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改革开放,改革的是什么,开放的是什么? -- 铁手

共:💬343 🌺3229 🌵10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个问题其实原来已经回复过了:

又来一遍

三线建设战备经济对国民经济其它部分冲击是很大的

既然再提,就把这个事再梳理一遍。

60年代早期的技术引进的目标主要是解决吃穿用问题,包括进口日本维尼纶和化纤、化肥等成套设备,总金额1.3亿多美元。

1963-64年,开始转向引进冶金、机械、电子工业设备、精密仪器仪表等等新技术的项目,包括成套设备、单项设备和技术资料,如在冶金工业方面,进口氧气顶吹转炉、大型炼钢电炉、特殊钢厂的关键设备、冷轧带钢、冷轧矽钢片、合金钢挤压机、大口径钢管扩管机、硅的冶炼及提纯、稀有金属的冶炼及加工、法国的电解铝、瑞典的铁矿开采和铜矿开采等先进的设备工艺,金额约1.1亿美元。在机械、仪器仪表工业方面,进口生产仪器仪表材料和元件、液压机械、精密测试仪器、精密轴承、重型汽车、大功率内燃机车和燃气轮发电机、真空设备、大型空气分离机等的设备和工艺,金额5100多万美元。在电子工业方面,进口制造硅、锗半导体器件,以及为制造远程雷达、导弹、飞机、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控制设备所需的各种新型电子器材和元件的设备和工艺,金额约3000万美元。在石油工业方面,进口新型深井钻机、新型测井仪和地震仪,一种新型炼油方法(如氢异构裂解),制造一些新型油品的添加剂、溶剂、催化剂的设备和工艺,金额约3000万美元。在化学、轻工、纺织和非金属材料工业方面,进口生产尿素、高能燃料、化学纤维浆粕等的设备和工艺,以及一些轻工、纺织工业的样机和小型样板厂,金额约6000万美元。在国防工业方面,引进直升飞机金属机翼的设备和制造技术、制造导弹精密部件的防尘厂房、装甲车辆发动机的制造设备和工艺,以及胶质炸药原料的喷射法硝化甘油设备。

可以看到,引进技术从62年的吃穿用的石化化纤、化肥,到64年转向冶金、精密仪器仪表、电子基础工业、国防相关基础工业,这个转向的背景就是——60年代的国家计划从吃穿用转向全面战备经济,转向三线建设。

1962-63年,还在酝酿中的三五计划的目标是集中力量解决吃穿用的问题,将农业投资额提升到总额的20%,关于三五计划的《初步设想》提出农业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四亿五千万亩旱涝保收农田, 治理三河, 保证大江、大河、大水库的安全, 以粮为纲, 多种经营。国防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到1972年建立起一个小而全的国防工业体系。工业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发展为农业和生活服务的化肥、化纤工业, 增加农业和国防急迫需要的品种, 发展新技术。交通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旧线。具体指标是1970年粮食达到4300-4600亿斤。这个初步设想的问题就是国防和基础工业投资不足,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干线安排不上或者修不通,酒泉和攀枝花两个后方重要钢铁基地也上不了。

《初步设想》的安排其实是符合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央领导的共识的,但60年代前期中国周边国际态势的紧张逐渐改变了主席的想法,中印之战后边界局势尚未彻底缓和,东南方向常凯申在袭扰大陆,北方边境苏联军队从10个师逐渐增加到54个师100万人,美国在越南的军事介入逐步升级,而国内的原子弹研发进入最后阶段,计划于64年10月爆炸,这也有引发苏联和美国军事行动的可能。

1964年4月,中央军委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国经济国防安全的评估报告,报告认为中国50%以上的工业、人口和基础设施(铁路,水库)都集中在沿海和大城市周围,军事上极为脆弱,如有空袭有崩溃的风险。其中也提到了所有水库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232个大水库中52个位于主要交通线附近,17个位于15个重要城市附近,一旦遭到破坏,洪水将冲击北京、天津等附近, 造成严重损失。

综合评估之下,主席提出“ 三五”计划还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加强三线建设,于是三五计划改成了吃穿用和三线建设兼顾,即使如此,攀枝花和成昆铁路等重要项目也没安排上,只是打好基础,留到四五计划再上。但两个月之后,64年8月,美国大规模轰炸北越,战火终于烧到南部边界,于是三五计划再次转向,从吃穿用和三线建设并举,改成了以战备为中心的计划。

于是,三五计划的重点确定为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成昆铁路,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 成都航空工业基地, 重庆万县造船工业基地, 陕西的航空工业、兵器工业基地, 甘肃的航空工业基地、酒泉钢铁厂等,原定1972年建成的国防工业体系提前到1970年,而原定的4.5亿亩稳产高产农田目标被留置到“ 四五” 计划考虑。为了使三线项目尽快完成发挥作用,并且不过分增加国力负担,在其它方面缩短战线,一线地区的项目大为缩减,已开工的缩小规模,尽快完工,不再续建,新上的项目基本停止。农业和轻工业的投资也大为减少,农业的投资比原计划减少了三分之一,所以进口化肥成套设备之类的投资肯定就排不上了。邓小平曾问主席,农业国家投资这么少,农业咋办,主席的回答是靠农业学大寨,国家投资少,就靠农民自己集体投资。为了留有余地,不仅农业,三五计划的其它经济发展指标也相应调低了。

不仅仅是三线建设,从65年开始,越南战争烈度升高,中国开始抗美援越,除了派部队去越南,还支援了大量的物资,这也使当时的国力更加吃紧。

战备经济对经济和普通人的生活都有极大的影响,在我的记忆里,我所在的一个二线地区的南方省会城市,1965-70期间几乎没有任何新的民生设施建设,我们家所在的大学,这几年唯一的土建工程就是战备工程——大挖防空洞。直到1970年以后,这个省会城市才开始修建唯一的跨江大桥、新火车站、新的酒店宾馆,这所大学才开始修建新的住宅楼,我太太家就是在73年左右搬进了新建的楼房。

五年的战备经济和抗美援越,使美国在越南进退两难,加上两弹相继成功,美国开始酝酿退出印支半岛,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春江水暖,早在1967年,尼克松还没上台的时候,菲律宾一位年轻的议员就看出美国在东南亚的消退势在必然,认为最反共的菲律宾未来应该跟中国建立关系。

作为主要棋手的主席对局势的微妙变化更是了然于心,1969年他安排四位老帅研究国际形势,陈老总还惊诧不已,说国际形势不是刚在九大上有结论了吗,为啥还要研究?69年9月人民日报公开报道周总理在北京会见柯西金,而周总理在会见时又顺便告知柯西金中国准备恢复与美国的大使级谈判,对这一波操作,四老帅点评道:

“ 我们坚持打倒美帝、苏修, 柯西金反而亲来北京讲和, 尼克松反而急于同我们对话。。。”,

“。。。会见柯西金的消息, 轰动了全世界,使美帝、苏修和各国反动派的战略思想发生混乱” 。

至此,棋局已活。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和技术封锁始于新中国成立,美国对中国进行了最严厉的技术出口管制,巴统专门设立了中国委员会以制定专门针对中国的禁运政策,比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都严厉得多。美国的技术和贸易封锁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对苏联等国的目标是遏制苏联战争潜力的增长,而禁运中国的目标除了遏制中国战争潜力以外,还要遏制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和贸易封锁一直延续到尼克松访华才开始松动。

期间中国也曾争取过美国松动贸易封锁,1955年中美开始大使级谈判,到1960年,会谈了100次, 除开始时就“平民回国问题分达成协议外,别无结果。”美国政府实行对华贸易禁运,不准中国人去美国,不准美国人来中国。1960年,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说, “中国政府曾经设想双方先就“ 一些比较次要的间题”达成协议, “以便为解决中美两国之间的根本性间题创造有利条件。为此,中国方面在中美100次会谈中,曾经先后提出消除两国贸易的障碍,消除两国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的障碍以及在平等互惠基础上互换记者等等一系列的合理建议”,但“都遭到美国政府”的“无理拒绝”。“中国方面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后在会谈中没有必要再在次要的问题上浪费时间,而应首先致力于解决中美两国之间的根本性问题”。这个中美之间的根本问题,就是台湾问题。

所以,不是中国选择自我封闭,而实在是美国铁了心地封锁以期中国的屈服,“跪着把门打开”。

通宝推:东方的木头,俺老孫,王铁墩,混沌之源,死扛着,心远地自偏,楚庄王,acton,燕人,桥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