私立大学,教育费就高,家庭负担就重;凡是入公立学校者,家长的负担较轻。

  学生家长支出的学校教育费,除学费之外还有教材费、学习用品费,俱乐部活动费、走读费、供餐费、修学旅行费、参观费、班费、学生会费、保健费等。家庭教育费的主要支出是学习辅导费、图书费和课外活动用品费。从总体上看,日本的学生家长支出的教育费比例较高。家庭负担的教育费较重。

  二、公共教育费的来源与支出分担

  (一)国家和地方教育费的来源:日本不单独征收教育税,其教育经费通过以下五种渠道筹措:(1)租税。即从一般财政收入(税收)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公共教育费,这是主要源泉;(2)学费。根据《学校教育法》的规定,除义务教育外,均收学费;(3)教育公债。在学校和其它文教设施受灾、修建、新建以及购置校址时,当急需大量教育资金的特殊情况下可发行公债;(4)捐款。这并非一种制度,但也经常采用,其收入也占相当的比重;(5)教育基金。

  国家和地方通过上述各种渠道筹措的教育经费,再经过预算――审议――执行――决算的过程,就构成了日本的公共教育财政制度。

  就公共教育费的开支而言,凡是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简称地方)所设置的学校、社会教育机关(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以及教育行政机关的有关经费完全由公共教育费中支出。日本的公共教育费自1970年以来逐年增加,1970年度为2兆8843亿日元,1975年增至8兆1189亿日元、1978年增至11兆7610日元,1983年增加到15兆6639亿日元。公教育费总额的增加率,与前一年度相比较,1983年度是1982年度的4.3%。公教育费在总行政费中所占的比率1983年是18.7%,这个比率较前些年的20―22%要低。公教育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1983年为7.1%,大体上保持着1979年以来的比率关系。

  (二)公教育费的负担关系:公教育费是由国家和地方分担的。

  由上表可见,1983年度,国家负担的教育费约7兆0194亿日元,地方负担的教育费约8兆6446亿日元。两者的负担比例是44.8与55.2,地方负担的教育费比例较高。与前些年相比,地方负担额比例增加了。不过,这个比例还远远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地方负担额的比例低得多。  三、教育费分担的历史演变

  国家、地方和学生家长所分担的教育费,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对这种比例关系应作历史的考察。

  1.明治初期:由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低,盲目把教育看作是个人的利益,在谁读书谁花钱的原则支配下,小学校的经费原则下由学生家长负担,即靠学费来维持。到了明治13年(1880)根据修改的教育令,小学校的经费原则上由地方的市镇村负担。从新开始小学归市镇村管辖与设置。这就是所谓由设置者负担的原则,这种情况一直继续到1960年。

  2.明治十四年到昭和十四年(1881―1939),教育费最初以市镇村负担为主,其比率占绝对优势。后来,逐渐增加了县的负担,然后又出现了增加国家负担的现象。另方面,随着国家和县负担额的增加,市镇村负担教育费的比例逐渐减少。虽然国家和县负担的教育费比率都在增加,不过两者的比率增长速度相比较,还是国家负担的比率增加的幅度大一些。

  国家负担的教育费比率增加的原因是:(1)1894年实行“实业教育费国库补助费”制度和1900年实行“小学教员逐年增薪国库补助费”制度;(2)1918年,开始实行“市镇村立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法”,根据此法,国家负担全国小学教员的部分工资;其负担额年年增加。国家负担的教育费比率,1881年仅占10.20%,而到1 930年已增加到31.6%,显示出大幅度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国家对义务教育费的负担额度不断增加所致;( 3)1917年~1929年间,日本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加大。

  3.昭和十五年至昭和二十四年(1940―1949):国家负担的教育费比率,在1940年上升到40.3%。这主要是由于1940年重新制定了“义务教育国库负担法”,国家承担了市镇村立小学教师工资的二分之一。

  4.昭和二十五年至昭和三十五年(1950―1960):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负担的教育费比率又有所增加,1 960年时增加到48.40%。教育费在国家行政费开支中所占的比率,随着国家教育费负担率的增加也不断上升。1881年时还不到1.2%,1960年已增加到21.50%。战后,国家负担率之所以有显著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战后恢复各种教育事业和重新组建新制中学,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另方面,是由于国家在发展边远落后地区教育上,在振兴产业教育和理科教育等方面支出了大批补助费。

  从日本教育经费负担关系的历史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规律:当日本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并把教育视为个人利益所在时,国家就不肯向教育方面多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家长负担的教育费占主要部分;当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市场经济正向前发展时,国家和社会都认识到教育的普及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从而重视初等义务教育时,地方的市镇村负担的教育费就会加大,占压倒的优势;当经济发展到相当高度,国家特别重视义务教育和注意发展高等教育时,国家则加大教育投资的力度,从而国家负担的教育费比率则大幅度上升。

  日本的公共教育费负担率,自1960年以后,国家和地方各自负担50%左右,显示出中央与地方负担相结合的原则。这种分担关系与日本的教育行政制度是一致的,即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相结合。

  四、教育经费在各教育阶段的分配

  (一)各国之间的比较

  上面讲的是教育经费的分担比例。下面,讲教育经费是如何分配的。首先,把日本教育经费在各教育阶段上的分配情况同其他国家作个比较。

  ①日本的中等教育,除高级中专外,还包括义务教育中的初中。

  由上表可见,日本的学校教育费(包括私立学校教育经费)以42%、45%、13%的比例分配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各阶段上。这是1960年时的分配情况。这种分配情况和外国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日本的初等教育费比例较小,但较苏联要高。而高等教育经费的比例,居于美国、苏联之后,一般地说,亚洲各国同欧洲各国比较、初等教育费所占的比例大,高等教育费比例小。日本教育费分配的情况,与亚洲各国不同,而接近于西德和荷兰等欧洲各国。

  中等、高等教育费比例的大小,牵涉各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从国际的角度分析,日本的中等、高等教育费比例较大,意味着在国际上比较,日本的中等教育(包括初中、高中)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较高。不过,同美国和苏联比较,日本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还是较低的,同时高等教育经费的分配比率也是低的。

  日本高等院校学生人数在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人数中所占的比率为3%,而高等教育费所占的比率为13%。这种情况,与美、英等国相比较,可以看出,日本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的比例属于比例大的一组,但高等教育费的比例却不是那么大。例如,英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所占比率虽然仅为1%,但高等教育费所占的比率却高达1 0%。美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所占比率最高。达到了8%,高等教育费所占比率也最高,达到了25%。

  从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趋势来看,教育费分配的重点有从初等教育转向中等教育,再从中等教育转向高等教育的倾向。在日本,也是如此。明治年间和大正年间,重点发展初等教育,教育经费投资重点在初等教育上;战后,普及初中教育,扩充后期中等教育,然后发展高等教育。因而教育投资的重点也逐渐向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方面转移。不过,日本始终重视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的投资,在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前提下,逐渐稳步地发展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1973年以后,在高等教育经费的投资上加大比重,1976年高等教育费比率占教育费总额的18.4%,比60年代高出了5.4%。

  (二)历史的考察

  任何一个国家,教育投资的重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经费在各教育阶段的分配比例有升、有降。经常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转移。日本过去的教育费,在不同历史阶段,其分配的比例也是有变化的。

  第一,初等教育费所占的比率,在1940年以前占优势,但是从明治时代到昭和三十五年逐渐下降。中等教育费年占的比率,明治年间较小,但是从1900年以后有明显的增加。明治十八年(1885)不过是2.8%,而到190 0年已上升到16.5%。以后继续增加,大正十四年(1925)达到了20.1%。这是因为1900年开始,日本采取了振兴中等教育的措施,发布了发展“中学校”、“实业学校”和“高等女子学校”的指令,从而使中等教育费大幅度上升。

  第二,从战后的1950年开始,中等教育费的比率又有大幅度的增长。1940年为21.8%,1950年上升到46.2 %。这是由于战后实行教育改革,自1949年开始实施新制初中义务教育,结果初中的人数大量增多。初中生人数的增加,必然带动中等教育学生人数比率的增加以及中等教育费比率的增加。

  第三,高等教育费所占的比率,自明治年间到大正九年(即1885―1920)每年占10%左右。到了大正十四年(1925)增加到14.6,这是因为大正后期日本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高等院校学生人数有较多增加所致。高等教育费的比率,最高年度是昭和十五年(1940),达到了20.1%。不过,为时很短,战后,高等教育费的比率相对地有所减少,这是因为实施初中义务教育,教育经费重点投向中等教育上,从而压缩了高等教育经费的比率。

  第四,从就学人数来看,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校人数中,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所占的比率,1920年以前尚未达到1%,而到1925年上升到1.3%。从此以后,直到1960年一向是稳步上升的。

  第五,把高等教育费所占的比率和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所占的比率加以综合比较,可看出如下的事实:192 5年高等院校在校人数的比率虽然只是1.3%,但是高等教育费比率却占14.6%;1940年高等院校人数所占的比率不过1.7%,而高等教育费的比率却达到了20.1%;可是,战后的1960年高等院校在校人数所占的比率尽管已增加到3.2%,但高教经费所占的比率反而减少了,只是13.1%。这就是说,60年代高教经费在学校教育经费总额中所占的比率,与战前比较实际上是下降了。因此,日本在70、80年代又增加了高教经费的投资比例。1976年提高到18.4%。

  五、教育投资的历史经验

  综上所述,日本在教育投资及教育经费的分担与分配方面有丰富的历史经验,主要经验是:

  1.重视教育投资,以保证人力资源的开发

  众所周知,日本国土狭小,自然资源贫乏。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腾飞,成为经济发达的强国,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非常重视教育,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教育投资的多寡是一个国家教育政策的根本体现,是这个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根本标志。正因为日本特别重视教育,因此也特别重视教育投资。战后日本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从1970―1982年,公共教育费年增长15.8%。公共教育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从1970年的4.7%上升到1982年的7.2%。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这个比率,与美国不相上下,略低于英国的7.5%,高于法国、西德。

  2.保持公共教育费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或优先增长。

  如前所述,战后日本教育投资保持了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或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以1970~1982年为例,国民收入年均增长11.7%,而公共教育投资年均增长率则为15.8%。即使在经济发展的低速增长或停滞时期,教育费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如1981年国民收入增长4.4%,而教育费仍保持在1.4 %的增长率。因此,从总体来看,教育投资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具体情况,往往有所不同,有的年度二者增长速度大体相同,但绝大多数年度是前者超出于后者。实践证明,日本在教育投资上采取的这种比例是成功的则符合日本国情的。日本能够保持教育投资的优先增长或同步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经济增长率,因而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再者,日本政府在财政上紧缩行政开支,降低消费性开支,以保证重点项目的投资。其中包括教育投资。

  3.实行“公费”、“私费”并举、官民共同分担的政策,充分调动民间的积极性,发挥私立学校的作用。

  日本采取积极鼓励私人办学和国家补助的政策。对财团、教会、企业和个人办学均积极支持。因此在日本除义务教育制的小学和初中,绝大多数是国立和公立外,幼儿园的60%(在籍儿童的75%)、高中的24%(在籍生的28%)。短期大学的83%(在籍生的90%),大学的72%(在籍生的75%)、专修学校和各种学校的90%(在籍生的90%)均为私立。这些学校的经费主要靠自筹资金和学生的学费。政府根据“私立学校振兴补助法”的对其经常费予以补助。此外,还通过私立学校振兴财团向私立学校予以长期低息贷款。

  日本的教育经费,一方面靠政府的财政支出;另方面靠学生家长负担。从60年代起,日本就采取了“保持国、公立大学和高中的学费稳定、扩大公共教育费支出、减少以义务教育为中心的各级公立学校教育费家庭负担重的政策。公共财政负担的比率占总教育费的66%左右,私费负担约占34%。从总的趋势看,虽然公共财政负担的比率虽逐年上升的势头,但实际上学生家长对教育费的负担仍然较重。  4.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不断调整教育负担结构,合理分担公共教育费。

  从日本公共教育费负担关系变化的历史来看,总的趋势是国家呈渐增、地方呈渐减的态势;在地方负担的教育经费中,都道府县渐增、市镇村明显减少;60年代以来,稳定在国家、地方负担各占一半;地方负担中,都道府县占30%、市镇村占20%。上述的态势表明:日本从国家的角度逐渐加强教育投资中,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中采取了国库负担制度、国库补助制度以及地方交付税制等。这些制度既保证了义务教育制度的落实,又提高了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经费之不足,平衡了地方教育财政开支。

  5.重视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投资,科学地合理地调整教育经费分配结构。

  (1)日本一向重视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一直是日本教育投资的重点。无论是战后初期日本经济崩溃、百废待兴的年代,还是经济恢复、高速增长时期,或者是经济低速增长的不景气时期,日本政府都坚持把教育经费的50%左右投向义务教育。因而日本很快就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了义务教育的成果,进而发展了后期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当60年代后期,日本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时,及时地把教育投资的一部分转向中等教育。从各级学校占公共教育费的比率来看,高等教育费从1960年的13.1%增加到1976年的18.4%,进而再增加为20.1%(1986年)。这不仅仅是比率的增加,而且是绝对额的大幅度增加。这就促进了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带动了后期中等教育的发展、普遍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教养水平和科学知识水平,为日本进入信息化社会、高科技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6.健全各种法制,以立法保证教育投资和教育经费的合理分担与分配。

  日本素以法制健全而著称于世。在教育财政上也是如此。日本在教育财政方面,有《地方财政法》、《地方交付税法》、《义务教育国库负担法》、《市镇村立学校教职员工资负担法》、《私立学校振光法》等。根据这些法律,还制定了各种财政制度和补助措施。总之,靠各种立法,保证了教育投资的顺利进行,也保证了教育经费的合理分担与分配。

  最后应指出,日本教育财政上一个重要问题是家庭负担的教育费过重。尽管日本政府为振兴私立学校、减轻学生家庭负担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每个家庭都将工资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用在子女教育费上。如果培养一名大学生,每年需要拿出150万日元或者更多。这对工薪阶层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担。对收入较低的家庭来说,更要全力以付地为子女筹措教育费。因此,社会舆论对此很不满,要求减轻家庭负担,改善教育条件的呼声极为强烈,至今仍有增无减

日本教育部全国今年查处175名色狼教师 创历史新高

中新网12月23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教育部星期一称,在截止到3月31日结束的2002财年中,日本全国范围内共有175名公办学校的教师因为猥亵行为而受到处罚,这一数字创造了历史新高。

  教育、文化、体育、科学和技术部的消息称,97人已被开除,占总人数的55.4%。在92起案件中,受害者是他们的学生。  

  此外,由于体罚学生而被处理的教师人数也创造了新的纪录,达到451人,比前一年的424人增加了27人。日本的教育法禁止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

  在上一财年里,由于精神上有问题,2687名教师请了病假,这占了病假总数的50.7%,也就是说每350名教师中就有一名教师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这一数字也创了新的纪录。(固山)

日本中小学“教育病理”诊断

蹲下身来看日本的教育 及社会教育的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叫做“日本教育病”,并诊断其“教育病理”,揭示“病根”所在。本文作者 ,作为一个局外人,以中国人的眼光透析其“病理”,诊断其“病根”,对于我们从另一面来看日本教育会有启迪。

战后五十年,经过不断改革,在“教育立国”和“科学立国”战略推进下,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而经济的 发展又促进了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使日本跻身于世界教育先进国家的行列。

然而,随着日本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教育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从70年代中期起,日本的中、小学中“校内暴力”、欺辱及自杀和杀人的事件不断发生,厌学、逃学、中途辍学人数迅速增加,甚至吸毒与卖淫现象也在困扰着中小学。日本教育专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日本的“教育病”,并纷纷诊断其“教育病理”,开出不少处 方,但仍不见效果。

笔者入东瀛十几载,有机会蹲下身来仔细观察日本的教育,因而也想来诊断一下“日本教育病理”,以寻 找其“病根”在何处。

一、“病根”之一:“求分主义”与教条主义的教育方式

日本儿童从上幼儿园时起,就开始站在日本叫做“老鼠竞争”的起跑线上,这时他们就开始和天真烂漫、 活泼、健康逐渐分离了。大人对他们灌输的是最终目标为争进名牌大学。每个人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本来应 是个好事。但是,小学、初中、高中在表面上给人一种用知识来武装头脑的印象,其实,都是以死记硬背和猜 谜语方式进行学习,没有从基础知识和循序渐进上抓起,这就给学生一种畸形的教育。学生将学校教给的谜底 背诵下来就算万事大吉。可是,死记硬背需要时间,学校的时间不够用就被家长推向私塾(校外补习学校)。 这种教条而单调的教学方式,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长期下来,其中一部分学生无法跟上,就被自然淘汰了。因 此,大学考试并不是测验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而是考生的死记硬背能力。说得通俗,就是对考生 的记忆力和猜谜能力地进行测验。结果,学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创造力没有得到培养,相反却受到了无形的压制。

进入80年代后,由于日元不断的升值,许多企业纷纷到国外投资。子女随着父母到外生活和学习,在国外 出生的孩子也不在少数,他们受到当地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和外国的孩子一样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对 当地的生活很容易接受。而一旦回国后,这些在国外接受教育的归国子女,是首先被压制的对象。原因是他们 将国外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带回,“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所以,日本可以说是表面上接受外来文化的 国家,其实除盲目崇拜美国的一切之外,对其它任何外来文化都予以排斥。

在日本这十几年里,我接触过许多大中小学的学生和教师,了解到很多关于学校教育的问题,特别是有相 当一部分教师对目前日本的教育制度深表不满;有部分大学生觉得目前的教育现状很不理想。他们都感到这些 “教育病”的存在与发展是与日本教育当局的教条主义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在日本,教师必须按照文部省提 出的教育大纲和所规定的教科书来完成教学。学生不能去读课外参考书,教师不能教与教科书无关的内容,这 样长期下来,学生的思考范围和视野,就变得越来越窄。媒体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调查:把十年前在街头巷尾做过的一般常识性知识问卷调查拿出来,让十年后今天的学生去回答,结果证明,现在的学生对常识性的知识缺乏了解,还不如十年前的学生。现在的学生对教科书以外的常识性知识不想或者不愿意去吸收。在回答问题时 张冠李戴、答非所问,非常令人吃惊。这些已经成为不可隐蔽的事实。教条主义的教育方法,将学生的思维束 缚住,使其无法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导致对常识性的知识不感兴趣。

二、“病根”之二:缺乏生存本领与病态的家庭教育

生活在呼吸极为困难的环境里的孩子们,根本就不可能身心健康。在日本中小学校这种压抑的环境里,“ 欺辱”、“逃学”这种现象越来越表面化、扩大化。本来,孩子们打打闹闹的是健康的一种表现,也是孩子们交流的一种方法。然而,受家庭和社会一些不健康的影响,目前的情况非常严重。欺辱的一方手段越来越恶劣 ,不仅限于打一巴掌或者踢一脚,而且是动用凶器来威胁对方,让对方长期在经济、精神、肉体等方面受到损害。可是,被欺辱的一方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没有勇气向学校汇报,也不敢去找警察,连自己的父母都不 敢讲,只能采取一时的躲避和逃学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实在无法躲避时,最终选择自杀,这种情形为最多;另 一种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用以牙还牙的方法,采取暴力的手段致到方于死地,结果以犯罪入狱告终。

对于这些少年来说他们是不幸的一代,由于国家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的教育现状所限,在学校里接受教条的 、死记硬背的教育,而回到家里又接受电子游戏机和漫画的侵蚀和诱惑。在那种优裕的生活条件下,又只会通 过死读书方式生活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学习做人的常识和掌握生存本领的机会。日本的青少年在家长的呵护和溺 爱下缺少如何掌握生存本领的心理准备。所以,这是一代永远也长不大的一代

家庭教育应该说是孩子在成长中的最重要环节,在日本恰恰就是这个环节出现了相当大的问题。大部分家 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孩子不会做错任何事,所以,不愿与学校做好学生工作。学生在外边做些什 么,家长根本不了解。老师对学生的言行、仪表批评时,如稍有措辞不当之处,学生就会提出抗议,并且,随之而来的是家长对老师、对学校的不满,引出许多的风波,最后只有校长和老师向家长、学生道歉而告终。由 于家长没有正确配合学校、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而出现许多非常棘手的社会问题。男学生要是留着长发、将 长发染成黄色或其它颜色、带耳环等,家长就会怪罪学校,说:将孩子交给了学校,学校没有教育好而变坏。 如果,班主任要是对留长发的男学生进行了批评,家长还会来找学校,这回说:学校不尊重学生的个性。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日本最近又出现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叫做“平行教育法”。也就是说,学校在教课时 ,不论有能力还是没能力的学生,成绩都要一样。哪怕是其它活动,在运动会上或者其它的比赛当中不设一等 奖,只设参与奖,只要参加了这项活动,就都可以得奖。比如:在百米赛跑时一定要同时到达终点,要一条线式的平行跑,这就是“平行教育法”,避免落后的学生被别人看不起,这种方法使学生的家长非常高兴。但是 ,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人不应该也不可能平行,齐步走要有上有下,否则,人的个性就会失去。

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吸毒、卖淫等问题,这些都是与家庭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造成这种后果还有其 他的原因。比如父母关系不好,父亲忙于工作,家就象旅馆一样晚归早走,即使休息日也向来不与孩子在一起 ,对子女的过分溺爱等等。这些所产生的后果,其严重性已超过我们的想象。

三、“病根”之三:“高学历追求”与“教育商业主义”

由于日本是学历社会,大学毕业和初高中毕业,在参加工作后的薪水是有较大区别的。所以,在日本,学 生为了考入名牌大学的竞争,就有人以教育为名大搞“商业主义”。于是,教育商业主义就决定了孩子们的未 来。在日本高中毕业后等待的是大学升学考试,这种考试就是在第一个“病根”里所提到的猜谜式的考试,猜 中了就等于到达了目的地,而没猜中的就得成为复读生。在这里等着他们的就是“教育商业主义”――以搞教 育为名大发复读生横财的商业大军――预备校(为没考上大学的复读生成立的学校,相当于中国的复读学校) 。复读生们已经被预备校给强迫的灌输了不进预备校就难以考上大学的观念。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复 读生吸引过来。近年来又出现许多所谓“名牌预备校”。在泡沫经济破灭后一直持续不振的日本,预备校却是 异常的繁荣。著名新闻记者、作家落合信彦先生曾讽刺说:“利用教育成功地大发横财,恐怕只有日本才存在 着这样的企业吧。”

进入预备校后再继续磨炼死记硬背的本领,然后在这里学习押题方法,通过一年或二年的特殊训练,最终 达到了进入大学的目的。除了预备校还有一个叫“考试业者”(即押题公司)的怪物。他们是以押题方式把认 为具可能性的考题送到考生家,然后再将考生做完的考题收回进行评分,这样反复地做题,收取大量的费用。 近年来“考试业者”也堂而皇之地闯入了学校,与学校结下不解之缘,为学校提供大量数据、情报和考题。由 于他们的出现,就更使学生们的思维能力爱到阻碍。本来评价学生的德智体发展情况,是每天与学生生活在一 起的教师们,也就是说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老师,然而,在日本却变成了“考试业者”的主 要任务。无论哪家“考试业者”都没与学生见过面,他们只是通过考试题的答案来判断每个学生的智商情况。 目前,在日本依靠“考试业者”的学校还是占大多数的。文部省不但不对“考试业者”加以制止和管理,反而 给予承认。所以说,日本的教育制度如果不改革,只要有学校的存在,那些“考试业者”就永远不会倒闭。但 是,遭受损失的也永远是学生,“商业立国”也永远不会被“教育立国”所代替。

四、“病根”之四:“没有理想的一代”与电视等媒体

现在的日本青少年学生可称为是享受型一代的“新人类”,大部分青少年学生没有自己的未来计划和设计 。在他(她)们看来,理想距现实生活太远,理想毕竟是梦,人的一生最终能实现自己理想的人,还是少数的 ,应该面对现实。所以,象为国家“贡献”、“献身”等之类的词汇,很难在这些新一代当中找出。

电视等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不论服装、饮食以及电影明星、歌星等都是现代的学生所谈论的话题 。文艺工作是现代的少男、少女最为崇拜的行业,学校、书本的知识不愿意学,而与他们不相关的唱唱跳跳却 能引起极大兴趣。还有一个影响学生最大的因素是:暴力、色情、破坏性等的电视剧和电影;另外,吸毒、卖 淫、驾车狂奔、强盗案件等专题报导也是影响学生主要因素。这些报道一般是只讲事情的经过不讲解决问题的 方法。所以,青少年好奇心非常强,总是对电视剧和电影以及专题报道里的内容进行模仿,结果发生了许多社 会问题。而对于知识性的东西就知道甚少了。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新闻,不去过问。各种各样的电视 讲座,恐怕没有打开这个频道的学生不在少数。说得严重些就连自己国家的元首是谁讲不清的学生也是大有人 在的(当然也与日本首相换得太频有关)。这不能不让人们加以深思。难怪欧美一些学者和研究日本的专家说 :“为什么日本人不爱自己的国家?”的确,从爱国主义的观点来看,比起美国、韩国以及中国,日本是有些 逊色的。其实,国民对政治不关心也是直接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所以更谈不上爱国主义的教育了

对于这些我觉得非常奇怪:上了大学不愿意学习,得过且过。四年大学毕业后,在将要走入社会之前,觉 得自己没学到什么,又开始重新去读专业学校,想学些专业知识。在我任教的短期大学里,就能看出许多的问 题。上课时班级有45名学生,认真听讲的学生,能有四分之一。象这样不认真听讲、看漫画、睡觉的学生,在 整个日本的大中小学校里是很普遍的。这些恶习不是偶然的,而是从小学入学后逐渐养成的。当他们有分辨能 力时,看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可思议的社会里,就产生了一个无形的精神压力。生长在生活条件优越但却“没 有理想的时代”的日本青少年“被人们看作是“没有理想的一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