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最近看到的笑话之八 -- 钛豌豆

共:💬3614 🌺29507 🌵153新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补充:道在屎溺,每下愈况

意识形态究竟是什么呢?接下来这个故事你们或许都知道,但我实在忍不住再复述一遍,因为这个故事太应景了。你们还记得吗?五年多以前海湾战争爆发的时候,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接受过一场很不顺利的采访。他想要解释萨达姆为什么是个危险人物,于是说出了一段著名的排比句,传达了一整套知识理论。他主张这世上存在已知的已知,也就是我们知道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例如我们知道萨达姆是伊拉克的一把手;其次还有已知的未知,也就是我们知道自己并不知道的东西,例如我知道大楼门前停着不少汽车,但我不知道究竟停了多少辆,而且我知道自己不知道;再次还有未知的未知,也就是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比方说萨达姆藏匿了多少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属于已知的未知,但是萨达姆可能还掌握着某些更加秘密的武器,我们甚至从一开始就没有意识到这些武器的存在,这就是更加极端的未知。

对于他这套说辞我抱有以下主张:只要你略微会一点结构分析,就能一眼看穿这段话还没说透。这里还缺少了第四种分类。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未知,还缺少了一个最有趣的类别,也就是未知的已知,即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这就是作用于无意识的意识形态。无声的偏见决定了我们的行为与反应,而我们置身其中的日常生活又包含了太多的此类偏见,以至于我们根本意识不到我们其实很熟悉这些偏见。我想这正是美国在伊拉克陷入大麻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伊拉克藏着什么你们不知道的秘密,而是因为美军与美国政府根本不知道他们早就知道了什么。一整套无意识的政治与军事偏见决定了他们的行为。

我再举一个例子。很抱歉我又要老话重提,希望你们都没听过接下来的段子。这个段子对我的名声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但我依然认为放在这里非常合适。已知的未知的实例之一就是西方文明的马桶结构。这简直是意识形态的最纯粹体现。有人会说你疯了吗?这里哪来的意识形态?我简单说说我的分析。西方有三种基本的马桶造型。首先是法式马桶,污水洞位于后面,所以拉出来的大便会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消失在下水道里。其次是德式马桶,污水洞在前面,所以大便会呈现在人们眼前。检查大便简直是德国人的日常仪式。我不开玩笑,如今在德国依然有50%的马桶是这个结构。每天早晨德国人都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大便是否有异样。艾瑞卡.琼在《飞行的恐惧》一书中评论道:“能造出这种马桶的国家难怪也能修建奥斯维辛集中营。”最后还有英美式或者说盎格鲁-撒克逊式马桶,马桶池里盛满了水,大便可以飘浮在里面。

这个现象历来令我非常着迷,我问过上述各国的建筑师朋友:“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全都试图从实用主义角度来回答我。例如德国人就说:“检查自己的大便不是天经地义的事么?”法国人说:“大便这么臭,当然要赶紧处理掉。”英美两国的人则说:“用水淹没大便自然就没异味了。”但是显然这个问题并不能在实用主义层面得到彻底解决。于是我又问了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关于这个法-德-盎萨文明三角,我们早就知道什么?二百年前,也就是黑格尔与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许多哲学家都接受了所谓的欧洲文明三角理念,并且认为这三个国家是欧洲基本结构的脊梁。每个国家都代表了一条政治原则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氛围。德国在政治上偏保守,社会氛围推崇文化,是一个充满了诗人与思想家的国度。法国在政治上主张革命,社会氛围高度政治化。盎萨圈子更偏向自由中间派,主张实用主义,社会氛围看重经济发展。然后我就想明白了,这就是关键。法国主张革命,所以要立刻消灭大便;盎萨重实际,让大便先漂一会儿以观后效;德国人喜欢形而上学,非得把大便看个仔细。我向各位建筑师们表达了我的想法,他们一致同意尽管听上去很扯淡,但这是唯一一项能够彻底解释马桶结构这一低俗话题的理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