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以不符合西医标准为理由,来否定中医,与美帝国主义的霸权主义行 -- 西瓜子

共:💬196 🌺1202 🌵4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谢谢资料,我看了

我对这篇文章的观感是莲花清瘟胶囊 “可能” 对治疗新冠有一定作用。但是这篇文章的数据尚不足以确认这个结论。以当时(2020年初的武汉)的条件来看,做到这个程度尚可以接受。但是问题就如我上面所说,不应该停留在这种程度。

如果不是特殊时间段的需求的话,我如果是审稿人的话,我会果断要求重做。

为什么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结论存疑呢?

首先,你看图1,这个图讲了他们分组的方法。虽然他们做了计算机派位的随机分组,但问题是治疗组直接给了胶囊,而对照组什么都没给。严谨的做法是应该给对照组模样相同但是里面只有淀粉胶囊,并且不告诉病人他们吃的究竟是对照还是药,统一告诉两组病人他们吃的是某种新药。

这种区别待遇很可能会影响病人的心态。后果可以看Fig4

在图4里面,疲劳和咳嗽这种不容易量化的指标p<0.001,但是发烧这样的硬性容易定量的指标p = 0.017, 虽然<0.05,但是质量就差了不少。

所以我怀疑,是不是因为病人自己觉得自己吃了药,所以在描述疲劳和咳嗽之类的症状的时候对自己的病情过于乐观?同样的,医护人员可能也会受到厂商的影响,比如说给吃了药的病人更多关注什么的。

第二,这篇文章质量最高的数据可能是CT,因为作者自称是让一个不了解分组的有经验人士分别判断CT是“恢复”还是“没恢复”。但问题在于这个标准过于粗糙。作者应该给出明确的量化指标,比如测量某些阴影的面积,给出恢复的定量指标什么的,这可以大大增加论文数据的可信度。遗憾的是没有。

我建议作者应该重复这个实验,并且做如下改进

1. 分组应该更严谨,确保双盲,既不要让病人知道自己吃的是啥,也不能让医护人员知道他们给的是什么。

2. 增加量化检测手段,比如CT结果应该量化分析,此外还要增加载毒量、抗原、抗体浓度的检测,从而准确评估病人的好转程度。

做到这个程度的话我会支持其发表,但结论就不一定还和作者们说的一样了。

如果上述实验依然表明该胶囊确实能够加速病人的好转,那么恭喜,他们有机会做屠呦呦第二了。

接下来应该对胶囊的成分做进一步分析,药物里面哪种成分是真正有效的?如果找到了有效成分,能不能做修改分子式让它的效果更强?然后这个找到的分子应该拿回去重做一轮临床实验。

如果中国制药业和辉瑞一样高效率的话,现在这些实验应该已经做完了。可惜呀,仅仅停留在了第一步,相当于屠呦呦看见古书上说青蒿能治发热的程度。

要是他们没接着做,我看是因为自己也对这玩意没啥信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