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冰岛钢琴家奥拉夫森:一场不同凡响的音乐会 -- 黄序

共:💬18 🌺18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续一】奥拉夫森的莫扎特

音乐会开场曲目是意大利作曲家Galuppi一首奏鸣曲的慢乐章,这一陌生作曲家的陌生作品被奥拉夫森演奏得引人入胜,让人有进一步了解Galuppi的冲动。

另一位意大利人Cimarosa的两首作品(都经过奥拉夫森本人的改编)更是让人有发现沧海遗珠的感慨。在奥拉夫森的诠释里,一个几乎不为后人所知的作曲家近乎成了海顿莫扎特音乐创作的重要先驱,其作品经与莫扎特成熟钢琴音乐的对比和联系,呈现出了意想不到的情感深度。

莫扎特与这两位意大利作曲家应该从未谋面,而以前当我看到C.P.E. 巴赫时,也从未联想到过莫扎特,总觉得他们属于不同的音乐时代。看了节目单中的介绍才意识到他其实和莫扎特有直接的交往,当然海顿就更不用说了。

这两位熟人的作品里,C.P.E. 巴赫的回旋曲异常灵动,不时浮现出出人意表的转折和小小的爆发,而海顿的B小调奏鸣曲则被赋予了一种略显陌生的锋芒。

作为新生代的钢琴家,奥拉夫森的娴熟技巧丝毫没有令我感到意外。实际上在这场芝加哥首秀里,开场不久奥拉夫森还有个小小的失误,让我不禁心头咯噔一下。好在他迅速进入状态,而且渐入佳境,再也没有出现一丝一毫的失控。

真正让人意外的,是奥拉夫森在整场演奏中所展现出的对作品的独特思考和深刻洞察力,以及他借此从作品中发掘出的新鲜活力。

奥拉夫森在开场白里提到如果没有莫扎特生命的最后十年,当天节目单中的所有莫扎特作品都将不复存在。而这台音乐会的独到之处,是钢琴家通过同其他作曲家作品的对比,把莫扎特的这些最深沉最内敛的内心独白,带入到音乐史上那个令人着迷的时代背景中去,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莫扎特身后的音乐发展方向,从而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崭新视角。

那几首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初看似乎没有关联。但随着演出的进行,逐渐显示出和莫扎特作品非常一致的音乐逻辑,在奥拉夫森的指下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整体性还表现在钢琴家没有把每个作品当作独立的个体,比如一曲Galuppi终了,他会不停顿的直接进入莫扎特,反而在莫扎特同一曲目的乐章之间加进了令人回味无穷又充满期待的留白。而这种安排既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也不乏临场的灵光一现,让整场演出充满惊喜。

类似的处理方式以前也不是没有,但在这么长的时间尺度上一以贯之确实第一次见到,简直是为莫扎特作品的演绎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难怪九十分钟的演奏要一气呵成。

开场白里,奥拉夫森还提到节目总时长相当于一首中等长度的马勒交响曲。他没有说,但观众能明显感受到的是,奥拉夫松的大胆演奏不仅在时长上接近马勒的鸿篇巨制,在内容上也为他将莫扎特视为浪漫主义先驱的观点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

更难得的是,我一点也没觉得九十分钟是个漫长的过程。相反倒是一直全神贯注,深深地为冰岛人的演奏所吸引,以往熟悉的曲目也听出了更多的细节。尤其是奥拉夫森的左手,清晰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线,加上对比鲜明丰富温暖的音色,时不时地让人怦然心动,和他令人眼花缭乱的右手形成完美的平衡。

全套曲目中最大的亮点是两首完整的莫扎特奏鸣曲,分别是C大调的K545和C小调的K457。前者常见的录音大多是简洁明快天真烂漫的风格,这也是不少儿童早期教育曲库里经常选用的曲目。不过在奥拉夫森演绎里,第一乐章明显速度更快也更加凌厉,同时又与众不同地蕴含着更多的戏剧性。而第二乐章他处理得更慢,更字斟句酌,呈现出的是一份独特的沉郁。

K457我在以前那个关于郎朗和李云迪的帖子里提过,不过当时举的是普雷特涅夫演奏的例子。这是一个更接近浪漫派的作品,已经明显有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影子。奥拉夫森的演奏在突出表现莫扎特超出其时代的音乐创作思想方面走得更远,但仍保持足够的冷静,并没有把它直接变成贝多芬而彻底偏离莫扎特的风格。

尾声部分的B小调柔板,钢琴家凝神静气,似乎在借助键盘喃喃细语。尽管场内的灯光并没有变化,但听者仿佛逐渐置身黑暗,沉浸于深刻的悲剧气氛之中。

最后的终曲是李斯特改编的一段莫扎特经文歌。酷爱炫技的李斯特在这个改编里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克制,全曲中没有任何炫目的技巧,有的只是简洁、平静和安详,凄美虔敬的琴声仿佛承载着莫扎特伟大而孤独的灵魂,缓缓升入天国。又仿佛是远道而来的钢琴家,在琴弦上逐渐消隐的闪烁星光里,悄然结束了一段极富启发性的音乐之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全场观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奥拉夫森多次返场谢幕,如此数次后他示意大家落座,然后坦率地说,经过这样一场高能演出,加演变得几乎不可能。他接着说这倒不是因为疲劳。这个我们也很容易理解,刚刚结束的九十分钟演奏应该说已经有了很高的完成度,再往前多走一步都变得非常困难。

话虽这么说,掌声却依旧热烈。最后盛情难却,奥拉夫森又坐回钢琴前,加演了一首巴赫第四号管风琴奏鸣曲的行板乐章。质朴的旋律在有些冷峻的琴声中多次反复,经过一个对管风琴宏大音响有节制的模仿,达到情绪的顶点,然后又逐渐回归平静。

~~土鳖扛铁牛~~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桥上,闻弦歌,七天,铁手,踢细胞,汉水东流,匿名:1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