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啥时亡天下? -- 胡里糊涂
中国相当多人对待英语的态度的确是主动自我殖民。外语对多数中国人是交流工具和信息载体,实在上升不到空气、水、阳光的地步。光学术方面就还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
汉语边缘化,中文文献国际声望亟需提升(2018-09-19)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8-09/19/nw.D110000zhdsb_20180919_2-07.htm
摘录部分
据学者刘维树对2006—2015年世界三大数据库的论文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以SCI论文为代表的自然科学领域,96.94%的论文是以英文发表的,其次为德语(0.61%)、汉语(0.59%)、法语(0.46%)、西班牙语(0.39%)。
以SS-CI论文为基础的社会科学领域,英语论文的比例为94.95%,其次为西班牙语(1.42%)、德语(1.19%)、葡萄牙语(0.68%)、法语(0.58%)。
以A&HCI为基础的艺术人文领域,英语论文占73.26%,其次是法语(7.45%)、德语(5.48%)、西班牙语(4.83%)、意大利语(3.18%)、俄语(1.56%)、葡萄牙语(0.70%)、汉语(0.56%)。
互联网的网民状况(截至2017年6月30日)
网民人数 互联网占有率 网民人数增长率(00-17) 使用人数占世界网民比率
英语 985 68.6% 599.6% 25.3%
汉语 771 54.1% 2286.1% 19.8%
————
单杨振宁就吐槽过多次,“中国学者对自身工作记录,对科学文献双向翻译工作极其缺乏。
在《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40周年活动上,杨振宁说,在20世纪和21世纪,科学的发展非常快,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命运。但是,他批评道:中国国内在对科学技术的分析、介绍和记载方面,做得“非常、非常之不够”,而且,在对中国科学家贡献的记载分析方面,“不是做得不够,而是根本做得一塌糊涂”。
杨振宁把这部分工作分成了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科学史的工作。杨振宁举了自己的老师吴有训的例子。吴有训是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康普顿的学生,他帮康普顿做了很多重要工作。但是,没有人去认真记录和分析吴有训在物理学上的真正贡献,反倒是为了表扬吴先生的工作,发明了一个名词叫“康普顿-吴效应”。这个名词在中文的论文里会被人提到。但是,在国际文献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杨振宁说:“这既是对历史的不忠实,对吴先生的不尊敬,也是对中国年轻人的误导。”
另一个方向是科普工作。比如,杨振宁认为,原子弹在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是,他却没有看到过一本用中文写的、让普通的中学生和大学生都能看懂的书。这是科普工作方面的缺失。
总之,物理学家杨振宁认为,科学史和科普工作,在中国的重要性,被极大地低估了,也需要更多人去做。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你这智商高的,大白话都看不懂了 删ID走人 字45 2019-11-05 18:28:45
🙂清华用英文线代教材没多大问题, 6 Ryansh 字114 2019-11-04 23:07:47
🙂是啊 24 胡里糊涂 字613 2019-11-04 23:35:36
🙂目前美语在国内亟待“矫枉过正”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这话不对,傻子过年看隔壁,教材又不是机密 3 潜望镜 字644 2019-11-06 03:21:07
🙂是啊 15 胡里糊涂 字531 2019-11-05 11:42:14
🙂1983年大学老师就用美国的教材 4 一知半解乱谈笑 字120 2019-11-05 09: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