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2013年韩国电影《新世界》 -- 翼德
1、
我没否认某些市场上的目的,我强调的是,影像和叙事直接关联,是有专门作用的。而且我也说了脏乱差有文化上的传统。
2、
至于褒义贬义,只是个人看法。当年蜗居下架,有叫好的,也有不满的。无非是个距离感,或者说疏离感。这反而是从市场角度考虑,不是个人心态。
3、
简单讲,影片内部的逻辑自成体系,和外部现实是两回事。而许多意义,是用影片内部的预设,去讨论影片外部的现实。或者说,影片的所有作用就是一个能指。真正的所指,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这样和影片的逻辑本身就没什么关系了。而我说的就是影片本身如何。不只是讲了个什么故事,还要看他怎么讲的。细节上又有什么“理念”以外的。
其实不必这么复杂,不就是「隐喻」现实吗?
4、
我只说第一部,后面就算了,没什么记忆了。其实我并不喜欢《无间道》。因为小时候看的盗版,粤语听不懂,影响至今。但是讨论影片本身,或者说作为一个电影,而不是商业作品的表现,《无间道》比起另外两作要好得多。这是我谈论的重点。
其实从词语的理解偏差就看得出来。我说的局面是双重含义,而你只是说可以对应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这在下面回复燕人兄的帖子就说了。
5、
这里的政府,本来就是说资本主义。还能说什么,前面都说物化强加了,还有什么别的意思?强权政治吗?当然,韩国的确有这个成分。不是简单的资本主义。因为韩国的政经集中程度太高,这从他们的产业政策也看得出来……其实也不必说这么多,看看三星就知道了。
但要注意,这种解读是否可用作品内部的逻辑完成(无需引入外部条件)。否则,就又是隐喻功绩。这种批判在韩国只多不少,早常态化了。
6、
批判资本主义当然是好事。但是讨论隐喻批判,或者政府不让人做好人之类,这就不只是影片评价,而是意识形态。
作者=电影,批判家=评价。这就是我评判现实主义的核心。
这样的所谓高低,是评价者意识形态决定的,而不是影片本身「内容」决定的。这意味着有没有影像其实不重要,光凭说也能把你说服了。或者像现在流行的那些,几分钟看完就行,中间的不必再谈。
7、
最后,你的回复泥沙俱下,我很难一一回复。
比如“符号化”、“好像是一些文化批评书籍里总结的”恰恰相反,我从来不看这类书籍,你看我6说的就知道了,连批资名家都不看。我唯一看过的还是影评类电影(The Pervert's Guide),然而我认为他胡扯更多。另外还有一些琐碎文章。但这些和这里的总结关系不大,这里只要看多了就行。SNP谁看不出来?氛围谁看不出来?
再有“精神危机是无意识渗入的”、“编导控制不了”、“后两部充分说明第一部的基底并没有那么扎实。”更是推测为主,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证据。莫不是你能测心?续作毁掉前作的作品屡见不鲜,这不一定是原作决定的,要看剧组和工期,还有资本运作。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之前回复我的也是如此。有太多脱离影片本身的讨论,目的论性质的表达。压根就没法判断,纯粹是觉得是就是,又能怎么讨论?
我只是单纯就作品讨论,不说那么多有的没的。但是你的讨论实际上是在双标,认为一边有心,一边没心。可是按照你说的,这为了拯救市场,难道不是更用心,用更宏大的,触及人类存在本身的内容完成一部作品?人家就没点追求?好作品本身不就是这个意思?
我不想对此做出判断,但是你这方面说得太多了。所以我前面说了“这实际上是读后感,我想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这还没讨论你对“叙事手法”的回避。这种话题是说不完的,反正总可以用集体无意识、抄袭模仿之类解释。所以也没什么好说的。
8、
简单讲,你是在搞宏大叙事,是用你的评论去重塑一个作品。和作品自身的关系不大。这其实是当代影评的主流,不用我讲,看看豆瓣上的两极分化就知道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讨论的都是言外之意。这是无穷无尽的。就不说掺杂的那些个人评价了,用主观判断代替客观陈述,只取决于别人信不信你或你的立场,没人无聊到去全面分析。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5 层
🙂一条条说 9 达闻奇 字10401 2022-05-04 11:04:16
🙂好啊好 3 郭三 字185 2022-05-04 11:37:52
🙂不敢当 达闻奇 字146 2022-05-04 12:10:02
🙂其实就一句话,你太强调目的论和阶级意识了
🙂不是我太目的论和阶级意识 4 达闻奇 字2791 2022-05-04 11:59:19
🙂我可没这个想法,这是你想象出来的 1 月之回忆 字3601 2022-05-04 12: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