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nerd与「做题家」异同 -- 杨微粒

共:💬29 🌺120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做题家反对教育:内卷资产的崩溃在于自身而非外部

做题文化最核心的问题是不够本质。"To survive hardship, you must prepare for hardship.",而不是"To survive hardship, you must prepare for 做题."

文:韭菜核子

作业有害健康,尽量别做——Rick and Morty

内卷与中文互联网:李约瑟→高度平衡陷阱→人人网姨学→2021内卷元年

2021年是内卷元年。

是内卷这个词从最初的东亚历史爱好者小圈子引爆到中文互联网,乃至出圈的元年。

内卷这个词在中文互联网上出现,发迹于10年前的人人网时期历史爱好者们的“姨学”(刘敬仲),表达了对东亚农耕文化某种特性的描述,“姨学”文本中两个极端的词汇“费拉不堪”与“武德充沛”分别对应了农耕与游牧两种文明的特性,费拉的意思便是Fellah(埃及文明破败之后留仍然留在原地耕作的农民)的音译,文化角度的褒贬之意昭然若揭。

在互联网之前,这个词也是借用的更早期的西方的东亚学者Elvin的“高度平衡的陷阱”:农业剩余的减少以及人均收入和人均需求的下降,劳动力越来越廉价,农民和商人的合理策略取向不是节约人力的机械,巨大而静态的市场,无法在生产体系中创造出有可能促进创造力的瓶颈。正是这种传统经济的发展使有利可图的发明变得越来越困难。

马尔萨斯他道听途说发现遥远的东方,每平方米人口远远大于英国,而社会并未严重崩溃,在于人们一定是接受了某种,不断降低生活质量和资源消耗的生存方式。

《白银资本》里面解答和理解李约瑟问题:资本主义与现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起源在当年发达的中国?并进一步指出了内卷这个概念。

自然,内卷这个词刚刚诞生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不喜欢的。仿佛是再说东亚之所以活得很累,是一种天然基因导致,作为东亚人,听到这些话仿佛是重新看一遍《河殇》或者是《丑陋的中国人》一样,或者说日本人重新看一遍《菊与刀》一样——日本人就活该住在鸽子笼,吃碳水雕花吗?在那个似乎可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0年代,这种感觉也与大家的直观印象不符。

有人会怀念2010年北上深只有不到2w/平米的新房房价,但2009年,一部“社会影响低俗、负面”的电视剧《蜗居》就已经播出,不远万里来到江州(上海)最好大学的县城做题家们,毕业之后也并不能买的起房子,现在所有令人焦虑的种子都已早早种下。

这几年诸多老知识分享型的老网红秽土转生到了知乎上,积累了几年的关于内卷的素材,在2021年引爆,这一年,是全社会接受内卷这个词的一年,镰刀们、或者说精神镰刀们到处在寻找内卷时代的最佳红利,来分一杯羹。

但是讽刺的是,一旦大家似乎认可到某种资产、模式可以永远涨的时候,却成了内卷资产垮台的元年。

内卷资产的崩溃在于自身而非外部

压在生育率上的两座大山房价、教育,压在普通人身上的p2p,今年开始逻辑都碎了。诸多的约束表明,镰刀已经太多了,韭菜已经不够用了。

中概股、互联网、学区房的逻辑的断裂并非源于贫富差距还是共同富裕,在于对社会组织能力的侵害,进一步直接的,是对于人口、人口、人口的直接伤害,二人家庭双双996。35岁下岗,即便是赚再多的钱,在原始马克思文本中,甚至都没有实现维系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基础——工人的生命再生产、即劳动力的再生产,是产生和创造剩余价值的源泉。

人口趋势的惯性是非常强的,一旦形成了基本上不可改变。七普数据之后可以基本确定,5年内迎来人口的净减少,但比人口净减少更恶化的是,未来十年是加速老龄化的10年,正巧是上一轮60年代婴儿潮集体进入退休年龄的10年,抚养比会急剧的恶化。全国1.3的总和生育率,不少省份的总和生育率都在1以下,2以下的总和生育率就意味着没有实现人口更替,1以下的总和生育率不知道是数据统计的问题,还是上文提到的东亚禀赋呢(韩国是1.1)?

做题家反对教育:内卷资产的崩溃在于自身而非外部

根据7普数据模拟的人口和抚养比(劳动力人口/总人口)变化

有专家会说这是社会发达的必然结果不必担心,那么我们看欧洲的总和生育率,哪个国家低于1.3呢?难道中国比北欧还要发达?

做题家反对教育:内卷资产的崩溃在于自身而非外部

欧洲的总和生育率基本都高于中国,难道北欧才是发展中国家?

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外生性的政策问题,但历史上内卷逻辑崩溃更多的源于自身,外部环境只是trigger:

明朝中后期河南年财政收入为84万石,而需要供给王爷的是192万石——

成都附近州县土地70%在王府名下。

自己不下手,自然有人帮你下手。

做题家逐步走向了历史的反面

反对做题家们,在于大部分做题家只有“在我之上人人平等,在我之下阶级分明”的半截子公平主义+半截子社会达尔文主义。一方面做题家们认同教育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却想通过自己的外在的努力,渴望让自己的孩子永远继承自己的“做题能力”。

反对做题,就是做题确实会阻碍社会效率与青少年的心智。人人做题等于人人都没做题,青少年每天多花几个小时做题,上了大学再多花几年上学,用在全社会上浪费的时间数不胜数,基本上都只在做题,而不是教育,如果说目前家长认可的教育是一种排序商品。

根据我一些的面试经验,不管是什么大学的博士、硕士、本科生,问最近是否看过什么书,90%的人基本上除了上学的教材很难想出来其他的书,或者少有的能回忆起来的书都是高中时候读的一些书,大部分时间都在做题,做pre、在学生会演戏、而非真正的学习。

我设想一种健康的教育模式,如果你真的热爱知识本身,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方向来学习、研究的深度,不是为了kpi,比如大学对一门学科感兴趣可以延伸这方面的阅读和学习,而不是跟老师说,提高某一些科目的难度好让其他人挂科。

学一门高等数学要远比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更有价值。

做题教育筛选出了热爱低层次内卷人才,你会发现全行业都笼罩在这种做题教育的阴影之下:1)互联网行业热衷于跟小商小贩们争利;2)卖方分析师热衷于复制其他人的文章和产品;3)学术里面热衷于看线回归经济学与刷SCI。4)学载10年有余大规模地去做选调公务员;5)VC们热衷于投资吃喝拉撒睡.........................

这些方式很难创造价值,更多的是分配,我不反对“分配学”,但分配是分配,不要赋魅以教育、知识的外衣。

人人都想分配,意味着人人都没有分配,那内卷的反身性就来了。

你以为根据过去10年的经验的固定的成功的套路,未来10年大概率行不通。

尤其是通过做题进入分配领域改变命运,就像大明的王爷、不事生产的八旗子弟经历了几代就回归赤贫了一样——农业社会真的没有那么多粮食,但是,工业社会也没那么富裕。

没有做题家世界会变得更好吗?

有人担心自己的孩子上大专也不能上大学,这倒大可不必,未来的大学将和大专逐步抹平。

如果做一位工程师、或者说工人,即便是互联网前端工程师或者UI美工,从中专开始培养,和从博士开始培养,本质差别并不太大。

这就是为什么Galloway说美国大学正在走向破产,一方面是沦为精英俱乐部(但是食利者逐步的膨胀让镰刀的价值急剧衰退),另一方面不能生产有用的知识,被大厂培训班逐步替代。

财务上,如果没有中国人的支持,美国会有一大部分高等学校倒闭;第二,美国人也发现,上大学找的工作覆盖不了学费成本,第三,大学里面的知识生产越来越不如大企业,未来的学校可能就是各种大厂的技能培训学校就可以了。

未来不创造价值的镰刀岗位的薪酬可能会越来越与真正创造价值的岗位逐步磨平、乃至倒挂。包括并不限于jd、llm、mf、mfa、mfe等等。

脱离内卷不是躺平,而在于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真正摆脱内卷的道路并非躺平,而是做一个不一样的人,马克思原本以为,解放的生产力可以让每个人在剩余了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结果剩余的时间仍然被各种“人上人”剥夺的一干二净。

我觉得不能通过做题改变命运并非是什么坏事

这意味着很多人可以通过真正的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与自己和解的人。

现在知识上的网课已经足够多了,想了解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知识上的领域探索,可以研究公开课的可控核聚变、研究量子力学、研究编译原理、信号与系统等等从科普到艰深的教程,而非是在一个利维坦的指挥棒下寻求升学的补贴,做单向度的人,做一头拱白菜的猪。但往往以上这种行为,被传统中国的家长和学校痛斥为“不务正业”。

这就是为什么:

“家庭作业真的真的有害智商”

做题家反对教育:内卷资产的崩溃在于自身而非外部

在车库做兴趣的开发是诸多企业萌芽的开始,只不过我们的容积率提供不了车库,只有车位

做题家反对教育:内卷资产的崩溃在于自身而非外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313448775513569

通宝推: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