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去向、人间无数 -- 桥上

共:💬140 🌺106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5:庇,庭

“广”这个字,只有三笔,却像个间谍,有好几个不同身份,于是,就有了三个长得一样的“广”:第一个“广”读yán,徐灏注笺说是“因厂(hǎn,山崖)为屋,犹言傍岩架屋”,又说“此上古初有宫室之为也”。第二个“广”读ān,同“庵”。第三个“广”,就是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读guǎng的“广”了。这个“广”是后起的,是“廣”的简化字,也只有这第三个“广”才是常用字。

上面提到的“广”(yán)字和“厂”(hǎn)字的图形在下图左上角,“广”上“厂”下。

而作为部首的“广”字,应该是读yán的第一个“广”,意思可能是所谓吊脚楼,无论如何是某种房屋,所以《王力古汉语字典》总结:“广部的字多与房屋有关……”。

“广”(yán)虽不是常用字,却是常用部首,以“广”为部首的常用字有十五个:其中首先是某种房屋如“店”、“府”、“庵”;其次是房屋的某一部分如“序”、“廉”、“廊”、“庭”、“底”、“座”;再次是对房屋的形容如“庞”、“廓”、“废”,以及“广”(guǎng),这个“广”不是作为部首的那个“广”(yán),而是“廣”;剩下的“庇”是对房屋性质的描述;还一个“庸”,“庸”的甲骨文和金文图形有两种:一种的图形是有两个城楼的一圈城墙,意思是“城”,后来还造出个形声字“墉”来表示这个意思;又一种的图形是一口大钟,外加声符“用”,意思就是“钟”,后来又造出个形声字“镛”来表示这个意思;这本是两个字,因为读音接近,后来就被合成了一个字,把那口钟塞进了“广”下面,既表示这个字与土木工程有关,也没落下“钟”和声符“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5

上面这张图,除了用简笔画画了各种各样的房屋,还画上了各种各样的“人”:既有正面的“人”(“大”、“立”),也有面朝左的“人”跟面朝右的“人”,这都和“庇”、“庭”两字的声符有关,这两个声符的图形中都有“人”的形象。

“庇”,既然用“广”作部首,也就和房屋覆庇人脱不了干系。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著名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说的是要让广大寒士都被覆庇在房屋之下。而《左传》中《襄三十一年传》有句“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 ((p 1192)(09311201))(110)、《文七年传》中有句“葛藟犹能庇其本根”((p 0556)(06070302))(047),看来也都该是从房屋覆庇引申出来的。

“庇”,“从广,比声”(《说文》),“庇”的声符“比”原意是两个人挨着,和房屋覆庇不相干,所以“庇”是个单纯的形声字。“庇”字图形在上图“广”右侧。

“比”,《说文》说“密也”,说是“二人为从,反从为比”,还说“夶,古文比”,而段玉裁解释说“(夶)盖从二‘大’也”,接着说“二大者,二人也”;孙海波《甲骨文编》卷八又指出“卜辞比、从一字”。所以,“比”不是两个“匕”,而是两个“人”,可以是正立人形的“大”,也可以是侧立人形的“人”。

不过这个“匕”,其实也是“人”,《说文》说是“从反人”,《汉语大字典》还认为可以“同比”。至于用来盛饭的“匕”,不知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反正从图形上看,这个“匕”一直都是侧立人形,和“人”相同,发音则和“比”相同,和盛饭家伙不沾边。

几个包含人形的字,“比”、“从”、“人”、“大”、“立”、“匕”,图形都在上图中:“比”在“庇”下方,“从”在“比”下方,“大”在右上角,“人”在“大”左侧,“立”在“大”下方,“匕”在“立”左侧。

比较“比”和“从”的图形,您会发现,其实不一定“反从为比”,而且“正从”也可以“为比”,有两个“从”的图形就和“比”的图形方向一致。

再比较“匕”和“人”的图形,您更会发现,“匕”不一定“从反人”,应该说“匕”和“人”图形中的那些侧立人形,都既有面朝左的,也有面朝右的,说不上谁正谁反。

作为声符的“比”可以认为是由“匕”衍生的复合声符,由“匕”衍生的常见复合声符还有个“尼”,“从尸,匕声”(《说文》),又有个“北”,当也是从“匕”得声,再就是“旨”,“从甘,匕声”(《说文》)。“比”、“匕”和“尼”、“北”、“旨”可以发十三个音:bei、bi、chen、ji、ne、ni、qi、shi、yi、you、zhi,很分散,但其实可分为四组,大体上互不干涉:

第一组以“匕”和“比”等复合声符为声符,发的音有:bi、chen、pi、pin、you;

第二组以复合声符“北”为声符,发的音只有bei;

第三组以复合声符“尼”为声符,发的音有ne和ni;

第四组以复合声符“旨”等为声符,发的音有ji、qi、shi、yi、zhi。

“庭”字的图形在上图左下角“挺”上方,《说文》说是“从广,廷声”,而“廷”,《说文》说是“从廴,𡈼声”,这“𡈼”也是个图形中有人形的字,《汉语大字典》指出“甲骨文象人挺立土上之形”,您会注意到,“𡈼”中的侧立人形,也是既有面朝左的,也有面朝右的。

所以,“𡈼”大体上是现在“挺”的意思,依我看,简化字应该把“挺”简化成“𡈼”,省的笔画那可就多了。

“𡈼”,不是“壬”。二字字形虽接近,但图形差别明显,“𡈼”字和“壬”字的图形同见上图,“𡈼”在最下边中部偏左,“壬”在最下边中部偏右,您可对比。“𡈼”是“庭”的基本声符,但中间还隔了个复合声符“廷”(图形在上图右下角)。除了“廷”,从“𡈼”衍生的较常见复合声符还有“呈”和“圣”(聖)。

而“𡈼”作为声符,可发十一个音:cheng、geng、guai、jiong、sheng、tie、ting、ying、zeng、zheng、zhi,不过其中主要的是两个音,cheng和ting。另有一个常见声符“丁”,能发七个音:cheng、da、deng、ding、sheng、ting、zheng,主要是ding,但发cheng和ting的也不少,而ding和ting只是送气与不送气的分别。所以,可以认为“𡈼”和“丁”是一路的吧。

再说回“庭”,《说文》说“庭,宫中也”;这儿说的“宫”,大体上是一圈围墙内的一组房屋及相应空地,而“庭”指的是其中在堂前的主要院落。古人提到“庭”的例子有,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第三》);“尝独立,鲤趋而过庭。”(《论语•季氏第十六》);“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255)《小雅•鸿雁之什•庭燎》);“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433)《大雅•荡之什•抑》);都说的是院子。

“庭”和“廷”的意思差不太多,“廷”指处理政事的地方,和挺立不相干,应该是个单纯的形声字。而“庭”应该是“廷”这个复合声符的孳乳字,“庭”是把“廷”处理政事地方的意思分出了一块,分出去的是处理政事的场所,也就是特定的院子,可以算是某种建筑,因此用“广”了当部首。

上面的“鲤趋而过庭”是个著名典故,“鲤”是孔子的儿子,他曾两次快步走过堂前被孔子叫住;一次孔子问:“学《诗》乎?”,他答:“未也。”,孔子告诉他:“不学《诗》,无以言。”;再一次孔子问:“学《礼》乎?”,他答:“未也。”,孔子告诉他:“不学《礼》,无以立。”。所以“过庭”就成了被父亲亲自教导的代名词。老话有句“诗礼传家”,也说的是这回事儿。

下面是表现“鲤趋而过庭”的《过庭诗礼图》局部。不过说实在的,这图中的“鲤”也太老了,居然长了胡子,我总觉得这里的“鲤”应该是个蹦蹦跳跳的小孩子。图片出自《李山:《诗经》是古人的二维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下面是19个以“匕”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匕”这个声符能够发的13种不同的声音:

匕bǐ比bǐ毕bì批pī庇bì屁pì秕bǐ毙bì北běi背bēi-bèi

尼ní呢ne-ní泥nì旨zhǐ指zhǐ脂zhī嗜shì稽jī-qǐ鳍qí

bei、bi、chen、ji、ne、ni、pi、pin、qi、shi,

yi、you、zhi。

下面是11个以“𡈼”为声符的常用字以及7个原来以“𡈼”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𡈼”这个声符能够发的11种不同的声音:

廷tíng挺tǐng庭tíng蜓tíng艇tǐng呈chéng逞chěng程chéng耿gěng圣shèng

怪guài

澂chéng(澄)鐵tiě(铁)聽tīng(听)廳tīng(厅)徵zhēng-zhǐ(征)懲chéng(惩)癥zhēng(症)

cheng、geng、guai、jiong、sheng、tie、ting、ying、zeng、zheng,

zhi。

下面是15个以“广”为部首的常用字,以及以“匕”和“𡈼”为声符且不含50个常用部首的12个常用字:

广庇序店庞府底废庭座廓廉庵廊庸

匕毕屁毙北尼旨鳍廷艇耿圣

通宝推:mezhan,听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