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已修得(Issued!) -- 年少亦菲的粉丝

共:💬100 🌺1085 🌵4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和平年代,百姓平常过日子的话题都要上升到政治高度,是一种病。

名牌,其最首要的特征是质量好(当然质量和价格不是线性的)。比如说:有些款式的女鞋,大牌既美观又轻便、而且穿起来非常舒适,普通品牌则既不好看又笨重、而且磨脚。再比如,一个LV包,可能用10年基本不变样、而且不过时。

所以很多人买名牌,首先追求的是质量。举个反例:有个大牌(好像是Fendi),有个时期过于追求品牌推广而在质量方面落后于竞争者,被消费者抛弃。新的总监从质量下手重新塑造品牌,才让它活了过来。

但是,前面提到:大牌的质量和价格不是线性的。消费者为了名牌的质量要付出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到底值不值?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话题:个体消费的sweet point。

打个比方:泰国香米的平均价格大约0.5美元/磅,加州国宝米的价格大约1.1美元/磅,后者比前者的口感好很多。如果你年薪3万,选前者是理智的行为;如果你年薪15万,则后者才是你消费的sweet point。因为每磅米省下的6毛钱,相对于你的总体收入和消费可以忽略不计。

同样的道理。一双女士靴子,中档品牌100美元,名牌800美元。要不要多花700美元买个舒服?首先取决于这700美元相对于其他支出,是不是一个大数目。

打个比方,假如一个1995年的日本女工,月薪税后1500美元,房租水电700美元,交通费100美元,吃饭200美元,化妆品100美元,其他消耗品100美元。那么如果她想买一个600美元的LV包,需要砍掉一切其他开支,勒紧腰带攒2个月。

再打个比方,假如2005年的一个上海小白领,月薪税后5000,房租水电2000,交通费300,吃饭800,化妆品500,其他消耗品500。那么如果她想花9000买一个LV包(按10年价格翻番算),需要砍掉一切其他开支,勒紧腰带攒至少10个月。

所以说,奢饰品的消费,对于高收入高消费的人群,更加容易一些。顶峰时期的日本,收入高(95年平均410万日元)消费也高,一个LV包当时的价格,对于普通女工来说,并不一定吓人。

同样的道理,对于多数第一代海华来说,一个LV包的价格(现在按3500美元算),并不吓人。毕竟一套差不多的房子每年的地税,就不止这个数,而且要年年交。由于大陆移民重视教育、自身素质又高,所以第二代普遍比第一代强(我身边刚刚有两个小藤毕业的孩子,本科毕业就直接拿到40万美元以上的offer),就更不是问题了。

所以海华在海外买名牌,多数情况不是给别人看,而是在自己的经济能力范围内尽量追求舒适

更何况,我在上一贴也说了:除了一线奢侈品品牌(古驰以上),其他名牌在美国经常能找到很深的折扣(2折、甚至2折以下)。买名牌、享受名牌的质量,并不一定多花钱。

通宝推:蛋卷俱乐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