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第十版出来后的疫情和未来的经济预测 -- 沉睡的天空

共:💬155 🌺634 🌵1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第十版出来后的疫情和未来的经济预测 -- 有补充

随着第十版试行,疫情政策基本上尘埃落定了,除非病毒发生巨变,比如死亡率飙升,否则乙类乙管已成定局,也就是说彻底放开了,比许多国家还彻底。

放开正确与否在已经成定局的情况下讨论其实没啥意义了,之前我也讨论过为什么要放开,在病毒目前的背景下,除非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否则是难以长期封控的,尤其目前看,江浙沪等地区或许能维持动态清零的能力和财力,其他地区难以做到。而且这还是在正常的情况下,要是对方恶意投毒呢?

朝鲜比我们管控严格的多,但是依然防不住韩国的投毒,所以一旦敌人恶意投毒,用很小的代价就可以瘫痪你的经济,所以长期封控是无法维持的,放开几乎是必然。

其实从二十大报告也明显可以看出,相比前次,大会报告着重于经济,明显要在完成小康基础社会上再上一个台阶,比较对于国家来说,疫情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很多人因为动态清零的转变而认为政策有了大变化,但实际上除了突然提前放开出乎意料,其他的进展基本上是延续二十大报告的。

这里先说疫情,我之前提到过疫情和经济要过三关,疫情关首先是第一波大城市尤其是老人,第二波是农村和县城,第三波是再感染。

目前看,第一波大城市这一关许多城市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下面会转向重症救治,也就是说之前的大批人高烧的过程已经结束,可是大批老人住院甚至去世的情况正在进行,而且估计八成要延续一到两个月,加上农村,基本上是2到3个月左右。这一点从第十版之后,对新冠医保报销的方案初定在3月底,也基本可以看出上头的预期也是如此。

第一关惨烈与否?从各个自媒体和身边的消息看,是惨烈,尤其冬季本来就是老弱病残的危险期,叠加起来相当可怕,所以为何选在这时候突然放开一直是个很大的问题。

目前猜就是年底经济活动趋缓,快速过峰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较小。而且春节在即,很多杨康可以在家休息吧,但是对于老弱病残的打击就相当大了,城市里很多靠医疗维持生存的这波基本上很危险。

第二关农村和县城这一关,好像比想象中好,大概是病毒浓度低的关系,我身边的农村县城的朋友亲戚反馈,他们的症状都比较轻,但是老人的情况不是很乐观,因为农村医疗条件差,所以城市里那种靠医疗吊着一条命的老人比较少,但是医疗设施差距偏大,以后的救治尤其是重症救治是个大麻烦。

另外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后遗症尤其是中年人后遗症反馈的都比较多,我身边亲戚两周了都反应还是乏力咳嗽。

所以第三波再感染率就很关键了,要是再感染率很高,比如三成以上,而且症状一样,那就很麻烦了,等于大批人尤其是中年人要丧失劳动力,青年人也会元气大伤,老年人更不用说了。

要是再感染率很低,10%以下,关键是症状很轻微,就像普通感冒一样,那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会降到比较小的地步了,当然这排除了心理因素。

再继续说对经济的预测,我之前也提到经济三关,第一关是疫情第二波的影响,第二关是接着劳动力大批丧失提高劳动力价格,第三关就是要在汇率稳定和劳动力价格提高的基础上提高物价,这三关是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危机中的机。

中国经济到了现在这步,疫情转向,各地提出开放增加出口,给了人一种感觉,就是90年代大下岗那招又要来了,压低劳动力价格,增加出口,这是当年被证明成功的一招,假如路径依赖的话,说不定真的会选择这招。

问题是,时代不同了,就拿98年来说,我们的gdp是世界第七,是日本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九分之一,他们漏点东西出来就可以让我们的出口数据飞跃发展,到了08年,我们已经接近日本,但是依然是美国的三分之一,我们选择和美国绑定,依然可以快速发展,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体量是美国的三分之二,和欧盟相当,是日本的三倍。(因为日本汇率的暴跌,只怕今年差距搞不好更大,)现在指望出口来支撑我们的经济已经不现实了,我们的体格已经太大了,靠出口已经行不通了。何况经济全球危机已经很明显,全世界都在收缩,美国也在加速脱钩,这一点中国也很清楚,习出访沙特,和俄罗斯会谈,都是在加深资源国的关系,而对于西方各国,我们需要的他们已经给不起了,这一点各国高层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这次开放是很明确的,一是对资源国的开放,二是对高水平外资的开放,不会存在什么随便一个外资来就夹道欢迎的地步了,而且目前看,美国日本也不会来什么高水平的外资了,脱钩已成必然。

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外来资源维系我们的经济,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依然是我们大量需要的,这是重点。

不过,在这个基础上,内部经济发展才是关键。这次疫情放开的同时,很多原本的经济政策开始松动,比如对教培,对房地产对互联网的限制都放开了,尤其是房地产,很多人都惊呼是180度转弯,认为政策变得太快了。

问题是真的变得太快了吗?其实对教培的打击,对互联网的打击是很有针对性的,从一开始就很明显,不是要干掉整个行业,而是要清洗一遍,重新整顿,比如说教培,看上去大批互联网教培机构倒闭,但同时大量的线下教培尤其是小型教培没有影响,一直在进行,而且在去年下半年,许多教培公司又重新招人了。

互联网也是如此,比如今天新闻,马云让出了对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显而易见的是,这两年不是要干掉整个行业,而是定点爆破罢了。而现在明显就是定点爆破完毕,自然就重新放开了。

房地产也是如此,虽然房价过高被人弊病已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房地产真的就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

其实我们算算也明白,要搞内需,无外乎那么几个,吃穿住行医通讯,其中通讯这几年已经基本饱和,除非居民收入大涨,大家都有钱把中低端机更换为高端机,否则市场有限,但是我们目前芯片还没完全起来,高端市场做起来也是便宜了苹果和高通,所以在没解决芯片问题前,这个市场是不会做太大的,

行的话,我们在之前几年汽车销量确实是一大增长点,但是现在我们的产销量已经是世界第一,比美国日本加起来都多,要知道美国日本加起来也有四亿多人口,我们也就是他们的三倍,而我们的人均gdp是日本的四分之一稍多,美国的六分之一左右,而且我们的销量已经有所下滑,也就是在人均收入增长之前,销量再想突飞猛进不太可能了,而且随着保有量大幅增加,趋势会更明显

不过新能源车的崛起在这点上是个惊喜,国产车在新能源车上基本上压倒了合资车,我们在这块吃到最大的蛋糕是必然的了。

吃和穿则涉及基础物价和人力成本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只要钱够多,谁不愿意天天吃吃喝喝多买几件衣服,

而医疗既是产业也是福利,你要学习美国医疗产业化也可以,但是要么削减医疗福利,最终人民不得不储蓄防大病,消费受到影响,要么就是政府承担起来巨额开支。

说到底房地产还是最容易着眼的增长点,别看我们人均面积不少了,但分配上不均衡,房屋质量很多也一般,许多房子已经过时了需要更换,而且我们的房子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实大多数人目前的房子,过段时间都必然过时,需要更换。

而且房子的更换或者装修都会带动大量产业,建筑装修就不说了,换了房子家电家具怎么也要购置几件,房子大了原本买了没地方放的东西也可以买起来了。所以不管哪个国家,房地产确实都是支柱产业。

所以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在于房地产的价格过高,炒房才是问题,假如房地产价格稳定,预期稳定,大家都买得起换的起,大家都换房买房,自然房子会带动周边产业,但是房价都高居不下,可是买了之后空置等待卖出套利,那自然无法带动一系列产业。

目前看,房价大幅度下降也不符合地方政府的需求,所以为了稳住房价,但是又不使房子成为年轻人的门槛,建造公租房就成了必然,尤其是那些拼命拉人的城市,他们知道人口流入才能稳定房价,但是刚毕业的年轻人是肯定买不起房的,而建造长租房稳定他们的预期就成为了一种选择,而且公租房的收入对于无法征收房产税的城市也是一种财政补充。

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能彻底突破所有的一切呢?增加内需呢?自然是有的,前面提到所有的需求突破都是一点,老百姓的收入增加,劳动力收入增长,物价也温和上涨(低于劳动力收入增长),汇率保证稳定,自然会导致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自然也有钱买车买房换手机,

内需内需,你要先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他们才会有需求买东西,有了需求国内市场做大了,很多国外的事也就好办了,就算和美国乃至西方脱钩了,我们的市场对于各国也是一个选择。

这些东西其实都写在大会报告里,共同富裕,增加劳动者收入,高层看到了这点,要跨过发达国家这道门槛,提高劳动者收入,不走廉价劳动力的老路,这是必须要做的。

但是怎么操作就是一个关键了,步骤也是关键,比如是选择提高粮食收购价,让农民先有钱了?进行消费,先提物价再提收入。

或者先提高最低工资,或者增加福利,比如让疫情在家休息的人享受福利,而企业主面临劳动力变相短缺,不得不提高工资招人,让大家消费再提高物价?

或者选择农村这个最后的突破口,打破城乡限制,让资本洪水下乡?

还有就是继续玩15年的棚改货币化,拆了旧屋造新房,强制性制造需求。

在未来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玩法,一些资本也会路径依赖走走老路,但是要想跨过目前的这道门槛,提高劳动者收入这一条是必须要进行的。

通宝推:chuchong,菜根谭,东山之石,不如安静,外俗内正,黄序,白玉老虎,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原创】补充一下,未来经济的最优选 -- 补充帖

未来经济怎么选择,还是要看上头的老爷怎么安排,但是有点是可以确定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体量太大了,我们就算是美国亲爹,也供养不起我们了,而且中美脱钩已经成为必然。

在这种情况下,那就需要转换思路,提高劳动力收入,从出口导向转为进口导向。

怎么说呢,之前我们是生产大国,生产的东西都是外销,我们虽然进口资源,但是大多数都是来料加工,我们赚的是加工费,现在已经渐渐转变了,我们原来外贸依存度从06年开始就一直下降,是我们进出口下降了?当然不是,我们进出口一直在增长,只是内需增长了。说到底一个大国尤其是我们这种体量的大国要发展还是要靠内需。

虽然我们内需发展了很多,但是还是太少了,很多商品,我们依然只能外销,明知东西是好东西,但是最终只能出口,还是内需发展不足,其实本质上就是劳动力收入低。

劳动力收入低,也就是一般工薪阶层收入低,大众消费品就有限,很多商品只能外销。

举个例子,在华为被美国打击前,国内的高端手机基本上是华为和苹果两分天下,两家的销量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总体而言,国内还是中低端手机占据主流,华为每年都在欧洲先开发布会,就是因为欧洲消费能力比中国强。(美国不许华为进入)而假如收入上去,这些中低端手机用户转化买高端手机,那这个增量是多少?

各国的预测我们在未来十几年到20年的GDP要超过美国必须是GDP翻倍,在我们人口不可能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就是人均GDP翻倍。

而要超过美国的GDP,我们的内需市场也必然超过美国,在这种情况下,以我国为中心启动一个循环贸易圈就有了可能。

也就是说,以我们的内部市场为核心,将靠近我国的主要贸易国都吸引在我国身边,互通有无,资源和生产都在贸易圈内部流动。我们作为核心,将来自各国的原材料吸纳进来,再生产或者分配出去。

这一切其实早有雏形,从我们组建金砖五国。(除了我国和印度其他三国都是原料出口大国,印度其实也是)到一带一路,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有极其重视的进博会,都是为了组建这个贸易圈。

一号同志出访中东,和俄罗斯传出的流言,最近屡屡提到的要和发展中国家做生意,其实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因为要完成这个目标,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其他不缺或者可以达到,但是资源是最稀缺的。

自然,组建这个贸易圈之后,是像美国那样以美元为中心定期吸血呢,还是共同繁荣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是要完成这个贸易圈,有三点是必须做到的,一是高端产品要解决,不然贸易圈出来了,高端产品都是依赖西方,那不是纯粹为别人做嫁衣?所以中国一直要向高端工业前进,而美国阻碍你攀科技树,核心就是这里。

二是加强贸易交往,增加贸易依赖度,关于这点不用多说,西方都意识到了这点,开始逐步脱钩,而我们则主抓东南亚,我们已经多年和东盟保持多年贸易额第一了。

三则是需要增加进口,就拿我们和东盟贸易来说,虽然保持多年贸易额第一,但还是高额顺差,短时间还行,长期看是不行的,要让东南亚各国站到我们这边,就要增加他们的进口,至少达到贸易均衡。至于赚取超额利润可以通过透支和我们货币在贸易圈的优势。(假如建立以我们为核心的贸易圈,人民币的优势地位毋庸置疑。)

当然这三点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也是正在做的,假以时日就可以做到,但是下面我说的三点才是最难的:

第一点是最核心的,劳动者收入提高,而不是单纯的资本提高,这点我已经强调多次,无需再强调了。

第二点就是要有保证自己贸易线的能力,比如现在的情况,我们虽然一步步在做,但是台湾都没拿回来,你让东南亚各国怎么会不起异心?东南亚都搞不定,中东南亚再更远的非洲怎么解决?一个不能解决贸易安全的国家是什么都解决不了的。所以台湾问题决定了未来国运,是一点都不错的。

另外我们即便解决了台湾问题,要保证我们的贸易航线,我们的航母数量和军事基地数量也要上去,就算我们不干涉内政,总要保证贸易安全对吧。

第三点也是最头疼的一点,要建立这么一个贸易圈,那么肯定不能独占全部产业链,有部分产业链要出去,比如劳动力密集产业,我们人均收入上去后肯定是无法维持的,那么这一部分的就业怎么解决呢?西方的做法是福利加第三产业就业,实际上就是在吸纳外部资源构建一个内部循环消化圈。

而这种构建也有两个玩法,一个是欧美的低资源价格的玩法,(也就是原材料,油价食品之类便宜,加工人工贵)一个是日韩那种拉高原材料价格,或者完全依赖外来资源,高人工的玩法。

两者实际上是一样的,就是通过高额的劳动力价格吸纳人才和资源,举个例子来说,低劳动力价格和高劳动力价格同样的服务不同的价格,前者剪个头发10元,后者剪个头发40元,那么前者的有点水平的托尼老师肯定会向后者地区跑,让前者的理发水平处于低端,换成医疗和科技更是如此。

此外,高额的劳动力价格是占了资源的便宜,因为劳动力价格是可以不一样的,同样的托尼老师的服务,不同的地区完全不同,但是资源是全球定价,尤其油价,国内很多人抱怨,什么明明是发展中国家,为啥物价还比发达国家贵,比如油价食品价格,很多自媒体也热衷于寻找各国的物价比较。这就是典型的不明白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就是在这点,油价食品这种全球定价的大宗货物,是很难做到某国有大差价的,比如中国要是某个商品价格极高或者极低,都会造成大量的走私贸易,所以在原材料全球定价的背景下,劳动力价格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最大的区别。

发达国家的托尼老师一小时劳动能买到的原材料肯定是发展中国家托尼老师一小时劳动买到原材料的数倍,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就薅到了很大的羊毛,而劳动生产率越是提高的产业,发达国家薅到的羊毛就越多。(当然劳动力价格差别又涉及到地理大发现,金银流入和金本位制度的历史,这里就不多展开了。)

当然这里有个问题,固然发达国家薅到了资源和人才的羊毛,但实际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国民也是普通人,服务也就是那样,那这个劳动力价格怎么维持呢?

其实就是依靠第三产业内部消化,举个例子,中美同样一个小镇,所有的条件都一样,假设他们不和外界进行贸易,自产自销,自己为自己镇上的人服务,原材料价格也一样,但是劳动力价格相差五倍,那么你们觉得中美两个小镇老百姓接受到的商品和服务会相差五倍吗?当然不会,应该是完全一样才对,但是在统计上两者就是相差五倍。

也就是说,虽然劳动力价格相差很大,实际上大多数劳动力的服务都用在了自我内部服务上了,这点不管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这样,但是发达国家的优点就是能薅到资源的羊毛。(你们也可以认为是金融货币上的剪刀差。)

美国日本都如此,我们没有欧美的那种人均资源,人口数量又不能完全依赖外来资源。所以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地区是一种低水平内部循环。

怎么说呢?就是一部分地区的资源价格是很难做到很低的,但是人工收入不低,也就是说,构建这种经济圈后,中国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会发现自己的收入不低,要去发达国家打工或者高收入地区打工收入高一些,但是性价比还不如在本地,(指的是普通人)本地产业不多,都是一些依托本地才能发展的产业,没有大的工业,只有小工业和第一第三产业。

总体而言,就是未来肯定不需要那么多工厂和工人了,大量就业要进入第三产业或者干脆养起来,比如政府招收大量人手做社工,服务老年人弱势群体,这也是一个大趋势,劳动率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注定生产工人会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要心急火燎的说没工人了,赶大家进厂,这只会压低劳动力价格,而是应该想方设法制造甚至创造其他需求,吸纳掉多余的劳动力,这才能提高劳动力价格。

而这点就是政府最难做到的,目前看政府还是过于依赖第二产业的发展,没错,我们是需要大量的工程师和工人,但是要用高收入吸引他们进厂,而不是用鞭子赶着他们进厂,而进不了厂或者被淘汰的那批人,我们也应该尽量让他们进入其他产业,而不是想着压低他们的收入,削减福利,让他们进劳动力密集产业甚至血汗工厂。

通宝推:天河行,wild007,journal,chuchong,颐颢山庄,途人,外俗内正,贼不走空,审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