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年前瞎扯 -- 胡里糊涂

共:💬90 🌺615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宣统年间的收入主要是海关

在咸丰末年,关税只有四百九十余万两,到了同治末年达到一千一百四十余万两,光绪末年更是达到了三千二百九十余万两,占据财政收入比重的20%-30%

第二是厘金

厘金就是清朝的商业税,太平天国时期为应付军饷的不足,向商家进行征税。在咸丰三年(1853)开始征收,就是商人从事商业活动都要征收税。

由于晚清的对外开放与通商口岸兴起,这也吸引了一些农民到城市里经营小手工业者、从事商业买卖活动,间接也刺激了商业发展。在咸丰三年(1853)开始起征,开始征收厘金,也是清朝的主要财政支柱之一。

在同治年间厘金每年就能有1360万两上下的收入,最高可达1963万两左右。如此高的财政收入,一方面可以看到清末商业的繁荣,也另一方面也看到清政府对民间商业活动的盘剥,清末,在各地设各种商业局和卡来征收厘金,几乎“无处不卡,无货不税”。

当时商品之间的流通,也要交很重的关税,也就是厘金。起初厘金关税仅仅为1%,但是到后期不断提高,许多地方在5%-10%之间。如在同年初年,上海的油、豆饼的厘金税率比咸丰十年(1854年)增加了十余倍。厘金财政收入以极高速度发展,在晚清征收三十年后,占据财政收入总额的将近20%

第三是铁路

刚开始,清朝廷认为修建铁路破坏风水,不肯修路。但是在甲午战败之后,清朝廷才发现,在战争中由于没有铁路、援军、物资等后勤补给只能依靠马拉车推,贻误战机。

于是,晚清政府在全国各地广泛修建铁路。之后,大清官员也发觉铁路能使地方财政收入急速增加,所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尤其是1906年通车的卢汉铁路,去掉借款利息、成本,每年还净赚三百多万两白银,这还不算各地火车站所带来的商税收入。

于是,铁路成为清朝官员的香馍馍。在经济利益驱动之下,从讨厌铁路到疯狂修建铁路,并且也把一切地方路权卖给民间资本,允许私人企业修建铁路。但到后来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清朝政府在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将民营铁路和路权全部收回,由此引发保路运动,这也成为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导火索之一。

在1912年1月初,清廷度支部公布了1911年财政收入:30191万两银子,这是个封建王朝财政收入史无前例的数字,喜破三亿大关。

可是,就在一个多月后,即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逊位,至此,清朝268年对中国统治由此也结束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