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读萨老大《赤城和八九战车》有感 -- cima

共:💬53 🌺3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读萨老大《赤城和八九战车》有感

萨大文章中说“不过说到九一八时代的日本军工,个人认为还不是很完善,中国军队真的要打,日本未必有全面侵华的能力。以当时的情况,纵然要吃些亏,打出一个比较可以接受的停战条件至少比把东北整个儿丢了强,而且不是不可能的吧(考虑日本方面的补给线和动员程度问题,在第三地打中国不是它的对手,放进家门,日本方面也未必有必胜的把握,那时候日本人瞻前顾后的性格就该发挥作用了)。”

个人认为,九一八事变的结果,是日本数十年不断对东北渗透而造成的,并非当时东北军抵抗就能改变的。当然,这不是说不抵抗就是对的,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一枪未发而丧失大片国土,无论结局如何,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无法辩解的。

在这里,只是对“九一八是关东军自己的行为,所以东北军抵抗就能改变历史”的说法,报有不同的意见。

首先,日本的大战略,是“以朝鲜为跳板,经由东北,逐步吞噬中国”,这个大战略在甲午战争开始第一步后,已经实行了数十年,而当时日本的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就是一种完全为侵略作准备,片面发展军备,以战养战的畸形路线。可以说,东北对于日本来说,只有什么时间动手、怎么动手的问题,而没有要不要动手的问题。这和后来日本海军和陆军在“北上”还是“南进”,对苏还是对美开战的分歧是不同的情况。

第二,关东军和日本参谋本部方面的分歧,是激进派和稳健派的区别。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策划“九一八”事变,是认定1931年是使用武力进攻东北的极好时机,而反对日军参谋本部的“一年以后行动”计划,并不是说日军参谋本部反对占领东北。有说法认为九一八事变是关东军自行其是,不会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我认为这样不对,如果关东军当时踢到铁板,日本政府会放弃东北吗?不会的,日本只会进一步增兵,直至达到目的。这很可能也是关东军自行发动事变的原因——强行造成事实而把整个日本拉下水——结合日本下克上的传统、二•二六兵变中策划者把法庭变成演讲台,不求事成,只求明志的做法,我认为关东军很有可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一意孤行的。只是东北军一枪未放,使得日本捡了个大便宜。

第三,数据说当时东北军不但在兵员数量上占优势,在坦克、飞机等技术兵器上也占有优势,所以东北军抵抗的话,未知鹿死谁手呢。我觉得,中国当时和日本的差距,是在整个工业体系,而不在具体的兵器先进程度。众所周知,武器是要让人使用才能发挥作用的,武器买就可以了,但中国却没有能够培训使用者和维护者的技术兵器学校,东北军光有战车飞机,但是缺乏能够有效使用他们的“人”,更缺乏维修的技术力量。这个问题,到后来国军对日作战时一样的存在,中国的空军和战车部队都是棠花一现,原因就在于此。

第四,九一八虽然是只有1万关东军加3万朝鲜军发动的,面对二十多万东北军,似乎东北军占绝对优势,但日军是“先手”,有心算无心,再加上几十年的准备,对东北的情况了如指掌,这个“主场优势”,可不光是东北军的,因此能够迅速控制住战略要地。而中国方面,自从甲午战争以后就对日本抬不起头来,再加上中东路事件里刚被苏军敲打过,而日本打败过俄军,有“恐日症”一点也不奇怪。即使东北军奋力抵抗,估计也是使东北沦陷延后个把月而已,最后还是形成在长城一线日军停下来,国府求和,日本在华北获得渗透的空间,为进一步蚕食中国做准备的局面——不是日军不能打了,而是日本需要时间消化刚吞下的“蛋糕”。

PS. 我总觉得,当时中国军队(国军)对付日本军队,要有七对一的优势才有胜算,三个是上去打的,还有四个是鼓气的,但是要没有那4个鼓气的,三个中国兵马上就丧失勇气掉头逃跑了——军人的勇气和军事传统一样,也是需要时间和胜利的累计的。

那么,既然东北军怎么样也打不赢得,是不是“不抵抗”就是正确的呢?否!九一八虽然在长远上保存了东北军的有生力量,激化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使老蒋在对日妥协上的让步余地缩小,并为西安事变的发生创下了条件,但这些结果都是九一八的“非预期效果”,和敦刻尔克不同的地方在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保存实力,基本目的是为了反攻;而东北军的不抵抗,却导致了东北沦于敌手14年,还出了个“满洲国”。

那些鼓吹“因为弱小,所以需要发展——>因为需要发展,所以需要和平——>因为需要和平,所以必须投降”三段论的投降派,犯的基本错误,就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当然,也不乏手段(投降)就是目的,而高喊目的(抗日)才是手段的可能性……哦呵呵呵呵~~~~

通宝推:苍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