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霸权兴替时的总统—从罗斯福到特朗普(序) -- 史文恭

共:💬70 🌺1299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四 从德黑兰到雅尔塔(上)

假如说对于二战,1942年是转折的一年----俄国人终于在斯大林格勒完成了对德国第六集团军的歼灭战,英国人靠一场兵力远超对方的阿拉曼战役打败了隆美尔元帅休假期间的非洲军团,美国人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绞肉机的战斗中,粉碎了骄傲的日本陆海军, 那么,1943年,世界霸权天平的倾斜变得清晰了。

这一年,盟军开始了收获, 5月的北非,美国人和英国人一起围歼了德国和意大利的近50万军队,7月,他们进攻了西西里岛,很快意大利人像一朵风中最灵敏的墙头草,愉快地投降了。与此同时,在俄罗斯的大草原上,在德国人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中,他们彻底丧失了整个战争的主动权,在库尔斯克战役里,苏联人无论在伤亡数字上和坦克损失数上都大幅度高于德国,但他们笑到了最后,即使像曼施坦因元帅这样的天才,也无法撼动血量巨高,皮糙肉厚的“伊万大熊”,于是,对于盟军而言,一个新的主题出现了,在英美苏三个巨人之间,一种新的国际秩序将依照他们的实力重新建立,然后在这个框架内形成一个相匹配的机制指导接下来战争的进程。

罗斯福敏锐地觉察到这个变化,他用自己个人的天才,向我们展示了世界局势的深刻转变是如何投射到巨头们的碰撞中的。

1943年感恩节那天,在埃及,罗斯福为丘吉尔和他的女儿、霍普金斯和他的儿子、埃利奥特(罗斯福长子)和约翰、安东尼·艾登(英国外长)、莫兰勋爵(丘吉尔的医生)以及巴·沃森(罗斯福的卫队长)举行了一个晚宴。

“让我们把这看成一个家庭聚会,”他坐在高高的椅子上说道,把他从家里带来的两只大火鸡切开。“我从来没见过总统这样开心过,”丘吉尔说道。----从1940年到1943年,罗斯福和丘吉尔几乎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战友,虽然后者比前者大了8岁,但随着世界局势的演变,作为英美两国国家的代表,相互间国力的消长,丘吉尔越来越像罗斯福的小弟。----不过在私人层面,他们意气相投,丘吉尔来美国的时候,都住在白宫,大半夜穿着睡衣在走廊闲逛或者要威士忌酒。----他们两个携手走过了二战前期的艰难岁月,但在1943年,就像一个终于成功上市的公司一样,可以套现股票的创始人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必然的,一个尖锐的矛盾逐渐浮现了。那就是何时在欧洲西线登陆,对德国两面夹击(史称霸王计划)。这在军事上是一个常识问题,无论是罗斯福还是斯大林,都一致认同要尽快从法国登陆以加速德国的崩溃,然而从政治上,丘吉尔顽固地希望继续他的地中海/巴尔干战略,从南面的意大利,越过陡峭的阿尔卑斯山进攻德国(事实上一直到1945年5月德国投降,盟军都无法越过),因为地中海的周围是大英帝国实力下的埃及,苏伊士运河、伊拉克的石油,而且德军的实力弱,英国的优势(尤其是海军)明显,而且,丘吉尔更希望苏联和德国在东线战斗的更长些,消耗的更残酷些,那么,等到英美终于在法国登陆时,他们会更轻松些,----甚至,如果在最终英美要面对惨胜德国的苏联时,斯大林的部队会更疲惫不堪。

然而丘吉尔的小算盘将极大地延长这场浩大战争的时间和烈度,整个世界近代史都告诉我们,英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四处煽风点火,让大陆的列强打得你死我活,然后她再出面收拾残局,丘吉尔不过是继承了约翰牛长久以来的卑鄙传统,但不幸的是,他已经没有了这份操纵世界局势的实力。罗斯福在德黑兰三巨头会议上用一种委婉而辛辣地方式向他展示了这一点。

首先,在以往英美两国的首脑会晤中,几乎都是丘吉尔来美国,因为罗斯福是残疾人(虽然是史上最伟大的),他外出各种不便,然而,在这次三巨头会议的举办地点,斯大林顽固地坚持要在苏联附近召开,然后他如愿了。

非但如此,在抵达德黑兰之后,英美苏各自在伊朗的首都都有大使馆,然而,罗斯福答应了斯大林的要求,带着他的班子,住进了苏联大使馆。----这在外交场合,是非常罕见的举动。

之后,罗斯福热切地希望通过他个人出名的交际能力(他一生中非常引以为豪的是他能与各色各样的人找到共同点),和那位令人生畏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袖和苏联的铁腕人物建立个人关系,------斯大林比罗斯福大4岁,和出身于富二代,锦衣玉食的罗斯福不同,斯大林(这其实是他的化名的音译,意译的话,“斯大林”就是“钢铁”)同志是罕见的集勾践和朱元璋于一身的人物,举例来说,在他的革命生涯里,被捕了7次,流放了6次,逃跑了5次,所以如果把斯大林的故事拍《肖申克的救赎》,那会拍成向《星球大战》一样的系列片,-----因此,我们可想而知,罗斯福的热脸碰上了斯大林冰冷的某个身体部位。

(下图是年轻时候的斯大林同志)

点看全图

在经过了两天不屈的努力后,罗斯福沮丧地向他的亲密助手,哈里.霍普金斯抱怨:“他要求我做的每件事情我都做到了,”罗斯福说道,“我待在他的大使馆,与他一起用餐,被介绍给他的部长和将军们。他举止得体,生硬严肃,不苟言笑,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平淡无奇的一个人。我对此感到非常泄气。”

与此同时,丘吉尔依旧在三巨头会议上卖力地推销他的地中海和巴尔干战略,斯大林对此嗤之以鼻,-----“如果我们来这里是讨论军事问题,”斯大林说道,“那么俄罗斯只对霸王计划感兴趣。”

眼看着这个世人瞩目的三巨头会议要陷入僵局,罗斯福终于决定放手一搏---

会议最后一天早上,----

“在去会议室的途中罗斯福追上了丘吉尔,告诉他:“温斯顿,我待会得做点什么,我希望你到时候不会生我的气。”丘吉尔多少有点惊讶。….罗斯福后来还记得,当时丘吉尔有点被他弄糊涂了,却只是把雪茄换了个位置,嘴里“嘟哝了一声”。

罗斯福一进会议室,就推着自己的轮椅摇到斯大林旁边,周围坐着的全是苏联代表。他这个出场略带狡猾,甚至还显得很亲密,好似把这位苏联领袖放到了最信任的位置上;但斯大林还是一脸冷漠,无动于衷。接着罗斯福伸出一只手掩到嘴上,像要来一场掩人耳目的私语似的,轻声笑道:“今天早上温斯顿脾气很暴躁;他起床的时候,起错了边。”(史注:“起床起错边”一个西方民间唠嗑的小梗),苏联翻译重复了一遍他的话,“斯大林的眼里不禁滑过一丝笑意”。罗斯福当即意识到,自己这个药下对了症。所有人都坐好后,他就开始变本加厉地戏弄丘吉尔,嘲笑他这个“典型英国佬”的“古板性格”,取笑他“雪茄不离手,生活习惯混乱”。罗斯福发现丘吉尔的脸涨得通红,怒容满面;他说得越多,斯大林笑得越开心。后来,他回忆道:“斯大林忍不住一阵狂笑,他笑得爽朗极了,那是我三天里头一次看见他笑成那样。”罗斯福破冰成功,彼此的疏远终于不见了。

罗斯福口头不饶人,又暗自狂喜,甚至冒昧地当面管斯大林叫起“乔叔叔”来,而后者竟然也丝毫不觉得受到了冒犯。至于丘吉尔当时什么感受,就没有人记录下来了。时任美国驻苏联大使埃夫里尔·哈里曼(Averill Harriman)既是罗斯福的粉丝,同时又欣赏苏联人,他当时也在场。对罗斯福这样的举动,他也许能提供最生动的描述:“别人的尴尬不适总是令他觉得有趣。

后面的故事是,-----

“过了一会儿,斯大林也开始来取笑首相,并觉得很有趣。丘吉尔后来声称他对这种取笑一点也不感到生气,但是这样做并不容易,而且当他看到罗斯福把大部分注意力都转向约瑟夫·斯大林时,他也许会很嫉妒。”

(德黑兰会议丘吉尔老师的表情想象图。。。)

点看全图

“更重要的是,丘吉尔一定意识到只要罗斯福和斯大林互相支持霸王计划,他根本无法阻止这场进攻。受现实所迫不得不做出让步,他发言表示赞成,结果全体一致同意霸王计划将在1944年5月1日开始启动。同时三巨头推翻了丘吉尔起初的反对计划,一致同意进攻法国南部,而且斯大林答应一旦德国被击败,苏联将加入到对日本的战争中。”

很抱歉,上面的细节引述可能让大伙儿觉得,如奥林匹克山众神聚会般的德黑兰三巨头会议(这种会议在二战只有两次)竟然充满了如风月场所工作者们之间的寡情和刻薄,但不幸的是,这恰恰是历史的本质。想必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调戏他人的英帝国可能做梦都想不到她的首相在外交场合会沦落被两大巨头联合耻笑的下场,更悲凉的是,最后,丘吉尔还不得不咽下这些嘲笑并乖乖地服从两个大哥的决定。----而在其中,我们更加佩服地是,罗斯福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那么敏捷地抛弃了丘吉尔,而赢得了斯大林的欢心,(斯大林自然不会被罗斯福的风趣所迷倒,但他显然明白了,罗斯福对丘吉尔“嬉笑打骂”背后,是对苏联实力的认可,是展示在美苏两强基础上构筑世界秩序的新框架,所以,斯大林会笑的那么“爽朗”, ----苏联1917年建立,直到1933年,16年后美国才承认苏联,谁能想到,仅仅10年之后,美国会为了现实,抛弃了两百年的旧亲戚,结上了原本是意识形态死敌的新朋友呢?),假如认为罗斯福的“国际统一战线”是那种团团作揖,四处讨好的八面美人的话,那实在是太误会了罗斯福在国际外交上的深度和力度了,所以有必要用上面的例子来展示这个伟大的美国战时领袖令人叹服的能力,他真的做到了,“出得厅堂,进的洞房。”

点看全图

通宝推:光头佬,醉寺,桥上,独草,普鲁托,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