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去向、人间无数 -- 桥上

共:💬140 🌺106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05:路,跳

“路”和“跳”的部首都是“𧾷[口/止]”,也就是“足”。“足”字的意思,杨树达先生在《积微居小学述林》中给了个解释:“股(大腿)、胫(小腿)、蹠(前脚掌)、跟(后脚跟)全部为足,……”,杨先生的意思是,“足”的意思是一整条腿,从大腿、小腿、前脚掌、后脚跟一直到脚趾,缺了哪一截,都不足。

杨先生又解释“足”的图形说:“然文字之象形,但有平面,无立体,故止能以‘口’上‘止’下表达之也。”,“足从口者,象(从上往下看)股胫周围之形,人体股胫在上,跟蹠在下,依人所视,象股胫之‘口’当在上层,象蹠跟之‘止’当在下层。”。就是说我们的先人深得毕加索立体派油画化立体为平面的精髓,用一个腿的上截面(口)和一个脚的简笔画(止)组合起来,寥寥几笔,就表现了“足”形象。下面是毕加索油画《厨房》,其中肯定画了人,也说不定画了某人的“足”。图片出自《The-kitchen》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图左上角就是一组“足”字的图形,再看毕加索这张画,您说不定就能在里边找出“足”来了,不过是法国的“足”,不知经过了怎样的简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05

上图中还有“止”的图形,在“足”字图形下边,就是有三个脚趾的一只脚,《说文》徐灏注笺:“凡从止之字,其义皆为足趾。许以为象艸木出有址,殆非也。考阮氏《钟鼎款识•父丁卣》有足迹,文作止,正象足趾之形……三趾者,与手之列多略不过三同例。”,就是说古人比较懒,超过三个的就画到三为止,如今的简笔画经常这么干。还有个“夊”(suī)的图形,就是把“止”的图形倒过来,也在上图中。这两字的图形也都非常抽象。不过,也不是所有古人都是毕加索那一派的,如上图右下角由两个“止”组成的“步”字的图形中,就有两个描摹了相当写实的“足迹”,只不过一双是四趾,另一双才是五趾。

另外,还有几个字的图形和“足”像,首先是“正”,图形在“足”右边,《说文》:“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古文正,从一、足,足者,亦止也。”,就是说“正”字的图形主体就是一只脚。还有个“乏”,《左传》说是“反正为乏”,图形就在“正”的下面,主体也是一只脚,但朝向和“正”相反。要我说,这“正”的图形表示某只脚正对某一点,而“乏”的图形则表示另一只脚对准了那一点,不是同一只脚。

再就是“是”,《说文》:“是,直也。从日、正。”。而最像“足”的是“疋”,“疋,足也。上象腓肠(小腿),下从止。”(《说文》),所以“疋”只不过比“足”少一截大腿。而由“林”字和“疋”字组合而成的“楚”字,《汉语大字典》中介绍:“甲文、金文从足。古文足、疋同字”。在有些“楚”字的图形中,“林”下面或是“林”中间就不是“疋”而是“足”。以上均见上图。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提到:“足部的字,意义都与脚有关。”。以“足”为部首的常用字大多和“足”的动作有关,例如蹦和跳,例如踩和跺,例如踱和跑,例如跨和跃,例如踢和蹬,例如践和踏;还有和“足”的状态有关的,例如跛;还有关于人的状态的,例如躁;再就是“足”的组成部分的名称,例如趾和跟,以及动物“足”部组成部分的名称,例如距和蹄;还有些引申到了“足”下,例如路和踪。

“路”这个字,主要意思是道路,好比走投无路,好比“八千里路云和月”。至于“跳”,柳宗元有酷似李白的诗句,“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行路难三首》),但“跳”的意思先秦似乎用“踊”,也是个以“足”为部首的字。

“路”和“跳”都是单纯的形声字,二者的声符“各”和“兆”都只是声符而已。

“路”的声符“各”这个字,本意是“至”或“止”或“来”,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口部》说是“各,古格字,故从夂。夂有至义,亦有止义,……”。杨树达先生《积微居小学述林》说是“‘各’亦‘来’也”。至于各自的“各”那个抽象的意义,也是后来的,而且占住了“各”,把“至”一类意思挤到了形声字“格”字上,再后来有个一度流行的词“格致”,就是由“格”和“致”这两个意义接近的字合组出来的。

关于“夂”(zhǐ),《说文》说:“从后至也。象人两胫后有致之者。读若黹。”;另有一个“夊”(suī),上面提过,《说文》说:“夊,行迟曳夊夊,象人两胫有所躧(xǐ)也。”。段玉裁还有注:“行迟者,有所拕拽然,故象之。”;“夂”、“夊”二者含义相近,字形也相近,我估计是同一字。上图中有“各”与“夊”的图形,前边提过,“夊”其实是倒过来的“止”,而“各”上面的“夂”与其同形,也就是说,“路”字里头除了两个口之外就是两只脚,一左一右,一正一倒,一个在左下角,一个在右上角。

“各”作为声符可发16种不同的声音,是声符中可发声音比较多的,也反映这个声符比较常用,而且衍生出了好几个复合声符:例如“阁”,例如“洛”,例如“客”,还有“路”。

“各”这个声符还有个很特别的属性,就是这个声符所发的音可以包括两组我听上去不太挨得上的音,一组是e、ge、hao、he、ka、ke、qia,另一组是la、lao、le、liao、lo、lou、lu、lüe、luo。

在第一组里, qia那个音我听上去也可单独分为一组,但这个音及与其相近的一组音与ke、ge那组音其实某种特殊的关系:尽管“各”这个声符所发的音几乎未包括其中一组以que为代表的音,不过还是有迹象表明这两组音有可能离得很近。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陈寅恪先生姓名最后一个字读音的公案:虽然“恪”这个字一般注音读为kè,但据说陈先生自己读如“确”;还有我记得某位自以为是的足协主席提到过“髂腰肌”这个词,风行一时,“髂”这个字的声符是“客”,但其读音却是与“确”很接近的qià;而这一对可以互相转化的两组读音中,最常见的其实是“去”,在很多方言中“去”都读如“客”。常见声符中还有个“丂”也是能同时发这两组音的,例如“考”和“巧”,下面会提到。另外,在英文中这一对的两组音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注意到的是C和Q这两个字母在读音中的不同角色。

“各”这个声符能发的另一组音是以L为声母的9个音:la、lao、le、liao、lo、lou、lu、lüe、luo。有另一个声符“果”,能发的音有5个:guo、huai、huo、ke、luo。就包括了luo,还包括了guo、huai、huo、ke,大体上与“各”能发的音对应,二者大概相当接近。还有个“鬲”,也是既能发gé这个音,也能发lì这个音,作为声符还能发he这个音的。

下面是“各”这个声符分别以g和k为声母以及以l为声母的两组五个常用字(自上而下)“格”、“客”、“落”、“路”、“略”之读音变迁,是我根据王力《汉语语音史》推拟的,从中可见汉字读音的多变,反映了汉语语言的多样性,还可能反映了官话所在地的多次转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05

至于“跳”的声符“兆”这个字,则和另一个字“卜”联系紧密,“卜”罗振玉先生《增订殷虚书契考释》云:“象卜之兆。卜兆皆先有直坼然后出歧理,歧理多歧出,或向上,或向下。”。而“兆”《说文》云:“[兆卜],灼龟坼也。从卜、兆,象形。兆,古文[兆卜]省。”,也是象形。但我怀疑,“兆”表现的是整个龟板上多次钻凿灼烧留下的裂纹,而“卜”表现的是龟板上某处一次钻凿灼烧留下的裂纹,占卜时看的就是这个裂纹。所以,“卜”、“兆”二者虽然都是象的占卜时在龟板上钻凿灼烧产生的裂纹这个形,但有整有零,一个是全体,一个是局部。“兆”、“卜”两字的图形均见上图。

下面是一枚卜甲(合集6654)正面的图片,中间是卜辞,两侧就是一处处带编号的兆纹,左右分别编号,自上而下各有一、二、三、亖(四)、𠄡(五)五组,每组同编号的是一对,是同一事正反两种卜问的卜辞和所得兆纹。那些兆纹大都很象“卜”字。图片出自《书法——学书必知:中国书法演变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龟甲正面和带钻凿灼烧痕迹的反面的图片,对比可见每片龟甲上有四处与反面凿坑相应的、正面位置上很象“卜”字的兆纹。图片出自《甲骨文基础知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下面是17个以“各”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各”这个声符能够发的16种不同的声音:

各gě-gè阁gé搁gē-gé洛luò落là-lào-luò客kè额é络lào-luò骆luò格gé

赂lù胳gē烙lào-luò略lüè酪lào路lù露lòu-lù

e、ge、hao、he、ka、ke、la、lao、le、liao,

lo、lou、lu、lüe、luo、qia。

下面是6个以“兆”为声符的常用字以及1个原来以“兆”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兆”这个声符能够发的7种不同的声音:

兆zhào挑tiāo-tiǎo逃táo姚yáo桃táo跳tiào

頫fǔ(俯)

chao、diao、fu、tao、tiao、yao、zhao。

下面是32个以“足”为部首的常用字,以及以“各”和“兆”为声符且不含50个常用部首的4个常用字:

足趴距趾跃践跋跌跑跛跨跷跺跳跪路跟踊踢踏

踩踱蹄蹂蹋蹈蹦蹲蹭蹬躁踪

各阁略兆

通宝推: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