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说两句经济 -- 从来

共:💬17 🌺108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说两句经济

我不大懂经济理论。

工作关系,看过一些经济方面的书籍,听起来挺有道理,和现实一碰都是稀里哗啦。所以,就是将信将疑吧。

最近参加了几次会,说说现在的经济。

现在的经济,分两句话:远好于预期,还存在严峻挑战。

受疫情影响,本来我们对经济形势的预期很不乐观,常见的一个词是:雪上加霜。

霜是指疫情,雪的意思的17年之后,经济形势加速下滑,到19年,形势已经相当严峻。

没想到疫情之后,经济的复苏非常强劲,全国我分析不来,就本地而言,应该是两个因素,一是政策因素,我以前说过,现在的政策非常好。有利于经济发展。还有一个是疫情因素,这一点这段时间才注意到,因为疫情的影响,大量劳动力不能出去打工,正好今年承接产业转移,吸收了这部分劳动力,同时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使得今年的招商引资格外顺利,形成了良性循环。而且返乡人员带动了消费,上半年的消费数据也挺漂亮。

真是有人才有一切,真想在大城市和我们之间修道墙,钱由大城市来出,M*GA。

上句话是开玩笑,我说过我不懂经济学,我根据自己观察,中国的经济起根本作用的还是:政策。

什么经济三驾马车,我觉得起根本作用的还是政策,具体来说就是政府投资项目。

这是我的个人看法,估计很少有人认同,我认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最主要的力量就是政府投资。

这是火车头,这是大河,大河有水小河才能不干,其它的都是支流。今天政府的力度加大了,经济形势一下就明朗起来。

再说挑战。

政府投资也有很多问题,贪腐,浪费,重复建设这些都是常提的。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有句老话,肉烂烂在锅里。

我个人认为,旧的投资模式存在“排异效应”,这个词是我起的,不知道准不准确。所谓的“排异效应”就是会对新的增长模式进行挤压和遏制。

我前边说,疫情之后,为了拉动经济,从中央到地方,给的政策都很好,钱流到企业之后,投机的心态大于投资的意愿。

就是钱给他们了,政府帮忙贷,帮忙贴息,企业拿到钱,除了应付性的支付部分工人工资,对扩大生产的意愿不足,更多是想在投机市场,股票,期货,房地产等项目上获利。甚至这边拿着无息贷款,哪边直接存银行,放贷,吃利息差也不愿意进行投资。

政府输血是救急,不可能一直输下去。除了政府投资这台发动机,其它的发动机如果启动不了,一直空转。还是很严峻的。

这是企业层面的问题,政府层面一样有问题,这几年的主导思想是“发展经济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上级指示。当下发展经济无非是胡温时期的惯性。随着“经济发展”的“去中心化”,能者未必上,庸者未必下。大家无非是按部就班,论资排辈,一切以上级指示为准,符合上级精神,搞好搞坏都对,不符合上级指示,搞好搞坏都不对。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案牍主义怕是免不了。效率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别倒霉。

前两天说摆摊,还有些看笑话的心态,这两天反思一下,到下边走走,觉得这也是个没办法的办法。改革本身就是释放经济活力,摆摊经济挣一点算一点,有一分力是一分力。都是为了推动国家经济,站着挣钱,不寒碜。

说说希望。

这两年“供给侧”提得多,“需求侧”提得少。大概就是小强在提,河里的规矩是骂小强的都能得花,但是也就小强,总是把“需求侧”和“供给侧”联系在一起。

按我的理解“供给侧”改革,无非就是产业政策的“倒牛奶”。变相的“休克疗法”。

前边把政府比喻成发动机,这两年对这台发动机,怎么看都不顺眼。最好是一脚刹车,熄火,然后让别的发动机挑大梁。

但是政府这边一熄火,哦豁,大家都跟着熄火。

按我的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是一体的,中国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之一,就是中国的党和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并且给人民许诺,共同富裕。

这两年莫名其妙的要放弃,要将政治和经济切割开来,这怕不是脑子里进了水吧?

之前的经济发动机,确实有很大问题。但是有问题,也不能丢弃。无非是拓展新的投资渠道。

今年经济的政策亮点就是“两新一重”,所以说,小强也不是一无是处。“两新一重”的提法非常具有政治智慧。

“两新一重”的着眼点是“两新”,定舱石是“一重”。

“一重”好理解,好操作,好把握,通过“一重”稳定当前经济形势,各地各部门都有很成熟的操作路径。

“两新”是更新经济发展模式,拓展新的投资渠道。这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既着眼于未来,又不放弃当下。这个政策提法,还是非常稳妥的。

当然“两新”推进还是有很多问题,首先是“两新”的体量不大,能不能取代之前的“一重”,现在还无法定论。

其次,“一重”拉动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形成成熟的路径,“两新”还在摸索中。

第三,人才,急缺相关专业人才,说实话,办公自动化搞到今天,很多领导还是去看纸质文件,所有检查的台帐材料,都是纸质化,一个扶贫项目的台帐能打坏两台打印机。我也好不到哪儿去,5G能干嘛?我懂吗?我也不懂。

相关专业人才引进也很难,还没有相关政策,无论薪酬,待遇,发展空间都缺乏吸引力。前两年,想引进发地方债的专业人才,怎么都找不到。

不过,这一点也不是特别大的问题,反正总有地方能搞起来,我们可以依样画葫芦,边干边学。

第四,还是前边提到的排异效应。说到新城镇建设,我的理解是和新基建同步推进,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形态。

但是,具体怎么做,谁都不是特别清楚,那么,先沿用之前的工作经验,征地。现在光我们这里就规划了N个乡,N0+个村的土地征收计划,我立刻有种不好的预感,这怕是又要一地鸡毛。别人管不着,自己无论如何不能跳进这个坑。

通宝推:心有戚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