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为什么曾国藩不造反?及清末民国战斗力鄙视链 -- 狂草舞茅

共:💬705 🌺9643 🌵11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续2

这里我摘录一些网络资料: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为了垄断对外贸易,广州众商行从自身利益出发,共同联合组织起来,成立一个行会团体,即所谓的"公行",并订下行规十三条。这个“公行”,就是十三行的由来。后来“成行成市”的行商比较著名的有十三家(初时亿徽商,闽商和粤商为主),而懂外语的同文行的潘振承则是他们的首领。

其实,“十三”并非定数,盐商、铁商、米商、糖商、丝绸商、陶瓷商、烟草商、典当商、布商、药商各种买卖都聚集在这里。同时,海外列强美、英、法、荷、瑞等国的商馆也聚集在这里。

到1757年,乾隆皇帝颁布上谕,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清朝的对外贸易便锁定在广州十三行。十三行口岸,位于珠江边上,洋船聚集,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到和珅管内务府的时期,十三号更号称天子南库。成为乾隆的钱袋子。

小时候喜欢从沙面到上下九 ,有一家书店附近竖着一块非常不起眼的小石碑止步石碑上书,达摩在此登岸。实际广州成为商埠的历史,远长于上海。但是,广东自古地处中原偏远一隅之地再加上唐宋广东还是官员流放的地方。经济上远比不上江南。所以,当乾隆合并几大对外口岸于广州强化闭关锁国政策后。广州借助历史机遇在一系列的创新中腾飞。比如广东出口海外大宗商品之一佛山瓷,国内可能不出名,清代佛山瓷在海外可以不亚于茶叶丝绸的畅销商品。

关于十三行,多数人的直觉会有很多,比如世界首富,比如鸦片。这里梳理下直觉背后的细节。一般说的十三行实际是两部分组成,既1737年到1822之间的行商全盛时期,和之后到 1842年时期。要系统的介绍十三行始末,现在手里没有完整的资料。我试着梳理一下具体内容。在乾隆颁布四海关合并粤海关之前的十三行,比较杂乱。但是大体后世称十三行为天子南库的格局却是在那时候确立的。我们需要知道一些事实,既然十三号是皇家内务府督办的对外贸易垄断商行。网络上那些杂乱的信息,比如十三号一度占清朝税收 40%,基本不可信。还有后面一些类似的谬误,我夹叙夹议。十三号全盛时期,有潘,卢,伍,叶四大家族。他们中佼佼者,是潘姓的潘有度和伍姓的伍秉鉴定。这里说一个当时的习惯,因为潘有度出身庶吉士伍秉鉴捐了三品顶戴。而外商多以某官作为对十三号总商作为尊称。所以,网络上的谬误之一,是把外商作为尊称的潘家的潘启官和伍家的伍浩官作为真实的名字。而且,潘启官和伍浩官一样,在 十三行时期实际是代代这样叫的。潘启官和伍浩官各传了三代。潘家在 十三行时代前后85年基本贯穿终始,就经营时间谁也没潘家长。甚至,后来作为世界首富的伍秉鉴家族起家也是从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从潘家的同文行独立出来后开始的。具体内容后面说。我们回到潘家,在英国打开茶叶销路的是潘家的同文行以及同文行关闭后重开的同孚行。潘家开始衰败后,伍家在东印度公司扶持下 迅速做大。随后生意边际中美和英国殖民地。这里写一个插曲,当年美国独立战争起因的 茶叶事件。实际是,波士顿走私集团,面对来自印度的产业冲击引发的。这里的茶叶主要是同文行的。潘家经营风格和伍家有鲜明差异。潘家有明显的官商烙印,这点和潘有度出身庶吉士有直接关系。潘家喜好结交士大夫和官僚,后来潘家经营逐步没落与此不无关系。伍秉鉴除了捐了一个三品顶戴外平时主要和洋商与十三行的行商交往,是更纯粹的商人。也因此种下了伍家衰落的因由。这里按下,接着夹叙夹议。

从1757年四海关合并粤海关到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有人统计过,整个十三行在此期间,对中国输入白银4.2亿两,在今天叫贸易顺差而从康熙年设粤海关开天子南开始到1842年打开国门十三行没落。中国对世界贸易顺差总共近5亿两。其中80%顺差来自粤海关独大期间。这就是垄断贸易的底气。1819年,有外商统计 伍家的家产,值银元2600万元。(注粤海关输入白银以银元为主,银两和银元在 1820年代的换算关系我没找到。但是网络讹传,伍家资产相当于清朝每年税收这个应该是银两与银元的误传)随后,在 1821年伍秉鉴因故被道光皇帝拿下了三品顶戴并失去的十三行的行首位置。第二年,十三行发生了一件标志十三行盛极而衰的大事。十三行及广州西关一部分大火。这里我梳理一个我此前也有谬误的地方。十三行,一开始设置在广州城外不假。但是,外商下货多在黄埔。盖因黄埔到 广州十三行这一段,暗流多礁石多不适合大航船同行因此,外商多在黄埔下货在更靠近广州城的 十三行交易。看资料介绍,这也乾隆撤销其他三海关的原因之一。四海关,只有粤海关 洋船可以直达州府腹地。其实早在1637年那会,标志性的英国军舰海上君主好,不仅是第一艘装备火炮过百门的军舰,也是第一艘 吨位超过1500吨的英国主力战舰。到康熙开四海关那会,英国即将和荷兰开战,积极备战的英国甚至已经发展出了3500吨的战舰。不如此,无法解释 乾隆的小心翼翼。回到1822年十三行大火,损失多少无法统计,但是根据外商记载。十三行一度烧融化的白银流出两里,预计损失白银 4000万两。那之后,十三行为了恢复元气,逐步开始了一个近现代让国人深恶痛绝的贸易,鸦片贸易。

好,我们回到财政线,把时间拨回到乾隆年。到四海关合并至粤海关那会,乾隆二十二年的清朝也到了极盛阶段。不管怎么计算乾隆时期满清政府的税收峰值,不管是2900万两说还是 3200万两说,那之后满清的岁入是逐年递减的。我看到的记载中到道光初年,满清岁入还是 2300万两但是扣除各省开支和赈灾拨款,归满清中央 支配的财税不到800万两。但是在扣除历年亏空的补偿,三百万两都不到。说到这里,看的人奇怪。即使到道光年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输入那么多白银,钱去了那里。

其实有关十三行的记载之一有这样一段趣闻,大致是嘉靖皇帝有一次说,其他钱可以不要,十三行上贡的槟榔每日不能少。说到这里,我要梳理的是,清朝的国家税收和作文天子南库的皇家海关收入要分开。满清的主要税收分三块,一个来自常规的钱粮税。一个来自盐税,最后来自包括崇文门在内的20大关关税。这三者占了满清国税收入的80%。乾隆年人口真正突破了明朝两亿的上限达到了3.2亿。我和朋友对满清的争论这里先说个线头。就是满清对周边疆域的控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重点之一是真正意义上把 新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此前,中原各王朝对西域有效控制基本不到70年。即使是元,河西走廊开始向西都是察合台系诸王。在忽必烈时代察合台诸王就支持阿里不哥甚至在蒙哥时代。蒙古第一次大分裂,就是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诸王和术赤系诸王同盟托雷系诸王的对峙。同样,即使到明代我们的南部疆域还局限在成都到乐山一线,再到贵州还是杨应龙之乱后开始有中央插足的。直接把我们南方边境推进到横断山脉一带,还是清朝时代的事情。我们今天控制周边所有制高点的格局实际奠定在满清。这里我结合我们内部的争论,不要神话满清之余。承认满清对我们疆域现状的功绩,也要厘清怎么搞的。我今天在讨论中是这样说的。吐蕃全盛时代,人口是唐朝人口峰值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之间的样子。对比全民皆兵的吐蕃帝国,就局部动员优势唐在吐蕃和西域方向对吐蕃是有劣势的。但是到满清和准格尔对峙的康熙雍正时代,中原人口逐步恢复到2亿到3亿之间。到乾隆反推准格尔那会。西藏全境人口三百万左右。其中,准格尔因为向东扩张受阻。从策妄阿拉布坦开始就不断向青海西藏渗透。甚至因为,康熙支持的拉萨汗受策妄阿拉布坦诱惑与威逼,迫害诗人达赖仓央嘉措在青海湖边自戕。整个前后藏地区不久就爆发反对拉萨汗的全面内战。这次高原内战,直到准格尔覆灭还不能有效平息。我今天对此总结就是,满清对周边的开拓建立在三个基础之上

1.人口绝对优势和生产力发展之上的综合国力,叠加清代康雍乾特有的韧劲。活生生耗死周边所有对手。

2.结合对江南的重税,有效调动全国综合国力。

3.火药的运用。这里补充的例子有一个可能引起楼主的不同意见。我看到的一份资料说,乾隆对准格尔决战。战备上,神机营为齐射准备的药子多到1200多万发。并且用更轻便的速射炮破准格尔的驼城战术。

上面大白话就是利用综合国力优势和火器优势对周边平推。其中不只是在对准格尔作战,对大小金川作战,十年征战耗银2000万两,叠加使用开花弹对碉堡群逐个破袭的平推战术。后对缅甸的战术也基本如此。某种角度说,火药战术就是堆钱的战术。满清对周边的优势,在乾隆那会实际是提现在持续作战消耗能力的财税之上的优势。

在乾隆三十二年,乾隆自查自乾隆十一以来的盐引账目。发现,有大约一千万两不知去向。乾隆急令户部复查,户部主事也奏称查无此事。把账算清楚后的乾隆帝,震怒不已,当即密令江苏巡抚彰宝前往扬州查办此事,只是彰宝这一查,结果却让乾隆帝惊心。二十年来,两淮盐运使预提盐引收入高达一千零九十余万两,除去历年置办贡品和盐院各项开支的四百六十七万余两外,竟然还有六百余万两的银子没有入库。(盐引收入,一部分归国库一部分归内务府,所以才有前面说的乾隆自查)盛怒之余,乾隆下了一道圣旨,不仅要追查自乾隆十一年来历任两淮盐运使所贪之银,还要扬州盐商补缴这一千余万两的白银。这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将全部罪责独揽其身,他就是被乾隆引为知己的扬州盐业总商之一,御赐布政使之衔的江春。此后,乾隆对两淮盐案高拿起轻放下。责成盐商分十年还清,实际江春这笔钱一直还到去世。其中,乾隆三十四年和乾隆五十年两次从内务府拨款给江春经营。但是这对盐引亏空依旧于事无补。那之后盐引制度接近废驰,不过彻底禁绝盐引制度是道光十二年的盐法改制。其实从盐引制度的背后,我们看十三行和清末改革之前的满清财税是一样的。楼主曾经提示过,在江南满清贵族和江南士绅构建了微妙的分赃同盟。尤其在乾隆之后。嘉靖在乾隆去世当天就急匆匆诛杀和珅。虽然嘉靖抄家和珅得了十亿两白银。但是那以现金,和在册房地产商铺为折算。而且房地产和商铺以北京周边为主。以和珅之能,在十三行在江南的生意大多去了那里。和盐引案类似,去了分赃同盟手里。及至咸丰登基,在白莲教起义方灭(前后耗银两亿两),太平天国蓄势待发的那会。据说记载,完成登基仪式的清朝国库能动用的存银不过五十万两。(登基一部分钱还是借的 )

怎么办

(待续)

通宝推:楚庄王,田雨,狂草舞茅,林三,青青的蓝,桥上,驿寄梅花,西电鲁丁,凤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