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应该成立一个 运十 版面,和 新冠 一样。 -- nanimarcusboy
我个人觉得,在那个时代,这219人敢于署名直面麦道,抨击麦道,也许有人没看清楚,但是一定有人就是坚定选择!
吴苕溪和赵国强等是排在前面的啊。
不要化巨额外汇去组装DC-9超80,建议在运十基础上发展我国的民航工业
一、 引进DC-9超80是怎么回事?
1979年初,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为了推销DC-9超80,提出由他们提供零、组件,由中国组装50架,用于中国民航。经过五年多谈判,目前的结果是中国付出近六亿美元的代价,在上海建立一条到九十年代初组装二十五架的生产线。由美方提供发动机,全套成品和机体零、组件,组装“中国制造的DC-9超80”,供中国使用。平均每架约2300万美元(包括附加费用)。这样一个重大项目,自始至终是少数人搞的,广大技术人员无权过问。
二、 不能笼统地把DC-9超80说成是“八十年代的先进产品”
1、 就飞机机体而言,超80是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DC-9系列的挖尽潜力的产品,没有什么先进的地方。其设计水平与运十、波音707大体相当。
2、 发动机比运十、波音707所用的JT3D-3B或7耗油率小5%,噪音也小。但比八十年代先进发动机如CFM-56还差得多,耗油率高15%,噪音也大(CFM-56国内已有,就在上海,运十改型可以采用)。
3、 其它电子设备、成品等比较先进,但这些都是外购件,道格拉斯公司是转手买的,我们也可以买。
三、 花高价引进我们的长处,不值得
设计生产飞机机体,正是我国航空工业三十多年的发展所取得的主要长处。花五、六亿美元引进这条(麦道飞机的)组装生产线,实质上是用高价引进我们已掌握的制造飞机壳体的技术。而我们短处如发动机、电子设备等,仍旧要靠买,并没有因为引进这条生产线而解决问题。
据预测,到本世纪末,民用航空事业需要的飞机折合成150座级飞机大约是300架。组装25架不到需要量的1/10。
如果都要靠买,按每架2500万美元计算,就要75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210亿元。如果在运十基础上发展,每架价格约5000万元。300架则是150亿元,节省60亿元。 引进生产线的谈判,从1979年算起,到九十年代初装好最后一架,历时十几年。耗用这么长时间,还要化五、六亿美元,如果在运十基础上发展,完全可以搞出更多、更好的飞机。
有人说,只有引进DC-9,才能和道格拉斯公司搞联合设计。其实这很可能是一厢情愿,即使勉强谈成,也只能取得对其部分软件的使用权,却无法培养出一支完整、全面的设计队伍。如果在认真总结运十研制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继续自己民航机系列的研制,我们的设计水平就可以前进一步,和世界水平差距就可以大大缩短。
上海的民航工业,在引进组装生产线后,很难再上自己的研制项目。
所以,对这一引进项目的决策,将对刚有了一点基础的我国干线民航工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不利影响。因此恳切希望慎重决策。
四、 引进先进技术,在运十基础上继续发展,是解决我国干线飞机最合理的途径。
1、运十是一架好飞机,这已是三年多来试飞特别是连续几次飞成都——拉萨的实践所证实。
2、运十特别适合我国的地理特点,比国内现有的外国飞机(如波音707,伊尔62)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3、运十飞机的研制成功,说明我国已具有自行设计、制造大型喷气式客机能力。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美、苏、西欧联合体)能研制这种飞机。所以运十一上天,就受到世界重视。日本现准备与美国波音公司合作,研制新一代150座的喷气式客机,因此十分关注中国对运十的决策。从这个侧面可见,对运十机发展,作出正确决断何等重要。
4、应该象造船工业那样有选择地引进。在运十基础上通过选用先进的发动机和电子设备,采用先进技术等手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比较少的资金研制出接近国外八十年代水平的先进飞机(注),从而使我国民航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幅度缩短。既出成果,又出人才。反之,如果撇开这一成果,另起炉灶,则过去的成果和付出的巨额学费将付之东流;原有的技术骨干无用武之地,坐等老化(大部份人已四十五岁左右),新同志难以得到锻炼,所以势必后继乏人,本世纪内很难再起!
5、运十沏底下马,专用的工装、材料等将有巨大损失;如果继续干下去,恢复和形成运十批生产线,所需投资并不太多。更何况,在这基础上发展,形成我国的民航机系列,可以解决民航机立足于国内的问题。反之,一味靠买,何时才是尽头?花了更多的钱,还摆脱不了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6、运十还有发展军用系列(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军用运输机,侦察机等)的巨大潜力。经多次论证,已证明运十是改装成上述空军急需机种最合适的候选机。如运十继续发展,对增强我国军事力量有重要意义。
7、要在运十基础上继续发展,必须改变民航对国产飞机的不信任态度。这种不信任主要来源于对运十的不了解。如六届人大代表,运十首席试飞员王金大同志为代表的机组来自民航系统,由于他们长期参加运十的研制,对它了解了,评价就很高,他们竭力主张在运十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民航应加深对国产飞机的了解。国家也应制订相应政策,保护自己的民航工业。
现在,引进DC-9超80组装生产线的合同眼看就要提交最高领导部门批准,在此决定民航工业兴衰紧要关头,我们殷切希望:
1、暂仃(停)批准引进合同,发扬民主,组织充分讨论。
2、立即恢复运十生产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运十基础上继续前进。
上海飞机研究所吴苕溪、赵国强等219名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其中工程师173名)
一九八四年五月廿日
注:生产CFM-56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已表示对此有深厚兴趣,并愿意提供资金支持。可争取合资经营。
这是荣光,却被侮辱,嘿嘿。
3、 其它电子设备、成品等比较先进,但这些都是外购件,道格拉斯公司是转手买的,我们也可以买。
非得买外国器件,也是悲哀,呵呵。这是运十设计团队的妥协。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18 层
🙂这些人我还是见过一两个的,不是马凤山那个级别的 3 桥上 字0 2023-03-06 01:13:22
🙂是上飞219工程师里面的人么? 1 真离 字39 2023-03-06 05:49:32
🙂是我的长辈 2 桥上 字57 2023-03-06 22:48:19
🙂好吧,赞一下。上飞219工程师上书内容全文
🙂妥妥的文革余孽啊 19 qq97 字526 2023-03-07 00:42:46
🙂致悼,王小谟同志去世了! 2 真离 字26 2023-03-07 19:42:54
🙂当时运十团队估计不知道凳早在80年就要运十下马了。 3 乾道学派 字107 2023-03-07 06:47:30
🙂你说得对,他们以为真是这种问题,其实,还真是这种问题 真离 字217 2023-03-07 01: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