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对于温铁军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比较清楚的描述 -- 箪食瓢饮到中年

共:💬81 🌺318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而且很多人还不知道制度变化的历史

前段时间,深圳因为疫情搞静默,我在家陪老妈聊天,就聊到农村这个话题。

最初,解放后,按户分了田地,基本上就是把地主的地分给贫农,我妈这边,由于外公去了马来西亚,寄钱回家,买了点田,成分差点被评为富农,幸好大舅生了女儿,一算平均,刚好进了中农标准,那些地就自己保留,也幸好没有评为富农成分,否则我妈后来能不能读大学都难说。

刚开始,是农民自己种的田,到了58年,全部田都归公,然后大家都在公社吃大锅饭,刚开始的时候,伙食不错,我妈的祖母看到这种伙食,非常震撼,说:这种吃法,山都要给吃崩了呀!不幸被她言中,放开吃还不到一年,就开始挨饿,官方的说法说是自然灾害以及苏联逼债。我二舅的看法就是太多人出工不出力,收成不如以前。

到了61年,又搞了一个“体制下放”,其实就是又重新分了一些田给农民做自留地,分了自留地之后,可以种番薯,起码有食物可以填肚子了,不像前两年那么惨。据说这个政策是刘少奇主导的,那时他的声望还挺高的。

我问老妈,农民在公社的田或者自留地干活,效率是不是一样?我妈说,当时她读高中,也要干农活,学生的觉悟比较高,只要干活,都认真干,其他人就不一定,要看觉悟。

你这篇文章说的土地转包,在那个年代,真的不可想象。你文章里面也说到了:“土地已经在自发向种粮大户集中”,这个就是要出现大地主的现象了,当年的土共,怎么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许转包,固然不会出现大地主,但是也会导致土地资源无法通过市场配置,使土地让产出效率最高的人来耕种,这个就是代价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