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农业文明的几个问题 -- ziyun2015

共:💬236 🌺1173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配图解读非常有趣,不过

还记得多年前达雅的一段话:是关于“谁是我们”的,窃以为非常好,因此一直引以为指导。

谁是我们?达雅说:既要明确、不模糊,又要能够容纳大多数。

在今天,窃以为这个“大多数”是指:海外华裔青少年,能够既与大陆的青少年彼此认同,也能和港台新、日韩越缅泰等青少年以自信相处,还能与其它亚非拉欧美等青少年在理性上沟通、交友。

如果我们孩子学习的历史,或以西方(非洲之人出走)为中心、或以中国为“智人源头”次建两河埃及等,这两种历史,看起来对立,实际上是一家,都是把“我们”变成了少数。

史载、考古、方法分析结论,三者构成的历史,是未来人类(八九点钟太阳们)创造新历史的基础。单独一种都会存疑、难以成立:如基因考古,也如某些“出土文物”。

几年前去成都,看了金沙遗址,印象是国内考古也跟着西方,偏于“宝物”和”宗教“,对于几千年前如何生活、种什么、吃什么、家庭结构如何,弃之于”二等“学术和科普展示的地位。

而作为理工男,相对于那些太阳金片、玉片、成吨的象牙,我更感兴趣金沙遗址的人们种什么粮食?用什么种粮食?那些青铜是否来自本地的矿冶?有哪些家畜?有马吗?一般家庭结构是怎样的?(人自身的生产)。至于象牙,也更感兴趣:大象是什么时候从四川盆地消失的?自那时起四川气候、地貌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之于大禹,司马迁时代就已经神化到“开辟龙门”的传说程度,今天的青少年学了理工,大约多会质疑其真实。山海经也是一样:除非掌握了青铜,人类就只能做独木舟和草编小船,跨越江湖海洋的能力就极其有限。大洋洲(台湾)的拓展还是要从冰河期海平面下降去考察。

当然,孩子时总是对神话、魔幻感兴趣。然而学习历史,正是对于这种儿童倾向的矫正。毕竟建立新生活的头脑,应该是“理工”+“历史”,而不是“理工”+“神话”。

通宝推:kekepei,北纬42度,菜根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