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既然回帖只需一点认可,那就重开知乎笑话楼 -- 万年看客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4203566
问:二战时日本政府为什么决定偷袭珍珠港?
懒蚂蚁的思考 答:
因为美国没有想过把一个大国逼到绝地的后果。太平洋战争的根源,“完全在于总是对他国使用强权,极其专横的美国和西方奉行的霸权主义政策。”(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中国的“独大”之势与列强在华利益发生冲突。1922年2月,西方列强与中、日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确立了中国对外“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否定了日本在华的特殊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在远东的过快膨胀。”(2)
华盛顿体系刚建立起来,日本特别是军部激进势力就认为日本在该体系中吃亏了,像陆军巨头宇垣一成就表示:“华盛顿会议如此抑制日本,也显示出当下国际秩序依然由强力支配。”(2)
“九·一八事变后日美矛盾进一步发展,1934年,日本宣布废除海军军备条约,1936年1月又退出伦敦裁军会议。日本脱离华盛顿、伦敦条约,严重地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意味着日本与美欧列强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 。”(3)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国际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1940年夏,德国闪击西欧成功,荷法相继败降,英国也危在旦夕。”(3)
1940年4月15日,外务大臣有田八郎发表声明,宣称日本与东南亚诸国及南洋地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日本政府对这一地区的任何变化“不能置之不理”。6月29日又发表了所谓“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演说。7月26日,第二届近卫内阁抛出了《基本国策纲要》,制定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宣称日本政府的根本方针是“认为“在欧洲战争中,旧势力正屈服于新兴国威力之下,仅剩英国一国在苟延残喘中,世界局势转变颇激,日本当前之急务,必须促进其实现者,为脱离历来受英美拘束之情势,而以日满华为基干,以印度以东及澳大利亚纽西兰以北的南洋区域为一圈,确立自给自足之态势,连成此一目的之机会,除今日以外,绝难俟诸来日,良机不再”。(3)
而日本对东南亚的干预,获得了某些东南亚民族主义者的支持。“由于自身力量单薄,无法摆脱殖民统治的地位,因而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政府领导人和民族主义者把独立的希望寄托在日本身上,认为日本是他们反抗西方殖民统治的同盟军,幻想借日本之力来推翻欧美殖民统治。欧美各国的殖民统治给日本的“南进”创造了条件,日本间谍不遗余力地向东南亚渗透。”(3)
“日本从1941年中就开始向东南亚的扩张,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满,为了给日军一点警戒,美国冻结了对日的贸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没有石油,日军的战争机器就无法运转,舰艇抛锚,等于无法继续侵略”。(4)
日本法西斯为了和平,与美国民主党政府进行了谈判。
在以后的四个月的日美谈判中,美国对日本提出的要求是,日本必须从中国全境撤军,,包括1937年以后占领的华东,华南、华中,与华北的所有地区,以及1931年占领的东三省,都必须全部撤出日本军队。否则美国将中断对日本的全部石油供应。
在日本人看来,日本只是派几只军舰去了金兰湾,而美国却要求日本从中国全部撤军,完全不考虑日本为此已经付出了死伤几十万人的代价,才获得这些战利品。美国的要价,太没有分寸感了,对于日本来说美国要价确实太高了。(5)
在此之前,日本政府发表天羽声明,警告西方不要纵容中国对抗日本。“1934年4月17日,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长天羽英二发表“天羽声明”:日本与中国有特殊关系,故日本应与各国不同,要完成它在东亚的特殊责任;维护东亚和平及秩序,是日本单独之责任,无须他国干涉;如果中国用以夷制夷的政策,日本就惟有加以排击;如果各国暗助中国抗击日本,那么纵令其名目为财政或技术援助,日本亦不得不反对。”(6)
在日本革新右翼看来,“日本是当仁不让的东亚领袖,负有神圣的使命,将中国、韩国和东南亚各国的黄种人从白种人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实现以天皇为中心的东方王道乌托邦。”(7)
投日后的汪精卫也宣称,“百年以来英美两国挟其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双方并进之国策,美洲的红种,非洲的黑种、澳洲的棕色人种,次第受其摧残,不但国土丧失,连人种也几于沦亡。亚洲的黄种,亦同样受其厄运”。他认为,配合日本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发动的“大东亚战争”,不仅可以使东亚民族以及世界人种获得解放,而且可以使“整个世界的地图,从此将洗却凄惨的颜色,显出光明璀璨的异彩”。(8)
不过,“经过三个多月的谈判,最后日本还是决定有条件地妥协,日本人让步的内容是,只要美国不停止对日本的石油供应,日本可以从除东北以外的其他大多数地区撤军。也就是说,日本最终准备让步到从中国撤出除东北以外的90%的军队,只保留华北少数军队防止中共,25年后全部撤出。日本为此制定了甲案与乙案,只要美国愿意商议,日本还可以在撤军时间上,再作进一步的让步。”(5)
“然而,罗斯福的态度很坚决,他要求日本必须从中国全境撤军,因为日本占领东北是违反了华盛顿公约的,是在道义上不允许的,美国1941年11月提出赫尔备忘录,这是美国对日本的最后通牒。”(5)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美国把某国视为敌国,美国一旦出手,往往十分凶猛,且没有我们所理解的日常理性应有的分寸感。”(9)
美国强势的外交文化,与美国的基督教伦理有关,一旦把对方视为自己的“邪恶对手”,认定自己是受“上帝拯救苦难生灵的神圣使命”所召唤。本国的实利主义、自由民主理想主义、宗教意识形态使命意识的叠加,会让这个民族在国力的支持下,使他们的精英,完全可以不考虑由于对外部实情了解的缺失所造成的决策疏忽。(9)
“在这种情况下,偷袭珍珠港,就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者死里求生的唯一选择。在日本军国主义者们看来,日本统帅部认为,趁此发起向美国发起突然进攻,只要精密计算得当,对美奇袭或许能险胜,一旦在太平洋上打败美国海军,让美国此后相当一个时间里一蹶不振,就会使美国没有干预日本的战争能力,日本就可以从此夺得南洋全部资源,这样又可以长期应付战争需要了。当日本被美国逼到墙角以后,赞成这种主张的人已经占绝对多数。其急先锋是统帅部。”(5)
在太平洋战争之前,日本革新右翼就已经提出了对美作战的想法。
日本军事理论家、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提出“世界最终战争”论,成为日本特别是关东军、军部对外发展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的理论指导。石原从更广域的视角看待“满洲问题”。他认为世界东西文明将通过战争走向统一,而当时的世界分为四个国家集团,即苏联、欧洲、美洲和东亚,这四个国家集团之间的战争是决战性的战争。在准决战性的战争中,苏联和欧洲集团将会被削弱,退出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只有美洲和东亚两个国家集团存在下来,于是这两个集团之间的战争就是决战性的战争。而在美洲集团中,美国是首领,在东亚集团中,日本是当然的首领。这两大集团的战争,实际就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之间的战争,而战争的最后胜利者无疑将成为世界的中心。(2)
“日方提出“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的口号,来笼络殖民地人民,对抗西方霸权。早在二战爆发前,东京就准备笼络亚洲其他国家。作为第一个打败白人的亚洲国家,日本吸引了各国有识之士,日俄战争结束后,土耳其群众欢呼沙俄的失败,军官翻译阅读日军大本营的作战纪要。
菲律宾开国元勋劳威尔、泰国王室、印度反英领袖钱德拉·鲍斯都曾崇拜过大和魂武士道,就连出家的和尚都开始钻研明治政府的富国强兵之道。缅甸僧侣吴奥托玛造访日本并居住了三年,到了太平洋战争,吴奥托玛的信徒配合日军,驱赶英国殖民势力。”(10)
1941年初缅甸人民革命党同日本签订了秘密协定,要求日本帮助组建“缅甸独立军”,并派遣30名青年去中国的台湾和海南岛接受训练。(3)
“在偷袭珍珠港前,第八战队参谋藤田菊一在日记写:我们在《华盛顿条约》的枷锁之下,忍受英美20年的暴政,今日终于大仇得报。”(10)
汉学家竹内好谴责过日军侵华,获知对英美开战后,他欢呼鼓舞,在日记写道:“我们此前担忧,在建设大东亚这样的漂亮口号背后,日本一直在欺凌弱者。(但现在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祖国日本其实并不畏惧强权…让我们一同为这场艰难的战争而战。”
在九一八事件、七七事变中,不赞成扩张的人,在偷袭珍珠港那天过后,成为了坚定的民族主义者。日本小说家太宰治也发表了观点,自己“渴望将麻木不仁的美国人打的一败涂地”。(10)
“日本对美国的战争,从军事到文化艺术全方位展开,珍珠港事件后,东条英机政府禁止爵士乐和好莱坞。甘地、辜鸿铭坚信,西方世界已经衰落,东方文明取代腐朽的、物欲横流的英美文明,太平洋战争似乎就是征兆。”(10)
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炸沉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这是对美国一个巨大的震骇。”(4)
正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面对美方的步步紧逼,日本“退无可退,只能用强盗听得懂的方式同强盗对话,正面迎战,有效有力捍卫自己的利益和尊严。”(11)“这就是大国的悲哀,投降都没办法投降。”(12)
偷袭珍珠港后,日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12月9日,英国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为了消灭在关丹登陆的日军从新加坡出航,10日晨,在接近关丹时遭到日本轰炸机和鱼雷机的攻击而沉没,英 国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也随舰沉入茫茫大海。至此,英国在太平洋地区完全失去了制空权和制海权。”(3)
“1941年12月25日,日军以打死1200多名英国人,生俘12000人的战绩,成为香港的新主宰。”(3)
1942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麦克阿瑟统率的美、菲守军无力抵抗,退至巴丹。后美国政府为避免麦克阿瑟成为俘虏,命令他将指挥权转交温莱特并赴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指挥该区盟军作战。
1942年4月9日,麦克阿瑟的继任者乔纳森·温莱特率巴丹守军投降。至此,日本完全控制了中部太平洋,连接美国和菲律宾之间的交通线被日军截断。(3)
与此同时,日本出动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第一机动部队向印度洋进军,相继击沉了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等一批英国舰艇,并空袭斯里兰卡,重创了英国远东舰队,使其势力范围缩小至印度洋西部地区。(3)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军司令帕西瓦尔签订投降书,新加坡失守。
1942年3月9日,印尼群岛荷军投降。
1942年5月6日,美菲联军7万余人在巴丹投降,菲律宾沦陷。
1942年5月8日,缅北重镇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英印军全面撤退,缅甸落入日军之手。中国与盟国的陆上交通被彻底切断,只能靠驼峰航线空运获得援助物资。
1942年5月, 日本又先后侵占新加坡、缅甸、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其余岛屿等战略要地,几乎达到了原定的全部战略目标。日本在征服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之后,控制了这个地域的1.5亿人口和386万平方公里土地。连同以前侵占的地区,包括朝鲜、中国沦陷区和印度支那,总面积达7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亿,形成了一个北起阿留申群岛,南临澳大利亚,西迄印度洋的庞大殖民帝国,基本上实现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扩张计划。”(3)
太平洋“尘埃远未落定,然而在钢与铁的碰撞和血与火的交融中,全球秩序正在重塑,世界局势已然改变。”(11)
美国之前“不断地压迫一个大国的生存空间,实际上就是在引发“世界大战”。”(13)“人不能太精、事不可做绝,把别国当傻子和炮灰,赶进安全陷阱,自己终将玩火自焚。”(14)
后记:
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己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念及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至于负战伤,蒙战祸,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今后帝国所受之苦固非寻常,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以为万世之太平。(15)
美国总统,民主党人杜鲁门:
这次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这是自由对暴政的胜利。
我们的兵工厂源源生产出坦克、飞机,直捣敌人的心脏;我们的船坞源源制造出战舰、沟通世界各大洋,供应武器与装备;我们的农场生产出食物、纤维,供应我们的海、陆军以及世界各地的盟国;我们的矿山与工厂生产出各种原料与成品,装备我们,战胜敌人。
然而,这一切的后盾是一个自由民族的意志、精神与决心。这个民族知道自由意味着什么,他们知道为了保持自由,值得付出任何代价。
正是这种自由精神给予我们以武装力量,使士兵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现在,我们知道,这种自由的精神、个人的自由以及人类的个人尊严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坚韧、最持久的力量。
胜利是值得欢庆的,同时有其负担和责任。
但是,我们以极大的信心与希望面对未来及其一切艰险。美国能够为自己造就一个得到充分就业与安全的未来。同联合国一起,美国能够建立一个以正义、公平交往与忍让为基础的和平世界。(16)
引用文献:
(1)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完全在于极其专横美国奉行的霸权主义政策
(2)宋志勇 | 国际秩序、“满蒙权益”、反苏防共: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认知逻辑
(3)太平洋战争_百度百科
(4)偷袭珍珠港_百度百科
(5)太平洋战争是如何爆发的 ——从近代几次战争看人类决策理性的局限性限性
(6)【党史今日】1934年4月17日 日本发表侵华宣言——天羽声明
(7)许纪霖|一种新东亚秩序的想象:欧盟式的命运共同体
(8)许赛锋|人种论与一战后日本的对外政策
(9)解析美国战略文化的特点 ——中美关系的新思考 中篇
(10)种族之战还是文明冲突: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人眼中的日本
(11)妥协绥靖坐以待毙,还是破釜沉舟绝地反击?
(12)国家太大,当不了狗
(13)世界大战?拜登等的就是这个!
(14)别被带偏了!乌克兰危机,霸权才是万恶之源
(15)终战诏书_百度百科
(16)日本投降日的广播演说,杜鲁门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既然回帖只需一点认可,那就重开知乎笑话楼 10 万年看客 字89 2023-12-27 22: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