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明清时期部分火炮资料整理 -- 阴霾信仰

共:💬101 🌺539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战争形态不同

核心:城墙需要长时间轰击,目标是至少摧毁整段。

西方的城墙是从一两米慢慢加厚的,和中国上来至少厚一倍不同。而且中国的夯土和斜面有利于吸收动能,轰炸更难。西方则不然。结果是形成了拉锯升级。

城墙只是主要特征,有许多连带因素。比如战争规模、战略目标、战斗时间等。这要考虑到什么时候才到攻城战,攻城战维持多久,城防的主要设施。显然中国城墙有利于防守方,尤其是城墙上可以有掩护的射击,不管是弓弩还是大炮。

成本,是指初期的研用成本。中国不是没有重量级的炮,但相当有限。尤其是射程。如果到了能让短射程高强度大炮长时间频繁轰炸的程度,形势显而易见。这种情况下投石机是更好的选择。而且中国的炮多用于炸人,倾向于轻量便携。大炮的性价比严重不足。

通过火炮轰开城墙的记录,没研究过。但要说完全由大炮完成,基本要到清末民国。我们可以看到抗日战争里面还有用炸药,而不是大炮的例子。因为成本实在高昂,长时间围攻都不一定行。而且轰开也无法完成中世纪欧洲那种目标,更多是巨大的威慑力。小县墙薄也许问题不大,但是小县也没有如此进攻的必要。若为要害,多数墙厚。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综合问题,是一系列状况作用的结果,尤其是战争形态的差距,而不只是简单的城墙。当然是天时地利加上系统反应

最后,18-19世纪,西方的城墙显然失去了原本的功能,而中国的20世纪初都还有用。此外,还要考虑到火炮和工事技术迭代的前提,尤其是数学。

成本

  

更重要的是,如果欧洲人遭遇的是中国那样的城墙,他们还会想方设法研发出以击碎城墙为目的的火炮吗?不管是15世纪早期的巨型炮,还是15世纪晚期重量稍轻但威力更大的火炮,不管是制造、运输,甚至是开炮,巨型炮都靡费巨大:最大炮每开一炮要用掉50多公斤火药。后来的(比如轻一些的)攻城炮所需火药较少,但开销仍然惊人。学者做过估计,16世纪的加农炮每射一发,相当于一个步兵一个月的军饷。

陆战

  

第一,中国人自己都认为,火炮在抵挡游牧民族时非常有用。明军使用火炮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击败了蒙古人,1449年又力拒蒙古入侵。而且中国的火炮需求量很大,北方边关尽是炮台。大量资料清楚地显示,在15—16世纪,中国的征战者认为与游牧民族交战时,火炮非常有效,这一时期也正是欧洲火炮突飞猛进的时候。 比如,著名的文人兼将领翁万达就认为,只有装备了火器,他们才能有效对阵迅速移动的蒙古人。他还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火炮,长城守御可用,部队深入草原追击时亦可用。火炮似乎在抗击蒙古人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主要参考书:《从丹药到枪炮

其他发不上来的参考书,因为什么格式都有,而且太大。

中国城墙

中国古城墙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中国科学技术史 建筑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4卷 第3分册 土木工程与航海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5卷 第6分册 军事技术:抛射武器和攻守城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5卷 第7分册 军事技术:火药的史诗

其实只要想一下相关因素,百度一下就行了。比如从大炮的性能和布置上展开,可以推想出情境,把这个综合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命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