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张其昀《思想领导与精神动员》讨论之一 -- 包子1971

共:💬95 🌺353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录入繁体竖版文献的意义系列谈之二

录入繁体竖版文献的意义系列谈之二“启发人们从阶级角度看待今天的现实”(一组对话)

A:

我这这段时间一直在扫书。我在想,繁体竖版的书如果扫描清晰一些,是不是就不需要打字了?直接阅读不是也可以吗?很多时候,我们录入速度慢、个别字句不确定,都是因为扫描不清楚。版面清楚的话,我们直接阅读有关的翻译文献,也方便很多。

B:

李星推动的繁体竖版录入活动,主要目的是形成一个围绕阶级现实进行深入交流的思想“运动”。我们录入繁体竖版的故纸堆,用简体版在网上发布,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为了降低一些读书爱好者的阅读难度。

你可能一直把录入工作当作一个技术问题去看待的。你沉迷解决技术问题,我想,这是思想上寻求安逸,或者说思想惰性的本能冲动。但这种舍本求末的表现也是正常的,因为目前来说,参与录入的协作者,大多停留在一时兴起、好奇、“帮忙”的层次上,谈不上自觉地形成什么“围绕阶级斗争展开的思想趋势”。

A:

但是以阅读代替录入的话,毕竟读书的速度会快不少吧?了解到的知识也会更多吧?

B:

你看,你坚持谈技术问题。你关注阅读速度、知识的积累什么的,问题是,目前为止,有多少人严肃阅读了我们整理的简体版文献?他们是些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去读的?他们读了以后,对工人阶级有任何帮助没有?

A:

我不知道。但是扩散这些文献总归是有好处的吧!对我来说,了解了一些过去没有途径了解的知识,比如北一辉的《日本改造法案》,比如伊藤律关于日本革命的分析。这让我开阔了眼界,难道没有意义吗?

B:

在资本主义的日常中,一个原子化的个人多读少读几本书、知道或不知道某几件事,对主流秩序本身,以及秩序下日日奔走“忙着去活、忙着去死”的大众,都是无关痛痒的。

李星推动录入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关注工人话题的那些人,面对阶级社会在最近一百年已经反复出现过的各种思想流派、斗争实践,启发他们从阶级角度,去看待今天的某些主张、现象,从‘劳资和谐"到“乡村自治”,从主流媒体对罢工的态度,到学生与国家的关系。

对已经充分展现自身面目的那些阶级现象,比如"教育家"兼镇压工农的刽子手蔡元培这个人物的实践,它到底包含了哪些历史轨迹?对当时的工人斗争,产生了什么后果?对比今天资本主义市场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人阶级应该得出什么结论?重现被遗忘的文献、进行阶级分析,传播有关的事实与结论,这是录入工作的本质方向。

录入活动,不是为了就事论事地去解决人类阅读中的清晰度啊、网站检索文献的方便程度啊,等等中立的话题。虽然清晰度也好,检索方便程度也好,它们确实伴随着录入工作的展开而需要改善,但都要服务“从阶级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目标。

更明确地说,所谓录入,它是协助工人阶级的一个形式,不是为了解决书籍爱好者的私人癖好,比如淘到一本难得见到的好书。录入的过程里,确实有可能向旁观的大众提供了稀有的、有趣的出版物,而一部分大众对阶级话题可能毫无兴趣。这是我们翻捡故纸堆、让稀有文献重见天日的附带产物,无伤大雅。

A:

根据我自己的经历,之前打字主要是倾向于专题整理,比如发在知乎上的“南洋烟草工人罢工”和“上海工人米贵罢工”这种。这种整理主要耗时在资料检索和阅览上,要剔除哪些是有关信息哪些是无效信息,基本要阅读当时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跨度里的几份甚至十几份报刊杂志,但是整理出来有关的也就两三万字。这基本就要花一个多月的全部空闲时间。虽然确实很多问题都是通过整理着两三万字才问得出来,但是看几百上千份主要是无关内容的实在是让人窝火,还消磨意志。

此外还要思考到底该怎么分。比如米贵罢工,1920年的时候全国都发生过,但是上海发生地最密集(七八成);不仅是工人,其中还有很多是“商会”“帮派”“名流”的面孔也在诉苦;而且米贵不是一天两天,一战后米价就在暴涨,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罢工了……该怎么把这些东西按照一定的逻辑串起来,这样的逻辑又是什么逻辑。我没想出来,所以和朋友整理到一半就搁置了。当然因为面目繁多,客观上扩大了需要阅览的报纸范围,这也是个大问题,不像南洋烟草罢工这种,除了上海市社会局和党-工会-工人的出版物基本不会报道。

你批评我沉迷技术问题,这也确实事出有因。我一想还有那么多东西需要整理(米贵罢工这个事情,我还是整理南洋罢工边角料的时候知道的。龚义哲也经常抱怨待翻译的文献太多,还要兼顾校对等机械重复工序),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技术手段必须加速整理步伐了。

B:

这基本就要花一个多月的全部空闲时间。虽然确实很多问题都是通过整理着两三万字才问得出来,但是看几百上千份主要是无关内容的实在是让人窝火,还消磨意志。

————

你讲的这些事情,涉及录入文献时的选题。一个人闷头自己琢磨自己研究,是效率低下的,必须集体讨论。

就以米贵罢工来说,它是欧战发生后民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的背景下,阶级矛盾的一个体现。它不是当时任何政治力量一手发动的,是偏向自发的阶级反抗。而五四运动前这一波非政治化的罢工运动,是五四后,受俄国激励的左翼走上政治舞台后,新一轮更广大工人运动的基础。如果说对米贵罢工的梳理具有现实意义,那就是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各方政治力量尚未深入影响工人群众的历史阶段,工人的反抗具有什么特点、如何影响了社会,这是值得今天的人们了解、对比的。

所以说,一定要把握阶级视角,要清楚为何整理某个具体话题,而不是机械地为了了解一些历史碎片,去死读书。需要找到带有普遍意义的角度,这样得出的结论,也带有普遍性。否则的话,就很容易被琐碎的历史细节带着跑。

A:

我个人最喜欢工人小说(还有以前的杂志《工厂龙门阵》),就在于这提供了一个第一手视角去了解工人的生活与思想活动。

B:

不能只考虑个人的需求,不能把录入变成“成人自学教育”式的东西。要让自己思考出的东西,去服务工人阶级,这个视角一刻都不能忽略。

李星长久以来一直鼓励人们读工人话题的小说,因为小说的形式,最容易把阶级社会的深层挖出来,展现在读者面前,富有感染力。但阅读小说不能是一个孤立的行动,不能变成,上面说的,“成人自学”式的东西。

以阶级斗争为关注轴心的文献整理,大概有两波。第一波是2008年前后,在"天益马版"上进行的翻译、录入工作。第二波是最近一年多来,李星重新开始推动,进行到现在。你们这一波参与者,如果比较认真就容易陷入琐碎细节,如果比较散漫就做事拖沓。录入者对所做事情,往往只有表面化的理解,阶级分析能力太弱。

所以李星一直感觉带不动你们。但这也不是录入工作中的致命障碍。只要多少有所参与,这些协作者就有价值,他们留下的文献,会吸引那些对工人话题态度更严肃、行动力更强的人。就像接力一样……

A:

摸不着方向,散漫拖沓…… 这还不是障碍么。/苦笑

B:

很多时候,人需要自己慢慢琢磨。思考的路,并非总是越直越好,有时是需要走弯路的,在自己身上试错。关键是不能浪费太多时间。比如你,需要找到一个契合现实的课题。我给你建议过,多研究20年代。20年代是非常值得去深入了解以及分析的。有强大的现实启发意义。但是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入手框架。

我跟你反复提过,从民国初年到30年代,有过一整批社会名流,他们的“人设”是帮助青年上进的教育家/心怀天下苍生的改良家/面对民族危亡大声疾呼的志士仁人,而在被剥削阶级起来大规模抗争以后,他们往往凶相毕露、像一群行走在大地上的怪兽,吞噬了无数工农积极分子。这后面,隐藏了什么样的社会动力?如何识别和提防这一类人在21世纪的“转世者”?这是你可以着手的一个大话题。但首先需要你意识到这类课题的重要性。

A:

好吧…… 我再想想。你提过的黑人小说《烛光行动》,能上传吗?

B:

我找找看。

对话结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