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有关煤炉子的回忆 -- 钛坪樽逾

共:💬26 🌺19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江南冬季的取暖方式的演变

TG的执行力强,但基层在上峰的压力下,做事简单粗暴,确实令人诟病。

看了有关煤炉子的回忆,细节很真实,很有共鸣。感觉作者应该是湖南江西长江中下游沿线等地的取暖方式,冬季一旦遇上雨雪天,非常湿冷。另外当社会各家进入随时能取火做饭,随时能洗热水澡,是现代化的一个指标了。看似简单,但背后是工业化和社会化分工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

本人小学和中学生活在离安源煤矿几十公里的城市,周边都产煤,另外从来也不缺木炭,还有这区域也是山茶油的主产区。所以常规的取暖方式都见过和经历过。

第一种是火塘取暖,小时候寒假到乡下亲戚家,都是围着灶房边的火塘,火塘上吊着腊肉腊鱼腊鸡等,燃烧柴火或者榨完山茶油之后的茶枯饼,里面仍有油脂,所以很耐烧,且有特殊的茶枯饼燃烧的味道,深深刻在小时候的嗅觉系统里。

第二种是冬季烧木炭取暖。与唐朝卖炭翁里的描述一样。砍山上的杂木,在火窑里燃烧一定程度,然后封口焖灭成为木炭。用麻袋包装,目前菜市场仍然有售。木炭燃烧很容易,合格的木炭燃烧应该是无烟,不爆裂。通常是放在木架上浅铁盆燃烧,烤个红薯或者煨个麻糍。后来有更精致些的瓷火钵,有通气的瓷盖。晚上临睡前用热灰盖住红木炭,早上翻开往上加木炭,很容易就又燃烧起来,方便取暖。记得有年冬天,从台湾来的亲戚看到木炭火钵取暖,说在台湾都是用木炭烧烤,那时也不知啥是烧烤,不在一个频道上,不知为啥那么惊奇?

第三就是作者说的烧煤饼,很详细,基本一致,不复述。但是要加一个水瓮的器具。通常砌灶时,会将铸铁水瓮砌在灶内,水瓮就像是一个大号的长雨靴,L型,开口在锅边,这样做饭做菜后就有热水了。舀水的水勺通常是竹筒加竹柄制成。尤其是封火过夜,充分利用了燃烧热量。还有就是现剁辣椒的器具,

也是用一段竹筒,加底座竖直,将辣椒放入,用一小型长柄月牙铲上下剁。这就是剁椒。所以剁椒鱼头成名于长沙也能理解了。

之后就开始用蜂窝煤球了,应该算是烧湿煤饼的改进。一开始是自家制造,煤粉黄泥加水按一定比例和好,用铁模一个个压出置太阳下晒干。这活对非农中学生来说算是偏重体力活,也是一种成人礼。后来就有专门的蜂窝煤小厂生产,效率高多了。冬季取暖会将铸铁蜂窝煤炉放置在客厅,接上马口铁排气管通室外排气。炉头上放水壶烧水。上次看日本电影高仓健的《铁道员》,其中有这类取暖炉,很有共鸣。

后续就是电取暖器,空调,油汀等逐步在无暖气供应区的普及。不多述。

通宝推:朴石,审度,老老狐狸,桥上,钛坪樽逾,燕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