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三月里的小雨 -- 燕人

共:💬49 🌺285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今天你说的“福佬沙文主义”是一种报复性反弹 -- 有补充

1949年逃往台湾的外省人总数约120万,占台湾人口比例比较小(至今没有哪一年超过15%),但是长期盘踞岛内军政大权,非常类似于满清入关。

在日本殖民时代,日本一方面通过“国内延申原则”,将日本国内的司法体系,大部分移植到台湾,以示台湾人与日本人是平等的,从而笼络台湾人;另一方面,则将台湾亲日人士的子弟赴日受高等教育的领域,仅限于农业、医学,以便日本人在台湾能方便统治。

因此,外省人入台,一方面带去了大量资金、设备,更重要是带去了人才,填补了日本人走后的空白。二二八是大棍,“台湾社会需要专业人士来运转”则是胡萝卜,双管齐下,本省人是认命的。所以台湾在小蒋时代,是“五族共和(外省族、本省族、原住民族、日裔族、留美族即海外立委)”。

由于本省人占比太大,外省人不得不让渡基层的乡民自治权,这一方面造成了台湾特有的“桩脚代理”(地方黑恶势力的乡贤代表一个居民点的投票居民,整体拍卖选票,价高者得),从而是后来民进党能翻天的基础。另一方面,大量B to C的商业和工业企业,尤其小企业,不得不由本省人来创办,因为面对的消费者,3/4以上是土鳖,不会台语的外省人吃不开。台湾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口的70%以上,你自己算算。而国民党始终不敢触碰的问题,就是闽南语。无法消灭闽南语,台湾省籍对立是不可能消除的。

1980年代末,台湾中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甫昌列表对比了台湾最重要的2200家企业,2/3企业的老板和他雇佣的中层是同一省籍的。其中本省老板,用的经理级,92%是本省人或同乡;外省老板的,62%雇佣外省人。其中再极端点的,79%的本省人老板,和34%的外省人老板,身边亲随全部是同一省籍的。这其中又细分,本省企业有“台南帮(老大是统一集团)”、“嘉义帮”等,外省有“江浙帮”、“山东帮”、“河北帮”等等。

这种情况后来有所淡化,而淡化的主要动力,是大陆;次要动力,是时代进步。裕隆企业在1953年初创时,因为是机械制造企业,台湾社会上,本省人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只能从军队(尤其是空海军)退伍军官中招收,企业本身从而成为“江浙帮”的一员。改革开放两岸交流后,时任裕隆汽车副总经理的徐善可回忆说,当年台湾社会上确实有省籍对立问题,但他去了大陆几次后,就再也不担心了。因为到了对岸,你就是呆胞,大陆对台湾社会现状,长期不愿意越过国民党的头顶去深入了解,老是把呆胞看成铁板一块,这间接助长了本省势力。因为人口比例摆在那儿了,岛内所谓族群融合,最后就是蓝营团灭。

同样的,既然台湾的企业群体始终二元化,台湾的演艺圈也始终二元化,既有国民党传统上一直培养的对外招牌/德艺双馨,也有本土群众拥护的下港台语土鳖----这两种大外宣、大内宣截然不同的画风。当然这种现象在内地,今天也有,鱼丸丸大长腿英文溜吉他狠,任你是19K金,就是红不过塑料材质的“天王盖地虎,提莫一米五”。

通宝推:acton,独草,燕人,南宫长万,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今天的台湾,就是小型的武昌首义 -- 补充帖

占多数人口、长期被欺压的主体民族,终于有机会“驱除鞑虏”了,国际大气候摆在那儿了。鞑虏其实已经水到了一塌糊涂,能被和平驱逐,交出紫禁城,当个二等国民,是愿意的,怕就怕你抄家。所以鞑虏赶紧去漠北王庭,求大汗续命则个。

这就搞得美国看不懂了:你丫个鞑虏,特么明明是我养着的,怎么会跟那边,好得让我很不舒服呢?你到底是谁的带路党?

鞑虏理直气壮地回答:宁与北洋,不与家奴。谁替我干翻这帮缓则,我给谁带路。要不您抢先截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