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有理和有利 -- 胖儿们的爹

共:💬71 🌺88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西方科创模式的问题(上)

要谈好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解释一下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如下图所示,人类文明在蒙昧阶段,犹如飘在未知海洋中的一片大陆。当然,你要说它称不上大陆也行,因为这个大陆的直径也许只有10公里。

点看全图

人类对未知海洋的探索,使这片大陆一圈圈增大。这一过程无疑是极其缓慢的。于是到了某一时刻,有些人提出,能否不要这么保守?能否先跳开一段距离,在未知海洋上生生造一个小岛出来?由于已知大陆的直径总共才10公里,所以即使在离岸10公里的地方造出这么一个小岛,对人类的既有认知也是颠覆性的。我给这类小岛命名为“新颖岛”,突出的是它的新颖性。由陆向海慢慢推进是谈不上新颖的。而且,由于这样的岛本质上离开已知大陆也不算太远,所以靠一个人,或一个不大的团队,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造这么一个岛,并且很快就能和大陆接上,变成已知大陆的一部分。但这种跳跃式的造陆方式,无疑大大加快了已知大陆的增长速度。而且在哪造岛,怎么造,完全可以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认为这也是自由主义之所以能让绝大部分人信服的根源。因为一切自由主义学说,包括信仰自由,组党自由,经济自由,言论自由,都是建立于科创自由这一模式的成功之上。任何一个脑子不笨的人,如果再有一幢大房子,配上个大地下室,就可以蹲在里面想点子,做实验,如果再有点钱,雇俩个助手那就更好了。研究什么方向,怎么研究,完全可以按着自己的兴趣来,只要不是四处乱窜,咬定一个地方总能有所发现(某些时候可能乱窜也行),说不定还能拿个炸药奖。由此,人类的科技文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点燃这一阶段的,是欧洲人。而为何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率先进入这一阶段,又可以写一大篇,但目前这个系列文章暂不展开了。

但这一模式是否一直是无往不利的呢?西方国家,再算上近代加入的日本,靠这一模式是否能继续引领人类发展,或者如弗朗西斯福山所说,历史会终结于这一模式呢?先说答案:不是。原因藏在下面这张图:

点看全图

当已知大陆已经发展到相当面积以后,再在离岸10公里的地方造一个小岛,已经不那么令人兴奋了。人们对新颖性的定义的门槛,是随着已知部分的增加而水涨船高的。如果已知大陆直径有1000公里了,你只有在离岸1000公里的地方造岛,才能获得类似当年10公里远的小岛所带来的同等的新颖性。而现在,1000公里远的小岛才配称为高新颖性岛,离岸10公里的小岛只能称为低新颖性岛了。或者换成现在时髦的说法,前者才配称为高引小岛,后者只能归为低引小岛,是很难再申到芳腚,或者拉到投资了。

但问题是,这么个离岸1000公里的小岛,你要猴年马月才能让它和大陆连起来呦。而基于神圣的curiosity,在远海造的这么一个个小岛,最后大多数可能都会重新消失,或者变成荒岛和孤岛吧。即使这个岛曾经让造岛者发了顶刊,拿了炸药奖或拉到一堆风投。

这一问题,换成下面这张图也能说明,具体不解释了:

点看全图

但是否能换个思路,放弃掉一些创新的自由度,或者暂时忘了神圣的Q里奥斯汀,大家先集中资源,在某一个方向,或某几个方向,造一些创新半岛呢?远洋小岛可以造,但数量和规模一定要控制,一定要符合金字塔分布。

点看全图

图有点多,大家姑且先看着哈。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尚儒,江南愿,住在乡下,铁手,踢细胞,钓者任公子,吴用,普鲁托,心有戚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