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反对全面禁猎野生动物 -- hwd99

共:💬4 🌺2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反对全面禁猎野生动物

黄卫东 2020.2.26初稿

摘要:人类经过几百万年演变,相互之间的基因差异不过万分之一,与黑猩猩分离时间长达千万年,相互差异不过百分之一。迄今为止,从动物发现的冠状病毒与新冠病毒之间的基因差异高达4%,不可能与新冠病毒是一种病毒。都说明科学家们的猜想是没有根据的。相反,美国和澳大利亚野生动物泛滥,每年猎杀捕食数量远多于中国,却反而向野生动物传播病毒,以便毒杀限制野生动物,不担心病毒变异危害人类。我国禁猎少数濒危动物,已经造成局部野生动物泛滥了。全面禁猎,不仅无助于解决病毒传播问题,而且导致更加严重的野生动物泛滥问题,还等于间接承认西方媒体将此次新冠病毒泛滥归罪于中国的宣传。

一、引言

2月2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一条法律[1],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仅允许因科研、药用、展示等特殊情况,由政府部门严格审批和检疫检验。

人大通过这条法律,其主要原因之一,恐怕是科学家们猜想此次新冠病毒爆发,是野生动物传染的。多位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杂志和网站上发表文章,作此猜想。比较著名的是2月3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研究员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的文章[2],猜测新冠病毒来自动物。最近一次是香港大学著名病毒学专家管轶教授[3],2月18日公布的文章猜测病毒的中间宿主是穿山甲。早在1月1日,武汉市政府就关闭了华南海鲜交易市场,其主要原因,就是很多病人来自该市场,加上科学家们的猜想,认定野生动物传染是主要原因。政府试图通过禁止猎杀交易野生动物,减少人类接触野生动物,从而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防止爆发病毒性传染病。但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相反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二、新冠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是一种科学家的猜想

石正丽课题组发表的文章[2],在概率上给出的最相关证据,是中华菊头蝠的RaTG13,ncov病毒跟bat-cov RaTG13相似性最高96.2%。2020年1月31日,美国Joe Petrosino课题组的生物信息学程序员Matthew Wong,报告了他们的最新发现[4],即在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穿山甲冠状病毒和新冠病毒高度一致,蛋白的序列相同度达97%,远超石正丽课题组报道的基因组层面和新冠病毒最像的蝙蝠冠状病毒RaTG13。然而,他们也注意到,在全基因组层面,穿山甲冠状病毒和新冠病毒序列相同度为91%,还是比不上蝙蝠冠状病毒RaTG13。管的文章声称其相似性在85.5% to 92.4%之间,低于RaTG13。2020年2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5],发现穿山甲是新冠病毒疫情的潜在中间宿主,因为从穿山甲中分离出的毒株与新冠毒株相似度达99%。然而,该课题组20号公开的文章[6]显示,从马来亚穿山甲中分离出的一种冠状病毒亚型(Pangolin-CoV)在E,M,N和S基因中分别与2019-nCoV新冠病毒表现出100%,98.2%,96.7%和90.4%的氨基酸同一性,但是,基因的序列相似性还不如来自病毒的蝙蝠。

于此相比,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异仅有1.2%[7],却是经过上千万年的演变产生的。即使冠状病毒变异速率远大于人类,也不会在几天甚至几年产生大于1%的基因变异。另一方面,人类的演变历史有几百万年,但相互之间的基因差异性仅有万分之一[8]。新冠病毒在中国大面积传播,至今为止,产生的变异仍远低于千分之一。要找到冠状病毒来自动物的证据,就必须要求从动物身上找到的病毒与新冠病毒之间的差异,不应超过万分之一水平,至少不应超过千分之一水平,现在来自动物和人类的冠状病毒基因相差甚远。

以结构和性质相近,同属冠状病毒的非典病毒为例,2003年爆发以后,再没有流行了,但人类对其研究却很深入。北京儿科研究所崔小岱等研究表明[9],2001年的儿童血样也有40%以上的人有抗体,表明非典病毒曾经大量存在于儿童身上,后来被很多研究证实。非典病毒感染儿童,却很少出现严重病症,非典流行期间,没有一例儿童感染后的重症患者。这可能和冠状病毒对温度敏感的特点决定的。冠状病毒适宜繁殖温度是33度,升高温度,活性下降,到37度就会停止繁殖甚至逐渐失去活性了[10]。例如,非典病毒试验结果表明,在37度下,非典病毒停留72小时,就完全失去活性[11]。蝙蝠的体温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在静止不动和休息时,可降低到15度左右,但在飞行时,体温就会升高到40度左右,而在冬眠时,下降到10度甚至更低[12]。果子狸正常体温高于39℃[13],冬眠时体温在32-38度之间变化[14]。这两种动物的体温特点,表明冠状病毒能够存在于这些动物体内,但很难让正常活动的动物致病。研究人员在这些动物身上发现大量病毒,也是证明。然而,研究人员却从未在这些动物身上发现非典病毒,既说明没有可靠证据证明这些动物是非典病毒宿主,也可以肯定地判断,这些动物不是非典病毒宿主。否则,这种大量传递到儿童身上的病毒,就会有相当数量的动物宿主,如今如此大量的检测,却从未找到一例?

国内外反对非典病毒宿主是野生动物的学者也有很多。早在2005-02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上,一位长期从事冠状病毒研究的美国微生物学专家Kathryn Holmes指出[15],世界不可能再次面临如两年前一种突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在人群中曾经传播的非典冠状病毒,可能仅存在于实验标本内。上述关于非典病毒传染性预测已被过去15年历史所证实,而与国际病毒传染史截然不同,说明其结论的正确性。

曾任卫生部非典疫情分析专家组组长,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学院军队流行病学教研室徐德忠教授则认为[16],自然界根本不存在非典病毒直接祖先和贮存宿主,故流行后,非典病毒即从人群和自然界消失[17]。其主要理由包括[18],第一,“人类传染病史告诉我们,任何重大的传染病,都不会在一次发作后就销声匿迹。”然而非典病毒却相反,此后再未流行,这在世界传染病流行史上史无前例。表明非典病毒的流行进程不符合迄今为止,世界上传染病流行的自然史,从而不是来自自然。其次,2003~2004年广州爆发的非典病毒 CoV和2002~2003年流行早期病毒之亲缘距离较晚期的更接近,说明存在逆向进化现象,这是病毒返祖适应人体免疫系统压力的结果,从而说明感染人群的非典冠状病毒不是来自动物,而是非自然来源。第三,如果认为蝙蝠冠状病毒是非典病毒祖先,其变异太过迅速,只能是人为修改,才可能。人为修改冠状病毒基因,已经成功实施很多了,将其改造为感染人的病毒,都已经被美国的科学家们成功实现,并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上了[19]。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在发展生物武器,包括病毒武器[20]。2018年多位德法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21],质疑美国军方提供资金支持的昆虫同盟研究计划,使用昆虫携带病毒,感染农作物,增加农作物抵抗病毒能力,是在发展病毒武器,违反《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虽然美国加入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但自加入后,美国一直阻止该条约的核查,从而使条约对美国该方面的发展没有约束力。从历史来看,美国曾经用天花病毒对付印第安人;二战结束后,美国全面接收日本二战期间进行的细菌武器研究,并在侵朝战争期间,在我国东北和朝鲜等地发动细菌战。美国军方发展生物武器,包括病毒武器,可以说,在西方相关学术界是公知的[20]。我们不应排除这种可能性。

三、全面禁止猎捕陆生野生动物,会导致野生动物泛滥

我国近代以来,人口增长很快,密度大,加上可耕地占领土比例很低,耕地面积只有美国百分之六十,粮食产量长期处于温饱线水平,养殖业受农业生产限制,肉制品供应量始终不能满足消费需要,猎捕野生动物成为重要补充,使得国内野生动物数量受到严重限制,现存数量比美国低得多。但是,一旦禁止人类猎捕野生动物,情况恐怕就会发生变化了。国外在这方面有很多例子。

澳大利亚本不产兔,英国人殖民澳洲后,出于打猎需要,1859年从欧洲引入24只兔子,到1920年前后,据不完全统计,澳大利亚的兔子恐怕超过了100亿只[22],大部分国土上都出现泛滥的野兔。澳大利亚居民和政府采取种种措施。最初采取大规模猎捕的办法,最高年捕杀量达到200万只,对兔群的增长影响仍是很小,还修建了3200公里隔墙防止野兔扩散,却毫无作用。后来先后试验引入了多种天敌。然而,兔子泛滥破坏牧草,导致土地荒漠化,影响畜牧业。引进对牲畜威胁更大的猎捕动物,造成的影响更大。后来只得捕杀消灭袋狼、狐狸、野猪等,并修围栏防止野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澳洲人开始采用毒药和病毒来杀灭野兔,但兔子众多,仍有一些野兔成功产生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生存繁殖后代,又很快繁殖起来。此后又两次引入病毒,仍然没能彻底解决野兔泛滥问题,直到今天,澳大利亚野兔数量大约为2亿[22],澳洲人仍在同野兔大战。

美国野鹿数量很大。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撰写的报告称,在20世纪年初期美国全境有白尾鹿50万头,然而,截止上世纪末,白尾鹿的数量已经猛增到2000万头。白尾鹿体长1.83-1.98米,肩高0.92米,重约100公斤。美国的驼鹿能长到3米多长,肩高1.6-2.4米,体重通常情况下能达到1000斤左右,甚至曾有记载最重的驼鹿为1吨。野鹿每年在美国造成一百三十多万起汽车事故,死伤数万人。美国每年要猎杀600万头野鹿,加上各类交通事故死亡150万头,也仅能保持野鹿数量不在增加。

在美国,野猪属于入侵物种,欧洲人移民美洲时,想要饲养动物,而野猪就因此来到美洲。如今美国的野猪泛滥成灾,它的数量超过了600万。野猪攻击性较强,除了去农村破坏庄稼之外,甚至还会攻击居民并破坏公共设备。据了解,每年被野猪所破坏的财产金额高达70多亿元。从中也能看出来,美国的野猪有多么的“疯狂”。为了解决野猪的问题,美国政府鼓励猎杀野猪,甚至允许猎人使用直升机来猎杀野猪,但是效果并没有那么好。

由于美国野生动物数量远远超过中国,每年猎杀的野生动物数量也远超中国。虽然美国的野生动物也经常携带大量病毒,仅在去年初,美国就曾经爆发病毒性感染鹿群,造成大量野鹿死亡。美国媒体报导时标题称之为,美国爆发丧尸病毒,担心感染人类。但美国从未禁止猎鹿,也从未因担心巨大数量的野生动物及其捕猎活动,导致传染烈性传染病而采取禁猎活动。担心捕猎食用野生动物带来病毒性传染病,恐怕是杞人忧天。相反,禁止捕猎,恐怕会导致野生动物泛滥。

我国人口众多,加上粮食生产水平限制,捕杀食用野生动物活动多,限制了野生动物数量,远远低于美国等国,甚至造成少数野生动物陷入灭绝的境地。为保护陷入灭绝的某些野生动物,我国早就禁止猎杀一些濒危野生动物。但近年来,很多媒体报导,一些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很快就泛滥成灾,给当地居民带来灾难。例如,15万头野猪正困扰着包括杭州、温州在内的10个县市,浙江省发布的陆上野生动物调查报告显示,这个数量是10年前的5倍。野猪破坏庄稼,袭击居民和游客,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严重损失。从2005年起,浙江省每年依据国家规定,组织猎捕的野猪在一万头左右,但这并没有把野猪灾给控制住。

在西北的秦岭山区,羚牛的泛滥甚至威胁到了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最近十年,秦岭山区发生羚牛伤人事件100多起,导致22人死亡,184人受伤。

四、总结与讨论

所谓新冠病毒与非典病毒来自野生动物,都是科学家们没有找到来源情况下,提出的没有确切证据的猜想,因为迄今为止,并没有在野生动物身上找到与这两种病毒差异性小于千分之一水平的病毒,从而与猜想严重相矛盾。美国和澳洲等国每年猎杀捕获的野生动物远多于中国,也从未因此而担心野生动物传播病毒性传染病,从而禁止猎杀野生动物。另一方面,在美国和澳洲等地,野生动物泛滥,即使政府鼓励,采用种种方法捕杀,包括反而大量施放病毒毒杀(一样有变异感染人类问题),都难以限制野生动物的增殖和泛滥。我国近年来,因限制禁猎少数濒危动物,一样产生野生动物严重泛滥问题。全面禁止猎捕野生动物,必然带来更加严重野生动物泛滥,影响人身安全和经济损失等问题,而这样做,并不能影响和限制病毒性感染病的传播,从而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此次中国首先公布新冠病毒感染,国内外少数学者们毫无根据地猜测来自野生动物。美国和西方媒体借此大肆宣传是中国人吃蝙蝠或者野生动物吃出来的。我们立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等于间接认可这种说法,从而被西方媒体大肆利用,让中国背锅,败坏中国形象。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明确指出:“加快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我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对新冠肺炎的始肇病源,业内业外,网上巷里,国内国外,各种消息、各种传言、各种推测都有,甚至争锋完全相对。个别大国的政客甚至所谓专家出面,刻意抹黑我国,媒体则大肆宣传,把始肇病源嫁祸于我国。我们国内也有一些人也即呼应认定这是我国制度和体制所暴露的根本弊端,呼吁我们必须向相关各国和人民道歉。甚至一些人内外勾结,从疫情出现之初,就别有用心地一口咬定这是中国人野蛮地吞食蝙蝠或穿山甲所致。我们当然坚决反对野蛮猎食野生动物,但把始肇病源硬栽到个别中国人不文明的生活恶习上,却使人不得不怀疑这正是一场宏大阴谋的重要组成。正因如此,我们更有必要下大力气查清始肇病源,而不是采信这种无根据的猜想,甚至人大通过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法律,等于间接承认西方的污蔑,等于自我泼污。

我们真正需要反思的,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毫无无根据地猜测,将责任戴到中国老百姓头上,为什么我们的精英会相信这种毫无根据的自污猜测,按照这种猜测施政,如武汉市政府关闭市场,人大通过法律全面禁止不经许可的野生动物捕猎交易。笔者在这里作个猜测,就是西方文化侵略,洗脑了很多精英。

香港回归以后,实行港人治港,将香港的管理交给了英国人培养的精英,他们继续推行英国人搞的殖民地文化,由于中央政府的支持,其效果远超英国统治时期。到20年后,大部分香港人都选择英国国籍,宁愿做一个没有居住权的劣等英国人,也不愿做中国人了。这是何等清楚的意识形态失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惨败?根子在于英国制定的殖民地文化,天天灌输的就是中国文化和人种是劣等的,让被洗脑的香港人自觉地认为,中国人是不该存在世上的民族,以做中国人为耻。

英国学者雷蒙·道森编著《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 中国变色龙》[23],作者不是说中国人是变色龙,而是介绍西方历史上宣传的中国形象是不断变化的,象变色龙一样。实际是说,西方人的思想是变色龙,介绍中国,既有富裕聪明的伟大形象,也有愚蠢贫穷的令人感觉不堪形象。不同时代的中国形象,天差地别,主要根据西方的需要。香港人因接受的是西方宣传中国人是令人不堪形象的洗脑,大部分香港人都自觉当中国人惭愧,选择当没有居住权的等外英国人了,拿英国护照了。当然,这些来自香港的英国人,住在中国香港,在面对中国人时,自觉成为高等英国人,感觉就很良好了,骂中国人蝗虫之类的,要求独立,也成了他们理所当然的诉求了。

造成这种荒谬现象的根源,是精英们选择走殖民地路线,孜孜以求的是像香港一样,当英美殖民地。参见:

香港动乱根源是大陆推行殖民主义意识形态 - 学者观点 - 红歌会网

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xuezhe/2019-12-05/216510.html

某些人的“与国际接轨”实质是与殖民地接轨_观风察俗_察网

http://www.cwzg.cn/politics/202001/54431.html

参考文献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_中国人大网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002/c56b129850aa42acb584cf01ebb68ea4.shtml. 2020.

2. Peng Zhou, e., 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12-7. Nature, 2020.

3. TTY Lam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2019-nCoVrelated coronaviruses 1 in Malayan pangolins in southern China. 2020.2.18,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2.13.945485.

4. Matthew Wong et al. Evidence of recombination in coronaviruses implicating pangolin origins of nCoV-2019. bioRxiv, 2020.2.13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7.939207v1.

5. 华南农业大学发现穿山甲为新冠病毒潜在中间宿主,2020.2.7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20/02/07/685655.html.

6. Xiao K., Zhai J.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2019-nCoV-like Coronavirus from Malayan Pangolins. https://doi.org/10.1101/2020.02.17.951335.

7. 赵林主编, 科普文库 生命与遗传. 2004: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p. 79.

8. 王金亭,马宏,王玉江主编, 生命科学导论. 2014: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p. 226.

9. 崔小岱, et al., 儿童SARS病毒抗体回顾检测及其意义.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4. 2004: p. 198-199.

10. 严华,赵玉玲主编, 医学微生物学. 2013: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p. 232.

11. 鲍作义, et al., SARS病毒对温度耐受性的实验研究.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3. 20(3): p. 161-162.

12. 张乃赓编著, 千奇百怪的动物世界 修订版. 1996: 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p. 160.

13. 涂飞云, et al., 果子狸研究现状与展望. 南方林业科学, (6).

14. 屈孝初 and 李文平, 果子狸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中国兽医科学, 2002. 32(2): p. 45-46.

15. BBC NEWS:http://news.bbc.co.uk/go/pr/fr/-/2/hi/health/4280253.stm, Published: 2005/02/20 00:33:34 GMT

16. 徐德忠 and 李锋, 非典非自然起源和人制人新种病毒基因武器. 2015.

17. 徐德忠, et al., SARS CoV非自然起源. 医学争鸣, (04): p. 16-19.

18. 徐德忠, 孙慧敏, and 谭雅慧, 现在自然界和人群中已不存在非典病毒. 医学争鸣, (1): p. 32-36.

19. Menachery, V.D., et al., A SARS-like cluster of circulating bat coronaviruses shows potential for human emergence. Nature Medicine, 2015. 21(12): p. 1508-1513.

20. Romanoff, L. Biological Weapons: A Useful and Timely Factual Overview - Global ResearchGlobal Research - Centre for Research on Globalization https://www.globalresearch.ca/biological-weapons-useful-timely-factual-overview/5702842 美国生物武器:实用而及时的概况_洞幽察微_察网 http://www.cwzg.cn/theory/202002/54955.html?bsh_bid=5478940357. Global Research 2020 2020.2.7 [cited 2020.2.14.

21. Reeves, R.G., et 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or a new bioweapon system? Science:德法科学家质疑美国军方开发生物武器,违反《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37828. Science, 2018.

22. (美)迈克尔·C.杰拉尔德,(美)格洛丽亚·E.杰拉尔德著;傅临春译, 生物学之书. 2017: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p. 93.

23. Dawson)著;常绍民,明毅译, 英.雷.道.R., 中国变色龙 对于欧洲中国文明观的分析. 1999: 北京:时事出版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