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看观网陈平访谈的一点感想 -- 不远攸高

共:💬61 🌺262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看观网陈平访谈的一点感想

陈平:我和共和国同成长共曲折,也一起见到光明

陈平、张维为、金灿荣是观察者网上常常可以见到的,发言比较有水平的爱国专家,说话比那些大V精英公知靠谱多了

第二年就知道了,美国科研先进的大学实际上不是设在大城市,而是小城市,小城市研究环境好——到现在我也主张,中国如果不把最好的大学搬到小城市的话,是没有可能在世界科技领域位居前沿的。

在国内是没办法进入科学核心圈的。

道理很简单,国外承认的是你的个人能力,如果你做的研究有创见,跟别人与众不同,被世界上最好的科学家承认,那么你们就会形成一个非常紧密的圈子,一同交流思想和成果,在文章发表前一两年,你就可以知道你主要的竞争对手和合作者在研究什么问题了。

而中国的学者如果不在这圈子里,等他人文章发表出来后,中国学者还不能判断这些文章哪个最有前沿性。等大伙儿形成共识,确认这文章代表的方向很重要,中国学员才跟着模仿和追赶,这期间耗时起码要五年。

综合国内的情况,这两段是有点矛盾的:如果大学在小地方,那么和紧密的科学家圈子就比较远(哪怕只是国内的),兰州大学不就这么败落了么。现在大家都挤破头往北上广赶,科学家也难以免俗,总得为儿女、退休了考虑呀

但愿这个矛盾随着大学纷纷办分校,交通越来越便利,5G使沟通更顺畅更方便,可能缓解一些吧

不要以为改革都是中央部门设计规划的,其实中央各个部门争论是最激烈的,而且里面不少人偏保守,还崇拜美国,反倒是地方政府改革非常有创新精神。

...

中国地方政府的改革创新是中国改革的动力,在地方政府试验的基础上,中央再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农村改革、国企改革都是这样子的。这是中国和东欧改革最大的不同,也是我对中国改革开放保持信心和乐观的一个主要原因。

陈经的官办经济里面也说,地方政府相当于开公司,也在拼命搞经济。

大跃进的时候,地方被放权太多,结果弄得一地鸡毛。然后分分合合,“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计划经济就有这个问题

主席去世后,地方实力派成了各方争取的对象,实践真理问题的讨论也是地方派站队。摸石头过河了,各地方政府大家针对具体问题具体情况各自想办法,比坐在书桌边瞎琢磨的部委老吏书生自然要强

有群策群力,也需要有把舵的,这就是民主集中制。邓发动大家忙活起来,又定了四项基本原则,说起来和陈云的鸟笼经济也是异曲同工:既有自由,也有底线。也是在经历了大跃进大撒把和大锅饭死气沉沉之后才找到的道路,有些学费真是得交,是多少的问题

现在中国一有人讲前30年的问题,就讲大跃进是失败的,这点我是不同意的。大跃进失败,只不过是大炼钢铁、农业“放卫星”造假有问题,但中国的科学,从激光、半导体到原子能,都是大跃进时期实现的

这个我持保留态度,不过凡事都有利有弊,以前我总觉得大跃进一无是处看来也是狭隘的。有网友夸大庆也是大跃进的产物嘛

还有一个,当时中央有人建议学习西方搞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对此我是质疑的,因为西方的社保搞得并不成功。但中国政府没有接受我的建议,只是把我招去当社会劳动保障部的顾问。到现在中国社会保障的方向还是在学欧美,我觉得将来社保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当然,现在规模还没有到西方的程度,但是西方除了北欧小国做得比较好,其他现在问题较多,如美国、日本等较大国家,社会保障已成为财政危机的主要来源。

这个我是反对他意见的。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民福祉,不能是为了生产力而生产力。资本主义都搞社保,社会主义不搞成什么样子了?具体怎么搞可以讨论,搞不搞这个问题是很清楚不需要讨论的

至于西方搞不下去了这是另外的问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图片挺好的,在1992年之前,这个曲线波动很剧烈,上的快下的也快。剧烈的下跌其实意味着社会财富的急剧损失,之所以那之后走势基本平缓了,是因为以前交的学费起了作用,终于摸索对了路子,以前积累的资金、经验、人力资源逐步发挥了出来

当年林毅夫和杨小凯在争论后发优势还是先发优势,我则认为 既没有绝对的后发优势,也没有绝对的先发优势,而是竞争关系。如果资源无限,西方创新速度遥遥领先,那中国就只好在后面赶超,那也就是杨小凯说的,西方有先发优势;如果资源有限,西方的创新速度下降,那么后起国家就可以赶上先进国家,林毅夫讲的后发优势才能实现;我的理论更一般,是一个像相对论一样的大统一理论,东西方都有可能赢或输,里头有不确定性。这样的话西方科学家听了也比较服气。

粗体这一段说得非常好,非常符合《实践论》《矛盾论》,1980-90年代,我们的计算机方面要赶上美国简直是不可能的,人家是摩尔定律快速发展,有资金有技术,我们啥都缺,当然是人家的先发优势;可现在不同了,计算机能力都有过剩的趋势了,我们追赶起来也有方向有机会了

所以,要解释中国经验,不要就事论事,而是要在人类智慧的基础上吸收世界各国的经验,发展更一般的理论,这样人家才能接受你。

这个其实是个话术的问题,宣传的效果大不一样,还是需要站得更高来推广我们自己,要有道路自信才能做到这一点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规模已逐渐逼近美国,两者技术差距也越来越小。但依我看,中美最大的差距在于科技和教育的体制。

中国在过去40年里培养了大批人才,但一流人才在国内留不住,跑国外做出很多成绩了才回国兼职。这次贸易战你就会发现,美国对中国学者回国兼职有很大的恐惧心理。将来会有大批优秀人才回国工作,但现有的国内体制容纳不了这些人,学校都在大城市里,也没有经费的保障。

这次贸易战让从上到下都意识到抓核心技术很重要,但还没认识到核心技术不是花钱就能行的——不抓基础研究是不行的,但抓基础研究,不改变现在国内的科研体制,自己没有判断能力,提拔职称都要先在国外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那你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走。

所以如果我退休后还能做一件事的话,就是改变现有情况。现有情况要不改变,中国是没有可能占领世界科学的制高点的,而占领不了世界科学制高点,就永远要受美国欺负,“台独”“港独”也就有幻想可以寄托。

科研体制、教育体制,这个恐怕是最不好整的,一方面要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一方面党又怕放松了自己的领导,跟改开初期似得整出来自己的对立面。这方面确实有挺长的路要走

通宝推:三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