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地质行业轶事(一) -- 吴用

共:💬276 🌺4424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花一下,不过老兄这里可能有点经验主义了。。

两条理由:

1、就俺走过的国家的情况看——当然俺也没走过几个国家——富国的地质勘探基本没有市场化的,不是吃国家财政饭,就是吃机构或大企业经费拨款,没有让地质单位去赚钱的——到目前为止,这么做的,出了中国,俺没看见还有第二个国家这么做,当然,俺眼界窄,谁有反例请指教,俺洗耳恭听;至于穷国。。。穷国小国好像也没啥兴趣搞这个吧,没怎么研究过。。。

俺也是某次听花旗鬼子的合作方介绍,才知道美国吃财政饭的人比俺们都多,人家才3亿人口,可见税收和财政管理水平不低——有一说一,国内老抨击美国贫富分化,但俺个人的赶脚,美国的分配公平性做的比中国好,就业机会也比中国多,质量也高。

2、国家03年有点缓过劲来后,仍然保留了这只队伍,且认定其事业单位性质,不在逼着出去赚钱了。

俺爹的个人观点,国家1978至2003年间的尝试,瞎指挥胡搞的成分居多,不过也有错过1975至1985这十年改革窗口期的原因。

俺爹后来反思,当然应该改革,且他有这么几点建议:

1、应该在1975,甚至在1972年开始严格限制地质系统的规模,撤销因50至60年代通讯和运输条件限制,而设立的省机关,只设华北,东北,西北和华南等几个大区机关即可,同时大区机关也要精简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员。这些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冗员。不过跟“是,大臣”里面一样,所有人都知道这些人是冗员,想砍掉,嘿嘿,不增加就不错。。。事实上,84年改革后,这些机关的人数反倒迅速膨胀起来。。。俺1995年去某省地质勘察局,规模差点吓死俺。。。这些人什么活不干经费反倒十分充足,日子过的极为舒服,也不编余。。。

2、在75至85的窗口期内,每个省只保留一到两支一线队伍,保留必要的战略战术力量,其余的果断撤编。

3、充分利用之前的投资所形成的城镇聚集效应,利用已经成规模的各类大集体经济实体,搞完全脱钩的三产———既可消化系统内冗余职工和职工子女的就业压力,也不必在后来的大搬迁中浪费宝贵的经费——后来的大搬迁,把30年来积攒的家当丢的丢,卖废铁的卖废铁,浪费惊人。

俺前面正文里没说,是因为实在不愿意写这些负面的东西。。。

4、组织国家队,利用已有的人员、经验和设备,去非洲,走出去,搞国际合作——03年之后,国家也反应过来了,也想搞以国家为单元的、能赚大钱的经济循环,但是人员梯队已经。。。总之,搞的很累不说,如果不是设备好了,水平还不如78年的队伍——这不是俺说的,是有司下的结论,有些论文也涉及了,只要花时间就可以查到。。。

总之,俺个人的浅见,1984到2003,对地质行业而言,是胡搞的20年,余毒至今没清理干净。

俺前面推荐过一个地质从业者在知乎写的帖子——这个帖子很有名,以至于这个帖子在系统内广为流传——您一看就知,俺是不是胡说。

修改下,太敏感的就不说了。。。

通宝推:老老狐狸,阴霾信仰,四方城,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