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对国家政治治理架构的一点思考 -- old
这篇文章好就好在他捋清了这些年我们的经济发展思路。(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推动的中国劳动生产)
以及在一些发展状态拐点,所做的相对举措(货币推动生产的政策举措)。
河里有一片贴楼继伟的文章,不妨依照时间顺序对应看一下。
地址中有指标图表,这里不能粘贴。
地址:
http://www.leadeco.com/wfly21/vip_doc/15653528.html
深度研究 | 中国经济为何持续下滑?
时间:2019-11-27 作者:张二寅
一、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在于顺差拉动,增长放缓在于债务拉动
2000年前,中国经济在保8%,加入世贸后速增长,次贷危机推出4万亿政府投资,现在又落入了保6%,原因何在?
考察外汇占款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980年-1993年外汇储备占比小,且汇率变动频繁,不具统计意义。比如,1985年,由于汇率变动,本来外储与美元计价的名义GDP双向减少,但结果却显示为正向激增,1991年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从1993年开始分析。
1994年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名义GDP实增名负。
随后,外汇储备步入稳定增加的轨道,外汇增量对当年GDP增量贡献开始加大。
2000年以前,只有1997年超过36%,2000年后至2013年,均处于高位。
而2013年外储达到峰值后,外储增量的贡献开始下降。
下面从货币性质转变进行实证。
顺差拉动的货币发行为外汇占款,而债务拉动的货币发行为再贷款,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给社会带来基础债务,而后者央行带给了社会债务,其性质由内生货币转变为外生货币。该转变且对流动性具有重大影响,即流动性更为紧张。
由下图表可以看出,央行债务在2003年开始上升,在2004年11月超越央行债权,2007年达到3万亿以上,最高接近于5万亿,直至2010年8月掉头向下,然后在2013年5月被央行债权反超,央行债权2016年12月暴涨至8.5万亿。棕红线为央行对商业银行债权,天蓝线为央行对商业银行债务。
图片1.png
图1 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债务趋势
央行债务即由于外汇占款过剩而发行的央行债券,也就是顺差拉动下社会负债率低,且流动性过剩;而央行债权则是由于外汇占款不足以支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使超额准备金无法继续进行借贷与取款,不得不向央行再贷款,在2013年5月转折点后仅一月就发生了钱荒,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14年6月末接近4万亿美元最高点后回落,逐步走向债务拉动,基础货币由内生转向外生,它带来的问题首先是增加了基础债务,其次是商行再贷款出现困难,因为无法满足合格抵押品的要求,理论上讲,任何央行债券外的抵押品都不合格,均比货币等级低,无法等价。
下表为中国加入世贸后的总负债率变化。
图片2.png
表1 中国2001年——2013年总负债率
由上表可以观察出,加入世贸后的2003年中国总债务为146.03%,然后逐年下降,直至2008年,表明顺差与外商投资的贡献加大;2009年后,又开始了依靠内部债务拉动的路子。
2019年4月12日,世邦魏理仕发布《2019全球生活报告:城市指南》,报告显示,香港蝉联“全球房价最高城市”榜首,而上海、深圳、北京分列第三、第五和第九名。
北京、上海等中国的发达城市已经出现了老龄化。
货币性质由非债务货币转变为债务货币,累积债务由低到高,房价快速攀升,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由此证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在于顺差拉动,放缓的原因在于债务拉动。
二、债务拉动导致债务长周期
新宏观的周期论是三维的,即时间维度、产量维度、价格维度,其四大阶段为复苏期、繁荣期、滞胀期、萧条期。
量化标准如下:
复苏期——物价上涨,产出增加,总需求增加;
繁荣期——物价下跌,产出增加,总需求基本不变;
滞胀期——物价上涨,产出减少,总需求基本不变;
萧条期——物价下跌,产出减少,总需求减少。
复苏期:物价低,产量低,通过对外开放,引入先进技术、管理,产生实物利润,同时对外出口获取经常项目顺差,产生货币利润,实现了实物利润与货币利润的同步,经济增长迅速。它增发外汇占款,促使基础货币增加,总需求增加,物价上涨,吸引国际热钱,带来资本项目顺差,催生股市泡沫,引发通胀风险,而货币当局紧缩,泡沫破裂,物价下降,形成阶段拐点。
繁荣期:规模效应导致产出继续增加,物价下降,由于存在储蓄,储蓄借贷给企业,则导致生产者债务累积;储蓄借贷给消费者,则导致消费债务危机;这就是债务拉动,结果是最终需求不足,于是物价严重通缩,债务负担愈发沉重,管理当局则不断地降准、量宽以刺激需求,结果物价与债务水平不断被抬高。
滞胀期:由于最终需求不足,上游原材料行业严重过剩,于是率先减产涨价,下游行业被动跟随减产涨价,结果全面减产,从而需求减少,再次发生过剩,进一步减产。储蓄则脱实向虚,炒作房地产,推高了生产生活成本,高成本不但抑制了实物产出,也抑制了人口的增长,导致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实体产业纷纷外移。高涨的物价触发了货币当局的上限,再次形成拐点。
萧条期:货币紧缩导致楼市泡沫破裂,股市暴跌,明斯基时刻来临,而楼市股市的暴跌、产出的巨降、银行的规模倒闭反而达成了物价低、债务低、产出低的局面,为复苏提供了可能,此刻新技术得以应用,拐点形成,新的周期开启。
其中,复苏期与繁荣期的债务增加,即加杠杆期;滞胀与萧条的债务减少,即去杠杆期,这就是所谓长达50-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其原因不在于技术冲击,而在于央行的债务性货币发行与商行的储蓄对应贷款累积。因为技术进步使产出增加,效率提高,但在宏观上无助于解决货币与债务约束,故物价通缩,效益下降。主要原理为宏观投资必然亏损与月度GDP公式。刘鹤曾在两次大危机比较一文中指出,其共同点为危机前均有技术进步犮生。
债务长周期具有一般性,它的滞胀与萧条使其无法可持续增长,于是老牌市场经济体不断地被新兴经济体所超越,市场经济从而扩散至全世界。
三、顺差拉动的优势与劣势
1、顺差拉动的优势
后发国家的物价水平、债务水平低,研发支出低,规模效应高,出口竞争力强,从而形成顺差拉动,同时获得实物利润与货币利润,故资本回报率高,经济增长快。
先发国家转移的主要为本国落后产能,专利保护期早已过去,故后发国家省去了研发费用与专利费用,更易于发挥规模效应。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下的英格兰、19世纪后期的美利坚、战后德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的长期快速增长都是顺差拉动的结果,它适用于经济体量小,物价低,与资本输出国具有友好关系。
有人以顺差占GDP比重小而否定其重大作用,实际上,在宏观投资必然亏损规律作用下,价值补偿尤为可贵,投资不仅需要回本,更需要赢利。
2、顺差拉动的困境
根据供求定律,顺差拉动对物价的影响为:(需求+货币利润)/(供给-实物利润)=物价上涨,即顺差拉动发展到后期,外汇占款大幅增加,物价随之高涨,顺差最终会消失,这就是顺差后遗症。
a、研发力量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容易被卡脖子;
b、市场需求受制于人,容易被加关税;
c、基础货币创造受制于人;
d、对逆差国的债权不可回收;
e、物价高、工人权益保障水平低;
f、环境污染、资源枯竭。
故必须对顺差拉动进行改造,以创新经济可持续增长方案。
四、以准公共品占款替代外汇占款,以储备需求替代顺差拉动
图片3.png
图2 中国外汇占款示意图
由于顺差可以提供货币利润,可以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以中美贸易流程为例,考察价值补偿的各量之间的关系,由于央行起着价值转换与枢纽控制的作用,因此我们只需要分析顺差国央行的功能需求。要顺利完成价值补偿,央行黑箱需要a接受顺差国的一定数量商品劳务,b返还相应人民币,c对人民币币值稳定负责。
为此,我们切去右边美国部分,假设央行委托一专门机构定期定量购买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环境绿化、重大技术研发、勘探成果等准公共品,并带动储蓄直接投资能生产这些准公共品的公益资产,那么,它就实现了顺差替代,即保留了顺差拉动的价值补偿优点,又去除了顺差拉动的缺点,实现了消费经济与公益经济的两元统一,这种方式即为新宏观的储备需求。
图片4.png
图3 中国准公共品占款示意图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6
🙂对国家政治治理架构的一点思考 6 old 字5901 2019-11-26 00:54:12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转一篇好文章,深度研究 | 中国经济为何持续下滑?
🙂这就是人祸 4 多少事只争朝夕 字498 2019-11-26 04:52:18
🙂最近听说重庆代市长在京西宾馆跳楼,咋回事。 2 yg1993 字521 2019-11-26 04:17:19
🙂中学校服收2300元:家委会别没“存在感” 2 old 字3175 2019-11-26 03: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