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朱毛红军留下的红军师――卫戍3师 -- 石洪行

共:💬20 🌺11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朱毛红军留下的红军师――卫戍3师

石洪行

   偶见北京卫戍区警卫十三团简史,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警卫第3师第13团,前身是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湘赣边、赣粤边、皖浙赣边坚持游击战争的几支红军游击队在抗日战争初期集中编成的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后为新四军2旅第4团,1943年1月29日,2旅与16旅合并,称第16旅,4团改为16旅48团。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华中野战军第6师16旅48团。1949年2月,全军统一编制和部队番号,改称第24军第70师第210团。1966年6月15日,70师调入北京卫戍区,改称警卫第3师。210团于1969年12月改称警卫第3师第9团,79年1月又改称警卫第3师13团。

   卫戍十三团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军团,全团有十个红军连队,不愧为首都卫戍部队的第一王牌团。

   吾对军史,尤其是红军后裔部队特别高看,于是不敢怠慢,查阅了有关资料,一不小心竟然与主席的起家队伍联系上了。众所周知,新四军2旅、16旅的前身分别是新四军的老1、2支队,其历史及沿革如下:

   新四军第1支队

   1937年8月,湘鄂赣省委和红十六师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后与党中央取得联系。

   1937年12月,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湘鄂赣人民抗日军第一游击支队随之改称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傅秋涛任第一支队副司令兼一团团长,全团约1900余人。根据省委决定,李成铁,傅彪率领平修铜三县游击队200人,前往平江嘉义集结,整编为湘鄂赣人民抗日军第一游击支队,后又改称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

   根据中共皖浙赣省委指示,1937年12月,田英率领都湖鄱彭游击大队160余人,开赴浮梁瑶里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苏远全,政委田英。1938年阴历年过后,部队开往安徽岩寺,被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三营七连,连长饶炳成。这支连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一直保持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战斗作风。

   特别应该指出:红军游击队分散作战多年。在谈判改编中,个别地区的游击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倾向。16师政委明安类和鄂东南特委书记林美津到山上做工作时,也被他们杀死。

   1938年2月,湘鄂赣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一支队一团时,吴咏湘同志任一团二营营长,他曾在红十六军(师)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代理师参谋长等职。他作战英勇,艰苦朴素,多次负伤,屡建战功。《战斗在湘鄂赣的红十六师》这一著作就是他对红十六军(师)从一九三O年诞生到一九三四年几次较大战斗的实录。初稿曾经傅秋涛同志等当年湘鄂赣边区的领导人阅过。它以流畅生动的文笔,真实地反映了红十六军(师)的几次重大战斗与红军指战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顽强、前赴后继、全心全意谋求人民解放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材料,也是研究党史、军史的重要资料。红16师政委和参谋长的存在,可以表明红16师坚持到了改编为新四军时期,新四军一支队包含了红16师。

   新四军第二支队

   1938年春组建。司令员张鼎亟,副司员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辖第3、第4团,共1270人。第3团主要由西、汀瑞红军游击队编成,团长黄火星,副团长邱金声。第4团主要由闽粤边、闽西、浙南的红军游击队编成,团长卢胜(后陶勇),副团长叶道志。

   这里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军挺进师,1934年7月6日红7军团出发,到达闽浙赣苏区时,在葛源以北的重溪与当地方志敏领导的部队汇合,组成了10军团。1931年1月在怀玉山打散,失利后粟裕领导红19师的一部分与红10军团机关及直属队于2月组成红军挺进师,随后原7军团红19师55团2营政委洪家云率领4、6连归建,挺进师转战闽浙边区,仍英勇顽强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王歧山,红19师团长,带1个排掩护红军主力转移,被截断失去联系,后编人皖南独立团。该团一个营是方志敏留下的一个侦察营。此外分散突围的零星人员大部编入改团。后为2团3营。挺进师有红19师55团一个营。后为4团3营。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完全爆发后,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被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聚拢后的7军团(红军挺进师)被完整的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

   红军挺进师沿革

   红七军团19师原本是主席秋收起义起家的队伍。其沿革为:1927年5月为湖南工农义勇队第一路第4团――7月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独立团,团长苏先峻,党代表潘心源。――9月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一师第3团团长、党代表未变,副团长彭兰微,参谋长何坚,团部文书宋任穷,一营营长汤采芝,二营营长张子清,三营营长伍中豪。――三湾改编时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第3营,营长张子清,党代表何挺颖,副营长伍中豪。――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会师井冈山,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6月称红军)第11师第31团第3营,营长伍中豪,党代表先后毛泽覃、扬岳彬、罗荣桓。――1929年3月15日为红4军第3纵队第9支队,支队长先后扬正春、张宗逊,党代表先后罗荣桓、扬立三、高自立、刘炎,副支队先后张宗逊、周昆。――1930年6月以红4军第3纵队第9支队为基础扩编为红12军第2纵队,原红4军第3纵队第9支队改称第三支队(不久改为第四支队),支队长先后张宗逊、粟裕(1930年8月――10月),党代表宋任穷。――10月7日改称红12军35师,师长先后龙普霖、欧阳健(兼)、寻淮洲,政委欧阳健。(原9支队改称103团)――1932初合并入红4军13师,师长先后粟裕、黄永胜、寻淮洲,政委先后高自立、粟裕(兼)、张际春。――3月28日改编为红15军45师,师长寻淮洲,政委张际春。――8月改编为红1军团第31师,师长先后寻淮洲、陈光华、鲍德心,政委先后张际春、王如痴。(内103团、104团大部分调走)――1933年6月该师随红11军缩编为红7军团19师,师长先后周建屏(兼)、寻淮洲(兼),政委先后萧劲光(兼)吕振球(代理)乐少华(兼),参谋长先后粟裕、施德生。――1934年11月4日红七军团缩编为红10军团第19师,师长寻淮洲,政委聂洪钧,参谋长王如痴,主任先后聂洪钧(兼)、刘英。

   新四军2旅

   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开辟苏北的指示,率苏南主力经扬中县北渡长江,到达江都县吴家桥地区,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改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政治部主任刘炎,副主任钟期光。辖3个纵队,9个团,共7000余人。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飞,辖第1、第4、第5团。第2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治委员刘培善,辖第2、第6、第9团。第3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陶勇,10月刘先胜任政治委员,辖第3、第7、第8团。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苏北指挥部及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2旅是1941年2月由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改称。旅长王必成,政治委员刘培善,副旅长段焕竞,参谋长杜屏,政治部主任陈时夫。辖第4、第5、第6团和特务营。1942年9月,兼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将第4、第5团和特务营合编为第4团,第6团第1营改为特务营,第6团其余部队与台北、兴化地方武装合编为台北独立团和兴化独立团。同年12月31日,第2旅渡长江南下,免兼第2军分区。1943年1月16日与第16旅合编,仍称第16旅。

   新四军16旅(新四军新江南指挥部)

   新四军江南部队的指挥机构。1939年8月,新四军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亟将赴延安,新四军军部决定第1、第2支队由陈毅统一指挥。11月7日,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在苏南票溧阳县水西村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刘炎,副主任钟期光。辖第2、第4团,新编第3、第4、第6团,江抗总指挥部,挺进纵队,苏皖支队及苏南地方武装,共1.4万余人。1940年7月,江南指挥部率主力北渡长江进入苏北,改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留在苏南的部队,成立新的江南指挥部,罗忠毅任指挥,廖海涛任副指挥。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的江南指挥部改编为新四军第6师第16旅。

   1941年11月28日,日伪军出动3000余人,突然包围第16旅旅部和中共苏皖区委机关。经激战数日,一部突出重围,罗忠毅、廖海涛等270名指战员壮烈牺牲。由第46团团长黄玉庭、第46团政治委员钟国楚代理旅长、政治委员。不久,新四军军部任命第6师师长谭震林兼旅长,钟国楚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江渭清为政治委员,钟国楚改任旅长。11月,第16旅划归第1师指挥。1943年1月,第2旅南移与第16旅合并,仍称第16旅。旅长王必,政治委员江渭清,副旅长钟国楚,参谋长张开荆,政治部主任魏天禄,副参谋长陈铁君。辖第46.、第48团。1945年1月苏浙军区成立,第16旅改编为苏浙军区第1纵队。                

   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

   1945年11月由苏浙军区第1纵队为基础编成。司令员王必成,政治委员江渭清,副司令员段焕竞,参谋长陈铁君,政治部主任刘文学,副主任罗维道。辖第46、第48、第50、第52、第54团。1946年3月与苏中军区独立旅合编为华中野战军第6师。           

   华中野战军第6师第16旅

   1946年3月由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原新四军第6师第16旅)改称。旅长钟国楚(后罗维道),政治委员宋文,副政治委员罗维道(后王直),参谋长黄玉庭(后饶惠谭),政治部主任王直(后彭冰山)。辖第461第47、第48团。1947年2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第16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第70师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编制和部队番号,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6纵队16师改称第24军第70师,48团改称第70师第210团。

   1966年6月15日,70师调入北京卫戍区,改称警卫第3师。210团于1969年12月改称警卫第3师第9团,79年1月又改称警卫第3师13团。

   以上各部队的沿革清晰的说明新四军1、2支队分别是红16师、红19师(挺进师)的延续。为什么一直不提是红军师?斗胆从几个方面谈谈:

   一、构成新四军基本力量的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主要是:

   闽西南地区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同志领导的约1200多人,500多枝枪。

   湘、鄂、赣地区傅秋涛等人领导的约1100多人,350多枝枪。

   闽东地区叶飞等人领导的约920人,500多枝枪。

   闽、赣、浙地区黄道等人领导的约600人,300多枝枪。

   浙江平阳地区刘英等人领导的约600人,200多枝枪。

   瑞金中央苏区钟得胜等人领导的约300人,150多枝枪。

   皖南地区关英、李步新等人领导的约190多人,75枝枪。

   湘、鄂地区谭余保等人领导的约350多人,200多枝枪。

   赣南地区陈毅、项英等人领导的以及桂东地区共约300多人。

   鄂、豫、皖地区高敬亭等人领导的约900多人,500多枝枪。

   鄂、豫边区周骏鸣等人领导的约600多人。

   湘南地区李林等人领导的约300人。

   新四军第1支队第1团主要由湘鄂赣边红军游击队编成,第2团主要由湘赣边、赣粤边、皖浙赣边、湘南红军游击队编成。

   新四军第2支队第3团主要由闽西、汀瑞红军游击队编成,第4团主要由闽粤边、闽西、浙南的红军游击队编成。

   鉴于大家是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又都是正宗的中央苏区的老红军,为了抗日,为了团结,没有必要说什么红军师的事情了。

   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以后,留下红军第24师和十多个独立团及地方部队,加上3万多名伤病员,一共有4.6万多人。老蒋动用20多个师20多万人又对中央苏区进行划区“清剿”,还组织地主武装建立保甲制度,实行白色恐怖统治,企图彻底消灭红军。对于南方红军游击队,千方百计地想要削弱和控制,甚至采取了“北和南剿”的方针,致使新四军比八路军还迟两个月改编。主席和叶挺谈到新四军的组建问题时设想新四军的编制为两个师4个旅8个团。而老蒋死活不肯给正式番号,仅批准新四军编为第一、二、三、四共四个游击支队。

   三、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

   粟裕同志(当时任红二十师师长、七军团参谋长)在《回顾红军弱上抗日先锋队》一文中这样写道: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照中央的电示,我们随即以胜利突围的部队为基础,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我被任命为师长,刘英同志为政治委员,率部向浙江南部进军。我们同南方其他各兄弟红色区域一起在异常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胜利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统一整编为新四军时,我们这支部队编入了新四军第二支队,重新北上,转战于大江南北,肩负起当年先烈们的未竟事业,投入了整个抗日斗争的洪流。

   四、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问题)

   新四军江南部队的指挥机构。1939年8月,新四军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亟将赴延安,新四军军部决定第1、第2支队由陈毅统一指挥。11月7日,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在苏南票溧阳县水西村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刘炎,副主任钟期光。辖第2、第4团,新编第3、第4、第6团,江抗总指挥部,挺进纵队,苏皖支队及苏南地方武装,共1.4万余人。1940年7月,江南指挥部率主力北渡长江进入苏北,改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留在苏南的部队,成立新的江南指挥部,罗忠毅任指挥,廖海涛任副指挥。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的江南指挥部改编为新四军第6师第16旅。 

   据新四军军部1941年6月关于各师组织沿革情况给中央的报告称

   一、一师

   1、(略)

   2、二旅以江南一支队二团为基础改编为四团,集结地方武装成立五团,以原江南抗二团及一部地方武装改编为六团.在五月间五团二营编入东台独立团,六团叁营编入兴化独立团,现六团主力全部编入五团。

   六、六师

   自苏南主力北渡后,所留四团及新叁团与一部地方武装(独二团、自卫团)及东路谭震林同志所领导的抗日人民义勇军坚持活动,成立苏南指挥部,统一由谭指挥,皖变后奉命改编为六师,情况如下:

   1、二支队司令部改为十六旅部,原四团改为四十六团,叁团及自卫团改为四十七团,并拟以独立二团改为四十八团,其他地方武装改为叁个警卫营。

   综上所述,现在的卫戍三师是地地道道的红军师,而且是朱毛红军的后裔。当年粟裕将2旅与16旅合并,用苦良心谁人知晓?如今看来,将红16师和红19师(挺进师)合在一起,无疑是神来之笔。1966年主席是否知道70师是秋收起义的三营才将其调到身边,我们也无处打探了。吾军没有什么东西比红军精神和红军团队更值得宝贵的了,要珍惜和发扬红军精神不是一句空话。眼看着一支支反围剿、打倭国、过鸭绿江的子弟兵队伍不见了,真是如同砍咱老百姓的心肝一般。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呀!

多年前的老帖,曾发在西陆军史。

通宝推:阴霾信仰,脊梁硬,审度,桥上,qq97,起于青萍之末,不远攸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