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由温伯陵先生一篇郭沫若文章说起 -- 真离

共:💬19 🌺10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由温伯陵先生一篇郭沫若文章说起 -- 有补充

首先说一些小不足。

这里说的也不够清楚,在郭沫若和安娜结婚之初,确实还是比较拮据的,因为安娜暴力的离开了家族的庇护(破家之令)。但是,因为诗歌翻译等作品的出台,郭沫若已经有了名气。在之后因为发起和运营创造社,确实条件也不太好,但是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望,而且确实获得了一定的稿费,鲁迅先生也关注了他,批评了他,因为鲁迅不认可他的翻译模式,觉得比较生硬,这也是鲁迅郭沫若的矛盾的最早的来源,期间的批评多被移花接木到别的事情上去,主要是作风和派系。

郭沫若第一次正式回国是因为不能忍受日本的社会压力和歧视,试图回国当高级知识分子,但是,他有着一颗不羁的心,想参与改造社会。他,不是鲁迅这样的文人,也更不是纯粹的文人。也是想把创造社发扬光大,基本上,创造社主要成员都左转了,他们对于中国这个社会有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甚至包括了郁达夫先生。

然后他竟然因为上海的五卅运动转而南下广州参加了农运讲习所、中山大学、以至于黄埔军校进而参加了北伐,成为了早期国民党的戎马书生,作为一个名文人,心向苏联!进而和国民党蒋介石决裂了。

在这里,有一些阴恻恻的人指责郭沫若背靠苏联大腿,呵呵!!所以投降汪精卫骂蒋介石么,我是真不知道有一些人的思路为什么这么恶劣。那么之后的离开汪精卫呢?

在这里,郭沫若是武汉国民党政府方面张发奎部第二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哈哈,当然,同样是中将军衔。当时,张发奎还邀请郭沫若一起出国或者寓公,等待时机复起,张发奎对蒋介石、汪精卫和共产党、苏联都有看法,属于中国的第三势力,包括之前的邓演达、严重。郭沫若基本上是跟着邓演达的。

但是,郭沫若内心是左转的,所以他离开了汪精卫,参加了南昌起义,重点号,此时他还不是共产党员,他是八一起义后,失败阶段和贺龙差不多一起入党的。

虽然解释不了郭沫若离开汪精卫,我们的公知仍然继续质疑郭沫若,因为那时是跟着周总理寻求潮汕的苏联援助。这当然是失败了,郭沫若差点没有因为发烧死去,在这里和安琳(彭漪兰)发生了暧昧关系。重点是强调安琳在之后上海不知所踪了,哈哈,其实他是胡公冕将军的老婆,活了100岁。胡公冕也活了很久啊。

胡公冕(1888—1979),浙江永嘉人,共产党员,1979年逝世。

1930年3 月成立浙南红军总指挥部, 任总指挥。5 月正式成立中国红军第十三军, 任军长。同政治委员金贯真率全军开展攻势, 先后攻占平阳、缙云等县城, 建立浙南游击根据地, 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 是浙南红军和农村根据地主要创建人之一。

1937年春出狱脱党后任国民党政府甘肃省平凉专署专员。抗日战争前期任甘肃省临洮专署专员, 后到西安闲居, 曾赴延安访问陕甘宁边区。解放战争时期在上海居住, 同中共地下党组织保持联络,积极从事秘密兵运工作, 策动国民党军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参事室参事。

1979 年6 月30 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1984 年4 月6 日将其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并承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就想说说那些造谣的,多么可恨,可悲啊。

离开上海潜伏日本之后,郭沫若一开始确实生活还是比较拮据,等到日本发现他是被国民党通缉的左翼将军之后,监视了他,同时,安娜的家族也应该是接受了他,只是他还要在外面做事生活,当时他的化名是佐藤贞吉,名义上有点算是入赘了。

随着他的甲骨文研究日渐成熟,他的实力快速的被恢复了,家族也可以算认可了他。他的收入已经达到了相当好的地步,咱们以前的宣传是有一些问题的,我们从他大量的简历来看,其实他的收入是不坏的,甚至可以说相当好,虽然在日本有文求堂老板田中庆太郎剥削的问题,但是,收入也是可观的,还有日本政府的奖赏。

在全面抗战发起的前夜,郭沫若也算是依靠自己的基础,利用日本京都学派和东京学派的分歧,率先打响了文化抗战的战争。

前些日子有河友和我争论京都学派问题,其实东京学派白鸟库吉的宣传更厉害,干脆就是中国取消说,没有汉族这个民族了,中国地区的历史就是大日本的历史了。

这段历史其实是应该大书特书的,郭沫若通过的就是比较精准的甲骨文研究,通过这些历史材料和文字证明中华文明的来源是靠谱的!

中华文化是伟大的!

这点,日本的友好、友华、知华势力也是认的。日本官方中的传统老贵族也是认可的,名望很高的西园寺公望和牧野伸显等都支持了他。诚然,就日本贵族来说,佐藤安娜家族来说,郭沫若入籍日本是最好的选择了!完美!搞不好,郭沫若弄个至少子爵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郭沫若就是这么有种,拒绝了西园寺公望公爵的邀请,拒绝了成为日本文部大臣,当然,也可能是白鸟敏夫的角色,日本对外文化宣传人,日本甲级战犯。

对,白鸟敏夫,日本甲级战犯,日本法西斯军阀口宣传人,也是失败的东京学派的带头人白鸟库吉的侄子。是的,毕竟日本造这个文化,实在太难了,我问了罗桑啥意思,他说众民族平等,我没接他的话。

这个时候也好,还有汪精卫和八一南昌起义,就说,这么聪明的一个人,郭沫若真能觉得红军能干过汪精卫和蒋介石的合流?就为了亲苏联大腿?

而这个时候,郭沫若就会认为民国必胜日本必败?我看也未必,他毕竟不是跟着毛主席打长征的红军啊,虽然我们也知道侵略者必败,但是时间恐怕要很长的!!这个才是关键了。

1945年,苏联要促成中国南北分治,这倒是可以猜测,但是,要说共产党必然如何,也是很不容易判断啊,因为,美国爆炸了原子弹,苏联的很多妥协都和原子弹有关。比如希腊问题。

所以,身为国民党中将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同样应该选择国民党啊,毕竟那时还是国民党势力大。国民党蒋介石召回郭沫若应该也与郭沫若在日本的文化地位有关,作为一个东亚病夫的国民,他在日本那样厉害也是不容易的。但是,郭沫若不仅拒绝了国大代表的名额,还挨了三次打,这说明了他的斗争精神。

所以,郭沫若不是穿越者,只是他很执着,支持共产党,所以才了不起!

至于文革,他是支持毛主席而不是重视他的周总理的啊,或者说在两者之间,他是倾向毛主席的。

只是,因为是党员,他才认可了那两首宣传诗,某些公知总是拿着这个说事,也挺恶心的!

不管怎么说,郭沫若真是近代中国一个神奇的厉害人物。我真愿意叫他一声同志!

这位温伯陵先生写的文字就很正,看着还很舒服。

无党派人士杰出代表群英谱

一、郭沫若(1892.11—1978.6)

翻开《毛泽东诗词》,与毛泽东唱和较多者,除柳亚子外,就是郭沫若。由此可见毛泽东对郭沫若诗词成就的赞赏,又可印证他们之间几十年的深情厚谊。

郭沫若生于1892年,比毛泽东大1岁。1926年3月,经瞿秋白推荐,郭沫若离开上海,来到大革命的策源地广东大学(中山大学),担任文科学长。刚到广州,按事先约定,成仿吾陪同郭沫若一同来到林伯渠家。在这里,郭沫若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郭沫若此前已创作出了《女神》《星空》等诗集,见到这位久仰的诗人,毛泽东非常高兴。郭沫若曾描写过毛泽东的形象:“人字形的短发分排在两鬓,目光谦抑而潜沉,脸皮嫩黄而细致,说话的声音低而委婉。”

1944年是明王朝灭亡300周年,也是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旋即失败300周年,恰好又逢甲申年,郭沫若遂写了《甲申三百年祭》。远在陕北边区的毛泽东读了这篇文章后,立即给予热情肯定。4月12日,他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的《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中说:“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他还让延安《解放日报》全文转载郭沫若的文章,作为整风文件,供党内学习。

在抗日战争期间,郭沫若积极投身到文化抗战中,为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文化抗战中的领袖人物。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郭沫若和夫人于立群前往机场迎接毛泽东,二人相隔18年后终于再次相见。9月3日,毛泽东原定到重庆天官府郭沫若寓所看望各界人士,只因胜利大游行队伍堵塞交通,改为在毛泽东住处红岩村。交谈中,历史学家周谷城问毛泽东还写诗吗?毛泽东风趣地回答:“近来没有那心情了。从前是白面书生,现在成了‘土匪’了。要说写诗,应当问我们的郭老。”当时,郭沫若看到毛泽东用的是一只旧怀表,于是把自己手上的欧米茄手表摘下来送给毛泽东。毛泽东非常珍视这件礼物,直到临终,他一直戴着这只手表。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与郭沫若闲余时仍经常在一起谈诗、唱和,传为美谈。

1957年,毛泽东的18首诗词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不久,郭沫若就写作了《试和毛主席韵》,以《念奴娇·小汤山》《浪淘沙·看溜冰》《水调歌头·归途》唱和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

两人唱和最著名的要数以下两首词。1962年12月,适逢毛泽东70虚岁生日,郭沫若写了一首《满江红·领袖颂》:“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毛泽东读后,心潮澎湃,在短短数日后的1963年1月9日,彻夜未眠,挥毫吟诵成一首《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郭沫若的词,乃借祝寿表达敬仰之情;毛泽东的和词,却展现了纵横天下、战无不胜的政治情怀。

毛泽东和郭沫若,是中国现代诗坛上两颗灿烂的巨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就有翰墨来往;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们时有诗词唱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开始公开发表自己的一些诗词,有时他会请郭沫若润色。例如,1959年毛泽东作七律《到韶山》《登庐山》两首,于9月7日写信给胡乔木说:“诗两首,请你送给郭沫若同志一阅,看有什么毛病没有?加以笔削,是为至要。”郭沫若两次写信,直率地谈了修改意见。毛泽东在9月13日又写信给胡乔木说:“沫若同志两信都读,给了我启发。两诗又改了一点字句,请再送郭沫若一观,请他再予审改,以其意见告我为盼!”

1962年正值全国筹备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的时候,毛泽东同意在《人民文学》5月号上发表他作于30多年前“马背上哼成的”六首词。《人民文学》编辑部在六首词发表前抄送郭沫若,请他写些注释性的文字,以便于青年读者们了解。郭沫若随即写信给毛泽东,对六首词的字句修改和编排次序,提出了意见。4月底毛泽东复信郭沫若,肯定了郭对六首词编排次序的意见,并说:“‘七百里驱十五日’,改得好。”

与此同时,郭沫若欣然答应《人民文学》编辑部的约稿,于5月1日写成《喜读毛主席〈词六首〉》一文。他在文中说:“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我起初也觉得是一天的事。……清早由遵义城动身,晚上到达娄山关,那是合情合理的。然而进一步考虑,却发现了问题。红军长征第一次由遵义经过娄山关,是在1935年1月。第二次又经过娄山关回遵义,是在当年2月。就时令来说都是冬天。为什么词的上阕写的却是秋天?‘西风’‘雁叫’‘霜晨’,都是秋天的景物,这怎么解,要说主席写词不顾时令,那是说不过去的。因此,我才进一步知道:《娄山关》所写的不是一天的事。上阕所写的是红军长征的初期,那是1934年的秋天;下阕所写的是遵义会议之后,继续长征,第一次跨过娄山关。想到了这一层,全词才好像豁然贯通了。”“我对于《娄山关》一词作了这样的解释,我虽然没有当面问过主席,不知道我的解释究竟是否正确,但在广州的诗歌座谈会上,我很高兴同志们是同意了我的见解的。”

抗战胜利后,郭沫若勇敢地同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周恩来曾评价说:“在这场战斗中,郭沫若同志立了大功。”邓小平称赞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你都不愿叫一声郭沫若同志?

原创 温伯陵 温伯陵 2021-11-18 19:39

图片

伯陵说:

抹黑造谣的人们,

看低了郭沫若,

更看低了毛泽东。

1

郭沫若万万没想到,自己为革命工作一辈子,非但没留下清白在人间,现在人们说起郭沫若,反而只记得“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的谣言。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下,郭沫若到底是什么人?

郭沫若的人生有三个重要阶段,青年时期是文学奇才,中年时期是革命战士,壮年时期是文化领袖。

我们分开来说。

1914年,教员是湖南一师的同学少年,而家境殷实的郭沫若留学日本,到九州帝国大学习医,准备回国做一枚治病救人的医生。

但是此后几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宣传科学和民主,成为国内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那时候的有志青年,都受到《新青年》的影响,聚集在陈独秀的麾下,希望用科学和民主改造中国,给中国人民换换脑子。

经过数年的宣传,中国青年逐渐觉醒,正好又赶上“一战”后巴黎和会的刺激,中国便爆发了“五四运动”,青年做为政治力量,走上历史的舞台。

这是1920年前后的国内大气候,那些能读书的青年学生,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郭沫若也被卷入其中。

1919年8月,也就是“五四运动”爆发的3个月后,未来的哲学家宗白华出任《学灯》编辑,并且建议开办“新文艺”专栏,刊登新体诗。

《学灯》是《时事新报》的副刊,留学日本的郭沫若经常阅读《时事新报》,也知道了刊登新体诗的消息,便把以前写的诗文寄到上海,向《学灯》投稿。

宗白华看到郭沫若的新体诗,觉得非常精彩,极力向主编推荐,建议在《学灯》上刊登出来。

原本郭沫若只是尝试一下,没想到真的发表出来了,那还等什么,接着写呗。

随后数月,郭沫若陆续发表《死的诱惑》、《火葬场》、《黎明》等一系列新体诗,在文艺界的名气越来越大,宗白华也对郭沫若越来越欣赏,甚至用整个版面发表郭沫若的诗。

从此以后,留日素人郭沫若,便成了新文化运动的诗人。同是新文化运动诗人的朱自清,也说郭沫若是“一支异军的突起。”

到了1921年,郭沫若把新体诗整理成集,取名为《女神》。

这本诗集的文学地位不必多说,属于中国新体诗的奠基作品,而郭沫若也因《女神》,成为中国新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此时的郭沫若不到30岁,已经进阶为新文化运动的大将,名满中国。

如果就此止步,做一个纯粹的诗人,写写风花雪月的情爱故事,聊聊忧国忧民的文人情怀,也能保证一辈子衣食无忧,比现在大多数人的阶层都要高。

如果郭沫若不甘于做诗人,也能到高校做教授,偶尔和胡适之流吹吹牛逼,也能留下一段佳话,被后人吹捧为民国大师。

某些鸡汤语录,说不定还能编成书,出现在21世纪的机场书店里。

这些光明前途,郭沫若肯定比我们看的清楚。

但他没有选择做诗人大师,而是在日本毕业以后,回国参加革命了......革命要掉脑袋的,郭沫若敢回国参加革命,就说明他不是个简单的诗人。

同样是新文化运动的文人,胡适和朱自清就没有参加革命,选择了文人唱和的道路。

仅此一点,你就不能不佩服青年时代的郭沫若。

图片

2

郭沫若在革命队伍里,成就也非常人可比。

1926年,郭沫若出任广东大学文科长,同时兼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开办六届,前五届的主持人是彭湃,第六届的主持人是毛泽东。

也就是说,我党武装起义之前,郭沫若就是毛泽东的同事,在工作中有了不错的感情。

郭沫若教书之余,还在黄埔军校做宣传工作,北伐开始,又做到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和周恩来、叶挺等人发生了良好的关系。

而郭沫若的军衔是中将。

肩扛中将军衔,和毛泽东、周恩来共事,这份地位和资历,国共两党里超出郭沫若的人其实不多。

你说,郭沫若在革命队伍里的成就大不大。

如果郭沫若是没有理想的人,那他随大流就可以了。

蒋介石掌权的时候,在南京国府做个委员,或者在军队里做个不打仗的军人,工作之余和同事们一起捞钱娶小老婆,日子美滋滋。

将来全国要解放了,就和起义将领一起走向光明,就凭郭沫若在大革命时期的地位,混个政协委员是没问题的。

这日子保险且安全,正常人都能想明白,郭沫若肯定也明白。

可能有人要说了,20年代的郭沫若,不知道将来全国解放的历史进程。

那问题就更简单了,大革命时期的蒋介石,力量远比我党强百倍,大部分人都没有选择困难症。

郭沫若随时可以跟着蒋介石走。

而且郭沫若要跟着蒋介石走的话,比其他人更有利,因为随着战争的胜利,他已经升为总司令部行营政治部主任,非常受蒋介石宠信。

但是郭沫若没有选最容易的路。

1927年3月,蒋介石策划九江和安庆的暴力事件,开始破坏国共合作,打击我党的群众力量,给1个月后的“四一二事件”做铺垫。

郭沫若发现蒋介石的反革命面目,便辞去官职,化名“高浩然”离开蒋介石行营,跑到南昌住在朱德家里,写了一篇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

檄文开篇就说:

“蒋介石已经不是我们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蒋介石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动派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了。”

“他的总司令部就是反革命的大本营,就是惨杀民众的大屠场。他自己已经变成一个比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张宗昌还要凶顽、还要狠毒、还要狡猾的侩子手了。”

紧接着,郭沫若在檄文里,详细描述了蒋介石制造暴力惨案的过程,最后号召革命同志和民众拥护中央,打倒蒋介石。

这篇檄文发表在4月9日的武汉《中央日报》上,3天后蒋介石发起“四一二事变”,大规模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

郭沫若的反蒋檄文,比蒋介石正式叛变都要早。

在1927年举国白色恐怖的时候,蒋介石悬赏3万大洋,要郭沫若的脑袋。

郭沫若先去武汉,出任张发奎部队的政治部主任,随后便参加“南昌起义”,和周恩来、朱德、聂荣臻、陈毅等人并肩战斗。

我们都知道,起义部队南下期间,贺龙申请入党。但很多人不知道,另一个在革命低谷申请入党的就是郭沫若,而其中一个入党介绍人是周恩来。

扪心自问,你我能否在生死关头,放下荣华富贵,选择可能牺牲的革命道路?

郭沫若选择了革命理想,放弃了荣华富贵,你能说郭沫若不是铁骨铮铮的汉子?

图片

北伐时期的郭沫若(前排左二)

3

南昌起义失败以后,郭沫若开始人生的第三阶段。

因为周恩来觉得,郭沫若扛枪打仗是浪费人才,不如去日本储才养望,一来避开蒋介石的通缉令,二来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回国,做中国的文化领袖,主持文艺战线的工作。

于是郭沫若抛家舍业,东渡日本潜伏待时。

他在日本住了近十年,深度研究了甲骨文和金文,陆续发表《殷周青铜器文字研究》、《金文丛考》等著作,成为文化界的宗师级人物,和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合称甲骨四堂。

有这样的学术成就,才能做中国的文化领袖。才气逼人的郭沫若遇到慧眼识人的周恩来,便给日后的事情埋下伏笔。

1937年初,抗日战争即将爆发,国共两党经过“西安事变”,也建立再次合作的共识。

既然要举国抗战,那么各行业的政治犯和通缉之人,也应该团结起来,为抗日战争做贡献。

于是“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撤销郭沫若的通缉令,当天郭沫若乘船回国,参加保家卫国的抗日战争。

相比投降日本的汉奸、出国避难的大师,回国抗战的郭沫若是不是高风亮节?

由于要避开日本军警的监控,郭沫若只能悄悄离开日本,便没有通知日本的妻子和孩子。

虽然有些不近人情,但从抗战的角度来说,郭沫若是毁家纾难的战士,不能说是抛妻弃子的渣男。

回国数月,蒋介石成立政治部,任命陈诚做部长,周恩来和黄琪翔做副部长,郭沫若是第三厅的厅长,负责宣传方面的工作。

郭沫若不愿意做国民政府的官,觉得回国是参加抗战,不能替反动派卖命。

周恩来又找他谈话,意思是国共合作抗战,我党在国民政府要有工作的平台,郭沫若要是不做第三厅的厅长,那么副部长周恩来就是空架子,满腹谋略便没有施展空间。

郭沫若想想也对,就出任厅长,配合周恩来做宣传工作。

而这个时候鲁迅已经去世,中国左翼文化界没有领袖,便缺少一杆聚拢人心的大旗,很多事情做不起来。比如鼓舞全国民心、抵抗日本的文化侵略、反击国府抹黑我党等等。

即便召集文人写文章勉强对战,也因为没有领袖人物冲锋,显得力道不足。

于是左翼文人就说,鲁迅先生在的时候,经常有影响世界的作品问世,一呼百应,现在鲁迅先生不在了,但是鲁迅先生需要继承人。

当初周恩来派郭沫若去日本,就是为了储才养望,有朝一日做中国文化界的领袖。

现在时机到了。

周恩来向中央建议,郭沫若是大革命时期的中将,社会地位足够。旅日时期成了文化宗师级人物,学术声望够高,可以做鲁迅的继承人。

中央经过讨论,认可了郭沫若,便在1938年做出党内决定,确认郭沫若为鲁迅的继承者,中国革命文化界的领袖。

这个决定,给日后“鲁郭茅巴老曹”的排名定下基调。

那郭沫若有没有完成任务呢?

完成了,而且成绩还不错。

1940年9月,蒋介石策划“皖南事变”的时候,就在重庆排挤郭沫若等文艺界人士,逼他们离开政治部的关键岗位,另外成立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任命郭沫若为主任委员,周恩来为指导委员,沈雁冰、陶行知等人是委员。

文化工作委员会不能做政治工作,只能研究文化,其实就是个领薪水的养老单位。

但就是在这个养老单位,郭沫若写出《屈原》、《虎符》、《南冠草》等历史剧本,周恩来安排演出,讽刺了时政、激励了民心,在重庆反响很好。

那时候的郭沫若,其实是我党文艺战线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虽然战线不同,但郭沫若的工作性质,和八路军、新四军的将领们是一样的。

图片

周恩来 宋庆龄 郭沫若

4

说到这里,郭沫若的真实身份也明白了,他不是纯粹的文人,而是做文艺工作的政治家。

从新文化运动到大革命,从避难日本到抗日战争,郭沫若的身份从来没有变过。

郭沫若自己就有个观点,文艺要为革命服务。

他在《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里说了:

“我们的文艺运动,历来就有一种和政治运动相结合的宝贵传统。从五四运动起,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新文艺运动的主流,都是当时的革命政治运动的重要战斗单位。为了取得新民主主义的政治革命和文艺革命的胜利,曾经有许多文学艺术工作者,和英勇的中国人民一起献出了他们的血和生命。我们应该继承他们奋不顾身的精神,来参加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斗争,来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说的够直白了吧。

对郭沫若来说,革命成功造福中国是目的,文艺只是服从于革命事业的工具。只要革命能成功,文艺可以做委屈的小媳妇。

这个观点,其实很多人是不认可的。

他们认为,文艺必须独立创作,学术必须自由发展,不能有任何政治干涉,否则就有走歪的危险,让文艺和学术变成政治的附庸。

但问题是,世界从来没有真正独立的文艺。

给权贵唱赞歌和为人民说话,你总要选一个。站在中国的立场创作,还是站在美国的立场领50万,也总要选一个。

所谓独立自由的文艺,往往是自欺欺人的幻觉。

如果文艺不服从于革命政治,那就可以在为人民服务和为资本服务之间,做随时摇摆的骑墙派,岂不是更容易走歪?

郭沫若的文艺观点,其实就是站在大部分文艺工作者的对立面,也给别人留下“吹喇叭”的固定印象。

但我们前文说了,郭沫若不是纯粹的文人,而是做文艺工作的政治家。最欣赏他的也不是文人,而是大政治家毛泽东。

因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说了:“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毛泽东明确表态,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要为工农兵服务。

这就是文艺要服从革命政治的观点。

政治是人类一切行动的纲领,指导人们前进方向的源头,只有明白工作是为了什么、以后要向什么地方去,文艺才能有针对性的创作。

也就是说,毛泽东和郭沫若的文艺观点一致。这也是他们在个人关系以外,政治上心心相惜的基础。

所以郭沫若让文艺工作者讨厌,却和毛泽东的关系匪浅。

这背后是利益问题、理想问题,更是屁股坐哪边的问题。

图片

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 油画

5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和毛泽东做为心心相惜的同志,又是善写诗词的文人,便有了多次诗文唱和。

1961年,郭沫若在浙江观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写了一首七律: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紧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毛泽东看到郭沫若的诗,感觉不妥,尤其是要千刀万剐唐僧,非常不恰当,便提笔写了《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意思是,虽然唐僧不懂事,但可以治病救人,不要对唐僧太苛刻,要把唐僧团结起来,和妖魔鬼怪战斗。

郭沫若服气了。

1962年12月是毛泽东70虚岁生日,郭沫若写了一首《满江红·领袖颂》: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

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毛泽东看到这首词,填了一首《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既感谢了郭沫若,又表达了自己的志愿: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最近几年,网友引用最多的两首毛泽东诗词,都是写给郭沫若的。

既然郭沫若和毛泽东的精神层面高度一致,又留下那么多诗文唱和,那么毛泽东去世之后,想黑他的人,最容易找到的靶子就是郭沫若。

他们用各种谣言,把郭沫若说成一个不择手段的小丑,潜台词其实很明显,和这么一个小丑互相欣赏,可见另一个人多么不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黑郭沫若,目的是黑和他互相欣赏的人。

我们看完前面的诗文唱和,应该知道郭沫若的才华,他要是想吹捧,何必用“赛过我的亲爷爷”之类的低级马屁,用诗文唱和的方式,岂不是更高级。

更何况,以毛泽东的胸襟和抱负,又怎么可能喜欢“赛过我的亲爷爷”等低级马屁。

那些黑他们的人,看低了郭沫若,也看低了毛泽东。

郭沫若不是完人,当然有很多缺点,这些我们都不否认。但评价人物,尤其是政治人物,重点不是个人道德,而是政治大节。

郭沫若的政治大节,绝对不亏。

其实说到底,郭沫若就是个工龄长地位高,却没掌大权也没害人的糟老头子,那些黑他的人,我们管不着。

但我们这些喜欢毛泽东的人,真应该叫他一声——郭沫若同志。

https://mp.weixin.qq.com/s/sUeUFBroYuHVcgcnehbHyw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648927/answer/2230802973

通宝推:绿色蔬菜我的爱,死扛着,青青的蓝,红尘无极,桥上,天白,苏仙岭,东方白,别看我矮,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看着郭沫若的这一生就是特别具有美感。 -- 补充帖

能力超群不说了,就说他的女人和绯闻女人。

除了于立忱早早自杀之外,于立群也是自杀,但是稍微晚一些,去世时也已经七十多岁了。

第一位妻子,张琼华,在乐山号称郭沫若老太太,其实就是郭家的养老义女了,九十岁去世。

第二位,当然不用说了,郭安娜,享年101岁,成功二次晋级郭家夫人地位,是全国政协委员。

安琳,100岁。

黄慕兰,也叫黄定慧,享年110岁,简直是人瑞了。

就这还被称为郭沫若迫害的女人。

当然,黄定慧也不简单,两位前夫都是红军高级领导干部,宛希俨和贺昌!

都是极其重要的红军领导干部。所以,黄定慧的历史地位也还是可以的,和郭沫若也是惺惺相惜了。经常有书画来往。

说的他俩的绯闻也是南昌起义之前的,北伐期间而已。这居然就被当做了真实历史批判郭沫若,就这么一个优秀的人,居然就被骂成了渣,中国的黑白是非观也是离奇了!s

这是改开的悲剧。

通宝推:绿色蔬菜我的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