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皖西乡村亲历记 -- lmylqh

共:💬222 🌺2219 🌵2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农民的生活立即改善是因为国家减少了征收

和分配倾斜了。

过去分粮有两条线,一条是工分,劳动力多,强的,分得多; 一条是人口,家里人口多的,分的粮食虽然不多,但勉强够吃,另外一部分孤寡老人也是照顾的。

分田到户后,家里人多劳动力少的,孤寡老人照顾都没有了, 这些人马上就赤贫了。

另外过去生产队,大队和公社三级集体有大量半脱产干部和少量脱产干部,生产队必须提留一部分给这些人,再加上储备一些粮食,大约20%的粮食是不对农民分的。为了维持基层体制,稻公后来撤乡并镇,但还有大量干部负担,就改发工资,没有钱,就摊派提留,广大农民就拒付,江西把TG官员活埋,就是因为他们强行征收提留。90年代农民是能吃饱了,但很多人欠政府一笔钱,每年都有人过来讨钱。过去的熟人社会,面子薄,真是难为情得不得了。遇到参军,提干,升学,转城市户口,砸锅卖铁也要还清债务,不然走不了。

人均2亩地不到的中国农村,全国一亩田平均产量500斤,再留20%不分,留给农民的有多少?

人口大省的人均耕地更少。我家5个农村户口,分田分了2.36亩,就算一亩田产量1000斤,一年也不过2360,实际产量大约900斤,农忙的时候忙得脚底朝天,人均带稻壳才300多斤,还要留种子,交公粮,够吃个屁。后来又是化肥,又是杂交稻,愣是两季就把产量飙到了800~900公斤,这才够吃,已经到了90年代中,但那时种子化肥农药腾贵,农民还是穷得叮当响。不要说亩产1000斤太低,70年代之前只有600斤,旱改水后到了800,后来推行农业八字宪法,深耕,密植,农家肥什么的,慢慢调理土地,才增加到900-1000,我奶奶说解放前单季亩产只有300斤, 我爷爷和外公,一个做裁缝,农闲一个做竹匠,勉强维生。

其实不管是统计数据,还是我的个人记忆,分田后的产量都没有一下子提高,而是逐步提高的,和化肥良种的使用同步。农民的个人感受是一下子舒服了,没有人每天逼你去干活, 包括自己土地的深耕,都再也没有人干了, 罱河泥,农家肥什么的,立即就停了。说什么干劲十足,那是外行话。一个班上学习用功的,也就那几个,和学习一样,干劲十足种田的,也就那几个。至于公共资源维护,更是八竿子打不到了,每年长江防汛,都是强行征集人。 很多人临时跑掉,不在家,政府也没有办法。

顺便说一下,那些公共资源的维护到今天也没有改善,原来的三道江堤防线都垮了,形同虚设,好在国家有钱,在外面硬化了江堤,算是解除威胁。但堤内一下雨就洪涝,一不下雨就干死了,走过路过,都是一汪汪淤塞的水渠,在养着蚊子。10年前国家出了点钱,把机耕道连了起来,算是有了村村通公路,我们村的一个亿万富豪出了大头,我家出了点小头,把全村的路做了一下,这些年公共资源就这点变化。当然,还有自来水和电信网络。

那些说分田后就突然够吃的,都是岁数太小,不会算账。我家就算生产队每次固定的开会地点,因此我对大大小小的集体事务门清。

通宝推:师兄,老老狐狸,起于青萍之末,阴霾信仰,江南愿,mezhan,newbird,盲人摸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