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推荐一篇神文 -- 海中山

共:💬84 🌺324 🌵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张捷这个视频出来以后,又有一位参与者发文回忆当时的情况

徐吉军:揭秘美国阻击中国爱国力量的套路

最近几个月,张捷老师评论联想的视频已经拍了好几十期,第五十二期谈知识安全问题,其中提到反对西方伪史同时也反对人为篡改历史。

在这期节目中,张捷提到2010年前后在《环球财经》杂志社的经历。当时汉唐正在环球财经任职,与张捷老师在同一个阵地战斗。

在这里,之所以用战斗这个词,并不是夸大其词,因为当时确实是为国家利益在舆论战线战斗。

张捷谈到,当时我们发了一组研究苏联解体的文章,重点是梳理苏联解体造成的损失,这组文章引起美国高度警惕,特意在香港组建了50多人的团队,设法阻止我们重要理论研究战略性文章的传播。

张捷老师提到《环球财经》2010年第10期 刊发的彭晓光副社长的重磅文章《走向质变的中美关系》。

这篇文章刊发后,汉唐亲手发布到天涯论坛,但是最终在网络上并没有太大的传播量,估计与美国的针对性阻击有关。

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后,彭晓光先生的这篇文章被网友找到,重新发布到网络上,引起热议。很多网友感叹:党内有高人,早就预料到了中美决裂,我们可以安心了。

汉唐有幸全程参与了这篇文章的研讨和产生过程。

说实话,这种涉及到中美关系重大论断的战略性文章,产生过程非常艰难。首先得益于彭先生多年的思想沉淀以及对中美关系本质的精准认知,还有对国内外形势的清醒认识,更有对国家利益的担当精神。

当时我们俩用了一个月时间探讨这个话题,晚上探讨到凌晨,直接睡办公室沙发,睡醒了白天处理一下事务,继续梳理思路整理文案,晚上继续进行沙盘推演。我们分别站在中国和美国的立场进行推演论证,通常是彭先生提出观点,我提出问题或者质疑,他再来解答。如此反复琢磨多次,耗时一个月,改动文稿七八次才最终成文。

这一个月,我和他都没离开办公室,没有回家,没有出门,如同疯魔一般,算是投入了全部精力。文章付刊后,长舒一口气,简直是累虚脱了。

那时候环球财经的阵容非常强大,总编是经济学家向松祚;副总编是著名学者张捷;编委会成员今天在网络上依然声名赫赫的包括:《超限战》两个作者乔良和王湘穗;时任中国银行副行长的金融安全专家王永利;军方鹰派代表戴旭;日本问题专家白益民;文化学者摩罗等人。由于年份比较久远,还有些专家的名字已经模糊了。

然而,即便是如此强大的专家团队,依然很难让这个杂志以比较好的状态发展。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舆论环境比现在要恶劣十倍。

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发生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各路媒体对中国高铁群起而攻之。环球财经坚持了可贵的国家立场,坚持为中国高铁辩护。

这一场舆论较量,环球财经功不可没。

实际上,当时围攻中国高铁的舆论就是美日共同推动的,目的就是阻击中国高铁进军海外市场。当时日本正在东南亚与中国高铁激烈争夺,因为这一波舆论逆流,导致中国高铁连续丢掉大单,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发展的脚步。

除了这个焦点事件之外,我们还推出了两期研究苏联解体的文章,当时汉唐撰写的文章题目是《血色回忆:俄罗斯私有化运动之悲剧史诗》,同样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彭晓光先生在连续发表十余篇重要战略文章之后,很快被美国纳入了视野。记得当时一位海外华人在研究中国政治动向的文章里,如此定义彭晓光:中共思想家彭晓光……

在对手那里,我们可以看到彭晓光的文章造成的巨大影响。

令人遗憾的是,彭文的论断过于超前,至少在绝大部分亲美人士看来,当时中美关系还相当融洽,更何况中国刚刚伸出温暖的援手帮助美国渡过了金融危机,美国应该报中国以善意。

这篇文章以及其他两篇关于美国问题的文章,通过特殊渠道送到了部分高层手中,总体上反响非常积极,有一位大人物评价:能写出这篇文章的人,中国不超过十个。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