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诸葛亮入寇”说起 -- gb2312

共:💬13 🌺8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从“诸葛亮入寇”说起

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在读《资治通鉴》的时候,每次看到“诸葛亮入寇”的记载,就觉得很不满意,他认为:

三国当以蜀汉为正,而温公乃云,某年某月‘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训?

温公就是司马光,他在《资治通鉴》中认为曹魏是正统。而朱熹认为蜀汉是正统,所以就写了一本《通鉴纲目》,来说明自己关于正统的看法。

先看看《资治通鉴》是怎么说“诸葛亮入寇”的:

春,二月,亮悉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

再看看《三国志》是怎么说的:

《蜀志》里面记载: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

《魏志》里面记载:

是月,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马宣王帅诸军拒之。

《蜀志》,《魏志》里面都没有说入寇,《资治通鉴》这一段内容基本上是参考的《蜀志》,然后自己加上了“入寇”, 和“十万”。

“入寇”就代表了司马光以曹魏为正统的观点, 而“十万”这个人数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估计是参考了《晋书》。近现代很多学者认为诸葛亮北伐的人数大概在五万左右,十万这个数字并不可靠。

为什么司马光认为曹魏是正统呢?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刘备称帝的记载后面说:

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

他认为不能一统九州的帝王,都是有名无实。

按这样说,曹魏也没有一统九州,北宋也没能一统九州。

又凭什么称为正统呢?

个人感觉,所谓正统,应该是以正道使九州合为一统。

正道是根本,九州合为一统是行正道的结果。

司马氏虽然实现了统一,但是得国不正,治国不公,称为正统也很勉强。

西晋一建国,就进入了暮年。然后很快就崩溃,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蜀汉虽然没能统一,但是却可以争一下正统的。

正统不是自然而然就具备的,是要争的。

大道争锋,是以正道,大道去争正统,而不是以阴谋诡计去争利益。

刘备入蜀之前,由南阳,三辅等地躲避战乱,迁徙到蜀地的数万家东州人,就和蜀郡,广汉,犍为的本地人矛盾很大,甚至爆发了激烈武装冲突。

刘备入蜀以后,先是在汉中与曹操激战,然后在伐吴的战争中损失了大部分的主力部队,最后在永安去世。

留给蜀汉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烂摊子,外部是强敌环伺,内部是“南中皆叛”,“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句话,一点没有夸张的成分。

诸葛亮在改善了和东吴的关系,平定了南中的叛乱之后,为什么一定要北伐,就是去争这个正统,也是为蜀汉争一线生机。

兴复汉室,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中。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说过颇有见地的一句话:

革命战争是一种抗毒素,它不但将排除敌人的毒焰,也将清洗自己的污浊。

诸葛亮六出祁山,虽然还算不上革命战争。但是其效果不仅仅是在打击敌人,同时也是在坚定蜀汉自身的立国信仰,清洗自身的污浊。

诸葛亮争这个正统,不仅仅是通过军事行动给曹魏造成持续的压力,以至于:

凉、雍不解甲,中原不释鞍

也在于对内的公平,公正:

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

有人说,司马光以曹魏为正统,是因为北宋的境况接近曹魏。朱熹以蜀汉为正统,是因为南宋的境况接近蜀汉。

南宋又何以自比蜀汉?

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南宋能有这个气度吗?

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南宋能有这个公正吗?

难怪大诗人杜甫会说:“诸葛大名垂宇宙”。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在世界范围内,在历史长河中,诸葛亮都可以争一下这个“正统”。

通宝推:偶卖糕的,onlookor,崂山一道士,铁手,翼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