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大禹治水行迹考(0)引子 -- 汉服

共:💬150 🌺729 🌵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4)龟蛇锁大江

我们沿江一路下行,就来到了江汉会合处。这边有龟山蛇山隔江耸立,更有“龟蛇锁大江”的说法。

查龟山蛇山得名,有两种说法。

第一个说法:

明代袁宗道《白苏斋类集》:“江、汉会合处,大别山隆然若巨鳌浮水上。”——这是龟山之名的出处;

当年南宋诗人陆游入蜀途经江夏,他在《入蜀记》中写道:“山缭绕如伏蛇,自西亘东,因其上为城,缺环仅存,州治及漕司,皆依此山。”——这是蛇山之名的出处。

点看全图

图171 龟蛇锁大江

点看全图

图172 江面看龟山

一定是我眼拙啊,我怎么看也不觉得这山有龟之形,无论是从天上俯视,还是从江面眺望。

至于武昌的蛇山“缭绕如伏蛇”,就更觉得奇怪了。

点看全图

图173 地面看蛇山

你觉得它“缭绕如伏蛇”吗?

当然了,近代搞城市建设,龟蛇二山的山体被改动也是有可能的。那么这样的比附就永远没有机会查实了。

我们再说第二个疑点:袁宗道是明朝人,而陆游是南宋人。查两人的出生年月,这两人差375岁。为何给两山起名如此工整对仗?

再者,就算二山各自得名,“锁大江”的“锁”字从何说起?两山之间的距离足够远,大江从中间流过,也没有明显被山阻碍。

龟蛇二山得名的第二个说法:

传说龟、蛇二山是大禹手下两员大将所变化。大禹治水时,命龟蛇二将竭尽全力制伏长江水患,但由于水怪厉害,仍时常兴风作浪,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两员大将为了战胜水怪,以自己的身体变作龟、蛇二山,将水怪永远镇压在山下。龟山头伸出江边部分称“禹功矶”,上面建有禹王庙(又称禹稷行宫),就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

我们试着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个传说:

大禹时期,地广人稀。荒野之中,很多动物生存了几千年了,长到了非常大的体量。这时候大禹治水,很多原来是湖底的地方变成了平原,地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百姓到新辟的平原居住,原来在此地生存的一些体形较大的生物就可能与人类发生冲突。

这样的巨型生物实际上现在也有(虽然比较少):

点看全图

图174 四川宜宾被挖掘机挖断的黄花松大蛇

可能这张图大家看了还是将信将疑。这里还有一段巨蛇的视频:印度惊现"世界级巨蟒"!挖掘机空中甩蛇,蛇还是活的,大小也不在上图中的蛇之下。

可以想像,大禹治理了龟蛇二山(那时候它们还不叫这个名字)附近的水患之后,百姓开始搬到附近居住。这时江中就常有水怪(大型水生生物)前来骚扰。

这个时候大禹该怎么办呢?好办。部署雷达阵地和导弹阵地,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点看全图

图175 军事雷达

点看全图

图176 导弹

看上面两图。假如大禹将它们部署在长江两岸的山头上,土人远远看见了,会怎么描述?雷达的金属网是不是有几分像龟壳?翘着的导弹像不像昂起的蛇头?

还有,这两个阵地怎么部署?显然一边一个比较理想。因为要防范的是江中来敌,部署在两岸,可以得到最佳视界和射界,不会互相干扰。

再者,两座山的高度略有差异,海拔高度分别为90.02米和85.12米。两个阵地各自部署在哪边?显然雷达阵地应该放在高一点的地方以获得最佳视界。导弹发射的时候会腾空的,不差这一点高度。所以今天我们看到,高者为龟山,低者为蛇山。

这两个阵地部署完成之后,江中来敌就再也没有可能从此经过了。“龟蛇锁大江”的“锁”字也得到了完美的解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