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普京的台阶在哪里? -- 本嘉明
上图左半边,是5天前,英国BBC绘制的赫尔松战区态势图,基本上就是乌克兰军声称的“9月大反攻”前的态势。
乌军攻势开始后,乌方阵营严格管控各种正式媒体、自媒体对战斗进程的报道,同时乌军从国防部到各战区的发言单位也闭嘴,所以对战斗进展,没有任何可信的、交战双方都认可的消息。
9月4日,美东时间早7:00,有消息披露,乌军夺回了维索科皮利亚(Vysokopillia)----我们姑且称为维镇。镇上有个医院,乌军在医院房顶上升起了国旗。这个消息,是相对可信的消息。
但对比地图就可见,维镇离“大反攻”前的乌控区,近在咫尺。那么这就是5天来,地面战线变动的“进展”了。
目前乌军方声称,阵亡俄军近4.9万人。即便乌方再怎么夸大了,俄军已经牺牲2.5万人以上,是比较大概率了;加上负伤,俄军的减员至少10万人。这跟普京签署总统令,再扩军13.7万人,对得上。俄联邦陆军的法定员额(这次增兵前)大约100万,但一直就没满编,据说实际至多是85万人。这85万,不可能全部是野战部队(还有各种文职机构、后勤、军研等),而作战单位中也不可能全动(毕竟还有漫长的国境线要守),所以减员10万,对于仅有的野战部队来说,确实是伤筋动骨了。
俄军目前的困境是:乏兵、乏炮、乏芯片。
乏兵,主要指野战骨干(士官、老兵、基层军官团)缺口大。乏芯片,我们就不多说了。
这里说说怎么会“乏炮”?这里我们只关注自走大口径火炮。
战前,俄军现役的大口径火炮约2180门(口径122毫米及以上)。
这个清单里,240毫米是迫击炮,203毫米炮是打酱油的(太笨重),俄军最偏爱的是152毫米炮(在北约,对标的就是155毫米炮,比如M777)。因为同样一个炮组需要那么几个人,俄军缺人,当然愿意配置威力比122MM炮大得多的152MM炮。
但155口径的大炮,也有缺点。首先是炮弹既重又贵。炮弹重,对于后勤的压力就大,俄军各野战旅(师)的卡车配置不多,由于是“大炮兵主义”,弹药物流严重依赖铁路,从铁路站点卸车后,以俄军卡车的运能来看,基本上炮兵集群不能远于火车站70公里。目前俄国央企———铁路总公司,正在新招募1万名铁路员工,签6个月的高薪合同,抽调到靠近乌克兰、白俄的俄罗斯这一侧的铁路站点去工作,可见未来运量需求之大。
炮弹贵,直接影响到俄国国内的产能。自2014年以来,根据公开的资料,俄军采购的大口径炮弹(包括火箭弹)平均是58万发/年。单单在俄乌战争第二阶段(3月底到6月初),俄军炮兵发威时,平均每天发射2万发。此后第三阶段至今,受到海玛斯袭击军火库的影响,俄军炮兵日均发射1万发(但我们可以看作每日仍消耗1.5万发左右,那0.5万发本来要打出去的炮弹,被海玛斯引爆了)。这样大概总消耗为250万发(120+135)-----这是保守的估计,如果放大估算值,总消耗可能是400万发以上。
从上述清单可见,俄军还封存了大批前苏军的火炮,合理的推测是,这些火炮按纵深部署,存放在俄国的“三线”各地,同时在附近存有对应的弹药。炮弹的使用年限一般是15年,但只要不怕炸膛,前苏联时期造的炮弹,干燥封存到今天,绝大多数还是能打得响的。
过去20年,在普京和默克尔的主导下,欧洲政局受到俄德的操控。当时俄德关系之好,使得俄国军工业在各个领域,不同程度地依赖德国的零配件。现在俄国受到制裁后,其军工产能很难放大,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是技术上被卡脖子的问题。
打得那么快,产能上不来,我个人的推测是:以目前火炮(主要是看炮管)的消耗强度,俄军依靠封存的火炮,打到明年年底是可行的;但以152毫米炮弹的消耗速度,就比较难预测,应该是明年年中某个时间点(西方某些预测是只能坚持到今年年底)。
因此,我个人的看法,乌军目前是“草船借箭”,虚张声势+缓慢推进,主要目的是诱导俄军剧烈消耗其炮弹和其他弹药。由于年份新的炮弹被优先使用,越到后面,弹药的年份越久远,可靠性越差,很可能连炮兵都要罢工,怕炸死自己。
俄军比较缺乏可用的无人机,缺乏“看透战场”的感知能力,往往是盲打(乌军用木头做的假海玛斯车,其实用稍微好一点的无人机去侦察,就不难识破,居然还是骗了俄军十几发昂贵的口径导弹)。
而俄军“呆炮弹”的射击精度低,由于后勤因素,炮管无法及时换新,弹着点误差往往在60米以上,不得不多打几十发,打成面覆盖,这又需要更多炮弹,造成更大的后勤物流和仓库安全性的压力。
乌军经过战场实践,目前感觉155毫米的M777还是笨重昂贵了,他们更喜欢105毫米北约制式轻榴炮,因为轻便易机动,而且由于比较便宜,可以下沉配置到小部队。在连排一级,乌军则觉得“凤凰幽灵无人机(巡飞弹)”最好,随班排行动,需要用了就打上天去,不必呼叫后方的155炮火,对目标的打击威力差不多。不过“凤凰幽灵”和“弹簧刀-600”有共同的缺点,噪音大/俯冲攻击速度慢,如果是攻击地面步兵,很容易被发觉并疏散躲避,当然假如是攻击工事或者车辆,在车辆里的车组人员不容易听见。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英国国防部长披露 2 本嘉明 字1184 2022-09-05 23:00:33
🙂国内有个比较认真的自媒体估计的战损数字 7 SkyWalkerJ 字518 2022-09-06 01:26:44
🙂现在全世界只盯着俄罗斯的战损 4 本嘉明 字867 2022-09-06 12:56:43
🙂老本你每个贴我给你挑一个常识性错误 8 SkyWalkerJ 字640 2022-09-05 04:03:14
🙂落伍太多了吧 本嘉明 字1050 2022-09-05 10:53:01
🙂人家大概意思是”口径“是用来打地面固定目标的, 4 河兮兮 字306 2022-09-06 00:02:15
🙂你没有读我给的第一个链接吗? 本嘉明 字479 2022-09-06 01:18:50
🙂对这种不合理又无确凿证据的消息,老本你确实会选择性相信的, 17 河兮兮 字747 2022-09-06 01: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