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西晋洛阳武库大火研究 -- 张新泉

共:💬83 🌺406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碎碎念

尽管洛阳火灾发生的分析不是帖主想说的重点,但有几处依然值得念叨。

“疑有乱”导致火情加重,如认定其为托辞,可疑之处就更多了。延迟救火造成损失加重多少无从知晓,但不能排除是酿成大祸的重要原因。且张华与孙秀、赵王伦不和众所周知,忽略重要当事人的疑点不谈是过不去滴。

乐蔼例子中强调检查“库若有灰”,不排除自燃可能性。仅论原理并不可笑,勘察准确性、是否该相信前人的说辞、火灾损失责任判定是另一码事。此后怀疑自燃的屡见不鲜,不是没有缘由只为托辞。《棠阴比事》(桂万荣):强至祠部为开封府仓曹参军,时禁中露积油幕,一夕火。主守者皆应死。至预听谳,疑火所起,召幕工讯之。工言制幕须杂他药,相因既久,得湿则燔。府为上闻,仁宗悟曰:顷者真宗山陵火起,油衣中其事,正尔主守者。遂比轻典。昔晋武库火,张华以为积油所致,是也。

……

何况【那么,公元295年洛阳武库大火,有无可能正是这个纵火团队第一次试验这种酒水灭火的大型宗教表演时,搞砸了才发生地?】的推论极不坚实。尤为关键的一点,“噀酒(水)救火”是东汉起流行的道教方术。 它不是洋人玩意儿,与道教兴起有直接关系。当西洋景去发掘,方向上南辕北辙~

《后汉书》卷第八十二:㈠尝有暴风从西方起,英谓学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令记其日时。客后有从蜀都来,云“是日大火,有黑云卒从东起,须臾大雨,火遂得灭”。

㈡建武七年,代张堪为光禄勋。从驾南郊。宪在位,忽回向东北,含酒三潠。执法奏为不敬。诏问其故。宪对曰:"齐国失火,故以此厌之。"后齐果上火灾,与郊同日。

张华等的说辞谨慎处理是合理的,但同时对《梁传》情节不加考量全盘接受就很奇怪。就不说《梁传》传播版本校勘细节了,佛图澄故事中为宣教本土化改造迹象突出,比如其死亡后的小故事。

人地两生是佛教初入中土面临的实际状况,初期有依附本土道教(原始宗教、巫术)传播的过程。面对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上层通过“格义”传授义理,《梁传》:法雅,河间人,凝正有气度。少善外学,长通佛义。衣冠士子咸附谘禀。时依门徒,并世典有功,未善佛理。雅乃与康法朗等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谓之格义。及毗浮、昙相等,亦辩格义以训门徒。而面对没受过教育的下层用大众熟悉的道教方术作为一种传教工具是显而易见。

通过改造陌生的外来思想与重新建构本土化故事,才能对中国的信仰世界进行渗透。借助上下层原有熟悉的故事加以传播是有效拉近信众距离的方法。所以幽州灭火的故事是佛图澄等外国团队秘密实施犯罪纵火行为,还是佛门为宣教移花接木道教方术呢?《梁传》此条自注为据《本传》。忽略《后汉书》、《神仙传》栾巴记载异同比较是说不过去的。况且觉得噀酒救火存在人为全盘操纵、真实发生,也是一种排除其他可能性的先入为主。

【火灾虽多,武库大火却几近唯一。】是哪个维度几近唯一? 武库起火古代发生过多次,其他种类影响时局的重大火灾也发生过不止一次。 《后汉书》志第十四:元初四年二月壬戌,武库火。是时,羌叛,大为寇害,发天下兵以攻御之,积十余年未已,天下厌苦兵役。注引《东观书》曰:烧兵物百二十五种,直千万以上。 远比西晋元康五年早,同样损失巨大。如想贯彻武备损毁导致时局剧变的思路,得该先把这件案例纳入视野范围吧。

既然重点非分析火情发生过程、找出真凶,着眼于这场火灾造成损失扭转华夏和周边军事实力对比,则没必要花颇多笔墨推断啥作案合理性(还建立在不牢固的逻辑链上)。暂且抛开“武器决定战争胜利论”的反驳……要想立住脚需对武器、军事、战争史详加梳理。没人能否认重大灾害对时局影响,但定性不能忽略定量。比如同样这场火灾,政治思想史关注点是汉魏、魏晋禅代象征被火灾烧毁带来后续整体思想巨大的转变影响,立论同样有理有据的。想说明西晋此次火灾造成连锁反应之大几近唯一,同样是有槛的。随意定性,轻率还原历史建模是我认为学界中人的一大弱势所在,如果只换一种角度,但不改变这方面的弱势,只会得出另一种方向不同、同样缺陷巨大的结论。

通宝推:阴霾信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