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桂月大反覆——丙辰丁酉28天序时记事 -- 老老狐狸
1978年9月,文革中被停刊多年的《中国青年》杂志复刊。但复刊后的第一期便被查禁。这期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破除迷信,掌握科学》,第一次提出“要破除现代迷信”,也就是破除对毛泽东的迷信。
有人将该文一页页张贴在西单墙上,观者如云。随后开始有人在墙上贴出自己的感想,表达对宣传部门查禁《中国青年》的抗议。一些要求民主、要求言论自由的大字报相继出现。
1978年12月,任畹町、魏京生在西单墙贴出自己的政治文稿,要求政治民主化,引起轰动。墙上的大字报越来越多,有蒙冤受屈者的申诉,有批评建议,有揭发恶人丑事,有新闻消息,有政论。一些外国媒体也赶来采访,使“西单民主墙”有了国际影响。
1978年11月26日,邓小平接见日本社会党委员长佐佐木良时说:“写大字报是我国宪法允许的。我们没有权力否定和批判群众发扬民主,贴大字报。群众有气让他们出气。群众的议论并非一切都深思熟虑过的,也不可能要求完全正确,这并不可怕。”
叶剑英曾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内民主的典范,西单民主墙是人民民主的典范。”
陈云特别指示《人民日报》派记者深入到西单群众中去了解动态,收集情况,反馈中央。
胡耀邦则表态:西单的大字报是人民出自内心的呼声,是人民新的觉醒。
西单墙的繁荣,与当时对“两个凡是”的批判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密不可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单墙揭示的问题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涉及敏感的禁区。1979年3月25日,魏京生贴出《要民主还是要新的独裁》。3月29日,魏京生被逮捕,因“向外国人出卖军事情报”和“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获刑15年。
在1979年6月召开的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小组会上,胡耀邦说:“我始终支持任何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希望大家都在宪法的保护下享有最大的自由。尽管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以及在这次人大会议上,不少同志点名也好或不点名也好,批评我背着中央、支持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所谓民主化运动,助长无政府主义,但我坚持认为我那样做是从大局着想的,即使多数人反对,我仍要保留自己的看法。”
1979年11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取缔西单墙。
1980年9月,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取消“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1民办刊物及其政治诉求
民办刊物是历史转折时期的产物,从1978年12月大量涌现开始到1980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大表大会通过取消“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决定为止,一共存在了一年多的时间。事实上,1979年3月违禁民刊及部分刊物主持人被整肃后,很多民刊就已停刊了。民刊的涌现是受“解放思想”、平反“冤假错案”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鼓舞。最初“实践派”为了巩固对“凡是派”的胜利,曾经默许其存在,但是当越来越多的否定历史、批判现实的声音出现时,高层的态度出现了严重分歧。当时的形势,按胡乔木的说法,非常像1957年“反右”前夕,各种“牛鬼蛇神”都“跳了出来”。在1979年3月召开的全国理论务虚会上,防右的主张占了上风,邓小平在会上发表了“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其后,个别极端者被抓捕。
然而,民刊主办者及其立场是相当复杂的,总体上看,“左”的倾向占大多数,因而以“自由斗士”来称谓这些刊物主办者、以“人权运动”来定位这次民间思潮不仅是片面的,毋宁说是南辕北辙的。对“新时期”现实的批判,一个重要武器乃是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遗产尤其是“文革”中那些曾经提及且初步实践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平等的原则。这些刊物被取缔的原因,恰恰不是因为它们有着统一的“自由主义”特征,而是因为有相当多的民刊有“极左”倾向。
西单民主墙
民刊是此前西单民主墙大字报(1978年11月中下旬大量出现)的自然延续。然而不仅大字报这一形式是来自“文革”,即使民办刊物也有着“文革”初期红卫兵战报的痕迹。另一显示二者历史联系的是,民办刊物主办者和作者的主体是二三十岁的青年工人、青年学生(其中不少是干部子弟),他们大多在“文革”时期有过造反或上山下乡的经历[4]。他们主办的刊物除极少数以人权、自由民主为政治诉求外,绝大多数是“拿原始的马列主义去对抗官方的马列主义”。这类似于当年的激进造反派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阐释权的争夺,“文革”初期提及的“巴黎公社”原则仍是青年工人们批判现实的重要依据。后者仍内在于左翼思想文化内部,是其自我否定、自我革命的一部分,绝非自由主义:
参加民主运动的活动分子,有所谓温和派和激进派之分,或所谓改良派与革命派的区别。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问题上:第一、前者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典来批判现实;后者则跳出主流意识形态,从西方其他思想理论武库中寻找自己的批评武器。第二、前者与上访大潮的人们小心谨慎地保持着距离;后者则千方百计企图推动两股力量的联合。第三、前者认同中共党内改革派的主张,希望从中共核心层中争取支持的力量;后者不但反对党内“凡是派”,同时批评和怀疑党内“改革派”,甚至直接挑战改革派领导人,以图彻底打击现行制度。后一种人是少数,民主运动积极分子的多数并非要完全摆脱中共的领导。[5]
这个分析显然是有道理的。不过需要补充的是:“革命派”还有极左激进派,他们“挑战改革派领导人”、“打击现行制度”的武器是毛泽东晚年思想(也即“文革”理念)。此时仍有不少以“文革”理念激烈批评邓和执政党的“变修”。
根据研究者的考证,“北京最早的民办刊物,似乎是《四五论坛》,它的第一期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六日贴在民主墙上。其次是《今天》,再次是《群众参考消息》”。北京地区的其他民刊还有:《民主墙》、《求是报》、《沃土》、《北京之春》、《探索》、《启蒙》、《人民论坛》、《中国人权》、《解冻》、《新天地》、《民主与时代》、《科学民主法制》、《生活》、《原上草》、《燧石》、《哲理》、《火花》、《百花》、《大局》、《花刺》、《月海楼》、《狂飙》、《我们》、《墙》、《时代》、《四化论坛》、《秋实》、《志新》、《学习通信》、《北京青年》等。另外上海、广州等其他城市亦有几十种活跃民刊[6]。——这些刊物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各种历史观点、政治诉求纷至沓来,一如今天的网络世界。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7 层
🙂看“民”的圈子咋划? 2 老老狐狸 字0 2021-01-09 10:22:35
🙂我看,陈云划分的“民”,肯定不包括农村的贫下中农,城市的 32 不如安静 字631 2021-01-09 20:44:51
🙂开工作会议的时候,外面是西单民主墙 5 老老狐狸 字30 2021-01-09 04:55:58
🙂西单民主墙
🙂这个是大字报的遗存吗,感觉还不像。 真离 字0 2022-07-17 19:47:36
🙂西单民主墙 11 camper 字334 2022-07-17 19:30:41
🙂我的意思是邓对华的心态,会在老机的不断进攻下有所变化 19 流浪肥猫 字300 2021-01-08 21:55:44
🙂“跟着走”,邓的自我评价最是到位。 2 老老狐狸 字0 2021-01-08 21: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