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为什么抗战中的人民战争中需要特种兵(上) -- 史文恭
【说明】这个帖子是一个科普帖,大部分的资料来自曲爱国先生著《百战将星-吴忠少将》,并参考其他多位老革命家的抗战回忆录。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向现在的同学们说明,当年抗战的胜利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来自不易,而当时人民军队的指战员又是如何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不怕牺牲,用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发挥创新思维,在日伪军的重重包围下冲出一片新天地的。
以下是正文。
对于抗日战争开始时不到五万多的八路军部队,如何采取正确的抗战战略,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那时,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提出了“独立的山地游击战”,这三个关键词,“独立的”就是指,老人家早就看出国民党不是好东西,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一定是独立自主的,而“山地”和“游击战”事实上是紧密联系的,爬过山的同学都有这个体会,就是在山区里,如果A队伍和B队伍相距千米以上,那么靠人力在山区地形中缩短双方的距离几乎不可能。----这就意味着,在山地中,八路军对日军的游击战基本能保证有一个可靠的脱离战场的机会,---所以,就像如今的美军对阿富汗武装束手无策一样,在山地游击战中,恰如林彪元帅在抗战初期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的,穿着大头皮鞋的日军是无法追上灵活机动的八路军的。
因此,早期的抗日根据地都依托山区,如聂老总五台山为核心的晋察冀,刘邓所在的太行根据地等等,但形势变化的很快,华北的国民党军队在日军的兵锋之下,如秋风下的落叶,被涤荡一空,富饶而平坦的华北平原很快袒露在蓬勃发展的八路军面前。于是,习惯了山地游击战的八路军将士必然要进入一望无际,无险可据的平原,根据很多老干部的回忆,对于这个新环境,他们不免有一种茫然的感觉。----然而,现实马上要求八路军必须在战术上要改进以适应这个新的战争环境。---而这个适应过程,是不折不扣血淋淋的。日军残酷的扫荡使得平原地区我军抗日根据地遭到严重的打击,比如成立时一度拥有38个县,近1500万人口的冀中根据地在1942年的日军大扫荡中彻底沦陷了。时任冀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上将的回忆录里,抗战期间,他麾下牺牲的团、营级的干部就有数百名。
但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如果要坚持,就必须战胜这个挑战,所以在经过严重的挫折后,我军慢慢找到了适应新环境的作战办法,有一批新的战将也在对敌艰苦的斗争中成长了起来,其中的一位,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最年轻的开国少将(34岁),吴忠。
为了给大伙一个鲜明的第一印象,请看上面这副照片,这是1972年7月,在他们的主子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访华后,日本以田中角荣首相为首的代表团跟着就来了。在其中的一次周总理主持的接待宴会上,时任“九门提督”—首都卫戍区司令吴忠留下了这样一张照片,即使在一个重要的外交场合上,抗日战争的英雄吴忠依然无法掩饰他对日本的感情。
顺便举个例子,这次访问末期,日本人举行了答谢宴会,并拿出从本土带来的日本上好美酒和酒具,宴会结束时,日方主办人员宣布:象征中日友情的美酒喝了,酒盅上记载中日文化的交流,留给今天参加宴会的来宾和朋友做永久的纪念。------小鬼子们没想到,出现宴会的中国来宾,没有一个人带走他们自相情愿的‘所谓的’友谊纪念品。
有一些友谊是鲜血凝聚的,有一些仇恨同样如此。
好,回来,
1942年是抗战过程里可谓‘黎明前的黑暗’之年,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一直到1942年6月4日中途岛战役前,日军在整个太平洋地区几乎所向披靡,事实上,整个轴心国阵营的局面在1942年夏天之前都是花开似锦,因此,在中国战区,日军的气焰高涨,尤其是对坚持敌后抗战的我军,压力极大。冀中根据地于这一年失陷,此时吴忠所在的是冀鲁豫根据地,在1942年10月,他们同样遭受了日军残酷的大扫荡,曾经是根据地要害的昆(昆山)张(张秋)地区被日军占领并实施“治安强化”,彻底沦为敌占区。
冀鲁豫根据地就是横跨河北、山东、河南的三角地区,也是华北平原的中心地带,而昆张地区,就是水浒传故地,现在的山东省梁山县、阳谷县,正是冀鲁豫根据地中心区的东大门,也是联系山东方向的枢纽。它的得失决定了冀鲁豫根据地能否生存和发展。所以,在日军扫荡过后,我军多次派部队进入该地区,但两次部队进昆张,都被打了出来,“事不过三”,严峻的形势让此时的军分区司令开国中将曾思玉陷入了沉思。和政委段君毅斟酌再三,他派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人选,率领200多人的昆张支队,第三次打回昆张。而他选定的支队长,就是年仅21岁的吴忠。(是的,吴忠少将和我党同龄,是13岁参加红四方面军的四川伢子。)
八路军时期的吴忠
于是,1942年11月一天傍晚,吴忠带领昆张支队一中队(一个连兵力,100余人)出发了。刚刚进入昆张地区,他们急行军20余里,达到了一个叫赵坝村的地方,还没宿营,突然周围响起了锣声,灯笼火把闪烁,到处都是“抄家伙!抓活的!”喊叫声,随即村外响起枪声,哨兵向吴忠报告:“发现大批伪军部队正向赵坝村移动。”
所以,这里要沉痛地提一句,在第一次进入昆张时,吴忠和他的小部队,陷入了日军构筑的“保甲制”,所谓保甲制,就是当时敌占区的边界都有封锁沟,而且还有巡更人员日夜巡逻,如果巡逻人员在发现八路军踪迹时不报告,就杀全家和保甲长。吴忠的部队进军时在封锁沟留下了脚印,而巡更人员马上报告附近郓城县汉奸头子刘本功,他马上训令各据点伪军出动搜索,并很快对赵坝村形成合围之势,猬集的兵力将近600人,这种情况下,刚刚经过20里急行军的100多人的吴忠部队要如何应对呢?
吴忠回忆到:“这一仗怎么打?在赵坝村固守,当然对我有利,但敌军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打得不好可能被敌人缠住,而且村里的群众肯定要受损失。而不打这一仗,立即转移,虽然走得了,但敌人的气焰会很嚣张,可能还会紧紧咬住我不放,让我们无法立足。不打不行,在村里打也不行,到底该怎么打?我以前曾经常带队在这一带活动,对周围地形非常熟悉。所以,我最后决定,先发制人,趁敌人合围部署还未完成,在村外给敌人布个口袋,狠狠教训一下他们,然后在转移,变被动为主动。”
(史注:吴忠的部署恰恰暗合目前G7对我们叫嚷围追堵截的时候,要先给澳大利亚一点颜色看看的思路。战略的灵活空间是来自于战术的凛冽打击之上的。)
于是,吴忠立即带队出村,从各路伪军的缝隙中跳出了合围圈。行进到赵坝村以东的杨营村。他首先布下两道伏兵,分别在村头小楼和村外小庙里放了一个班和一个排,村外的小庙至多能容下十几个人,但郭瑞功排长硬是把全排40多人塞进去了。进攻的伪军没有想到印度陆军摩托特技队的兵力密度可以穿越到半个世纪前的中国抗战前线,所以我军的埋伏达成了战斗的突然性。
而吴忠则亲自做诱饵,先打下阻击,勾引来敌军,然后边打边撤,一路把敌人引进了口袋。等全部追兵‘落袋为安’后,吴忠说:“不走了,就在这里收拾狗日的。”随即指挥部队散开阻击,自己操起一挺机枪,对越冲越近的敌军猛烈射击。
追击的敌军遭到当头一棒,刚要调整部署,在小庙设伏的二排突然从敌军翼侧杀出,将敌军截成两段,夹击之下,伪军立刻乱作一团。吴忠见时机成熟,端起机枪喊起了冲锋,合围之下,伪军支撑不住,只能慌忙撤退,没料到跑到村头,突然被设伏的郭子光班候个正着,机枪、步枪一起扫射,敌军彻底混乱,陷入溃败。除了死伤和逃跑者外,最后数十人被包围投降。
这一战,毙敌十余人,俘虏数十人,缴枪数十支,我无一伤亡。上级评价:“是为深入敌后小部队创造的大胆机智,灵活运用游击战术的范例。”
战后,吴忠召集俘虏们,宣布了他率部回来的“好消息”,警告这些伪军不要继续为虎作伥,否则下次碰到绝不轻饶!。
(史注:吴忠的这个意图一方面是通过给伪军传消息,震慑他们,不让这些二鬼子太卖力,另一方面也是惊动敌人,减轻日伪军对根据地中心区的压力。)
处理完俘虏,吴忠和他的队伍马上面临如何转移的问题,一般按照敌人的估计,我们的小股部队进了昆张地区是捞一票就回去,但吴忠准备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先大模大样向东北走了几里,然后突然掉头向北,甩开敌援军,急行军40里,直插昆张地区腹心,于拂晓时分到达一个四柳树村的小地方,修整一日。
(史注:到此为止,吴忠的部队已经在经过一次干净利落的战斗后,不间断地行军达60里(30公里)以上,而且只在一夜之间,这充分说明当时的八路军虽然装备上和敌人差距很大,但兵员的战斗素质和体能都是非常好的。)
而新的宿营地才休息了一个白天,大批伪军又从几个方向对四柳树村包围过来了。-----可见此时日军敌占区的“网格化管理”的“治安体系”确实非常绵密,那么吴忠的部队怎么办呢?请看下一回,《日军的联防体系和我军的破防办法》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为什么抗战中的人民战争中需要特种兵(上)
🙂没有(下吗) 1 雄阔天 字0 2024-02-22 21:05:21
🙂这个可以有的。。 2 史文恭 字59 2024-02-24 08:17:51
🙂当时特种战技术还不够成熟,我们的战略是先进的 6 真历啊 字399 2021-05-11 19:30:59
🙂花。但说个事, 3 freesong 字177 2021-05-11 18:44:47
🙂呃,这个事情是这样。林总在平型关战斗后 39 史文恭 字6667 2021-05-11 19:37:27
🙂说得真清楚,不愧是林彪了 1 真历啊 字148 2021-05-11 19:46:15
🙂四野老人回忆:在讲军事时,林彪是“婆婆嘴”。 8 俺老孫 字517 2024-02-22 23: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