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下半场开踢 -- 方平

共:💬5008 🌺38241 🌵36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这属于为了解读而解读

通篇下来其实你就是一个逻辑:因为这些人没有加薪,所以这是用人方式的伟大尝试

而没有加薪的依据,就是:邢燕子是不带薪的市委副书记,吴桂贤工资62,陈永贵妻子保持农籍,自己不要待遇,退休后还是农民。

但你拿这些当依据的时候,恰恰忘了当年不是按职务开工资,而是按行政级别开,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之间的比例,约为21:1,同是局长或县长,其行政级别和工资待遇往往存在不小差别,因此出现很多官大职小、职大官小或有官无职的现象。如当时中央局不少11、12级干部,职务只是干事。军队各总部机关和军事院校中,10级、11级、12级的干事、参谋、助理和教员也很常见。如作家孙犁,行政9级,职务只是天津日报的副刊编辑。而当时以行政13级划线,13级以上享受高级干部待遇。所以分析这些人的工资收入时不能单纯看职务,而是要看行政级别的。

所以诸如邢燕子、陈永贵、 吴桂贤、王洪文等人职务很高,但行政级别低,所以工资收入少,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说明不了没给他们加薪。事实上直接给陈永贵提到13级,已经是高干了,而且按规定配备了警卫员、秘书、炊事员等好几个工作人员,每月山西省开支100多元。吴的62元工资其实也是不低了,企业实行的是八级工资制,最低14最高104。当时城市居民每人每月的平均生活费仅为八九元,三四十元的月工资能养活一个五口之家。而65年后绝大多数人的级别其实都没调整过的。甚至陈的待遇很多是他本人拒绝的,而并非没有给他。

所以你哪怕引用了一大堆,也根本否认不了这些人的待遇其实是并非你解读的那样只当官不加薪,只不过没有像改开后按职务开支那样加薪罢了。

陈永贵成为了副总理。当时,中央给他配备了警卫员、秘书、炊事员等好几个工作人员。周总理甚至要将其户口迁到北京来,但陈永贵却拒绝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要做好群众的榜样,不能因为当上了副总理就脱离群众,搞特殊。

他拒绝了中央给他的工资,只领了山西省下发的一百多元工资,后来中央给了他一部分工资补助。他也多次拒绝政府要将其户口迁移到北京。

我之所以说选拔这些人,没有跳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官本位的思维来,不是单纯你理解的加薪。其一,这些人的选拔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也没有固定的程序,基本都是临时性、按领导人指示办理的。所以被提拔的人不明所以,执行的人也不明所以,这种缺乏制度依据的破格提拔其实还不如现在的考核晋升。毕竟人为操控感太强了,所以王洪文的坐直升机、陈永贵成副总理,其实当时也是被人诟病的。

其二,邢、陈、吴的文化程度都不高,进入国家领导层其实是不合适的。当然不是说只有文化高的人才能进,但有无文化的区别还是有的。而且老人家专门讲过“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同样,是不是也可以认为,一支没有文化的国家领导团队也是愚蠢的团队,愚蠢的国家领导团队也是不能带领国家前进的?

其三,最终给这些人是国家、地方政府领导人的职务。他们是模范的知情、农民、工人,但未必就是模范的领导人吧,毕竟两者的工作性质、能力需求、成长路径都不同,跨越式地突击提拔这些人到领导岗位,合适吗?他们在原来的工作岗位是模范,并不等于他们具备当国家领导的能力素质。

文革时代的这种用人方式,是对如何从劳动人民群众中发现、考察、举荐优秀人才的一种积极探索,更是对如何进一步培养、监督(即不脱离劳动从而不脱离群众)、从而能上能下的一种大胆尝试。

所以你这种解读,其实是太牵强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