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前,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 忘情
“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的电报。
其实,刘邓并不是在7月底才设想“全军先挺进豫皖苏地区”的,这其实是毛泽东在5月初为刘邓指定的任务(见《刘邓陈粟晋南陕北各部队的作战任务(一九七四年五月四日》):
巳东后独力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汉,或打汴徐,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往来机动,并与陈粟密切配合行动,凡有共同作战之处陈粟军受刘邓指挥。
这封电报背后的意图是由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独立经营中原。在这个任务设想中,出击大别山仅是视情而待的一种可能,整个图景已经能看到后来淮海战役的雏形,如果按照正常演进,后来的淮海战役是势所必行。也就是说,现实中的淮海战役是一场迟到的战役,它的自然发育被突发事件打断了,在突发事件平息后才重新发育。是什么突发事件呢?
就是“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刘伯承邓小平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军一部,……陕北不能支持”。
困难到什么地步?困难到毛泽东贵为党政军第一人,连大米都没得吃,只能天天吃黑豆。
那大别山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刘邓在豫皖苏做不了只能到大别山做的?
就是从大别山可以威逼武汉、合肥,进而进取南京。这一点此处不展开,可以参看知乎用户“汉唐天”对《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这个问题的回答。
你对我“黑虎掏心”,我便对你“猴子偷桃”。
也就是说,这是“攻敌所必救”的救驾之举,政治意义是首要的,军事意义是其次的。刘邓在对全军的政治工作中也曾指出,跃进大别山,即便牺牲中野全军也是在所不惜的。毛泽东事后也表示,做好了牺牲掉中野的心理准备。有什么是值得牺牲两位上将军及其全军来达到的战略目的?
当然是保卫领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陈唐兵败济宁很冤枉的 5 杰瑞 字498 2024-03-02 22:53:58
🙂交战双方谁都不傻 7 yg1993 字265 2024-03-02 22:15:00
🙂高树勋部跑了不少,非常可惜,是教育不够,但是一起打仗了 5 真离 字778 2024-03-02 21:33:56
🙂好不好都是后话,在当时是别无选择,原因就是7月底那封
🙂想调动胡宗南部,也应该是陈谢兵团,不应该是刘邓吧? 4 俺老孫 字0 2024-03-28 06:26:49
🙂一样的 1 onlookor 字94 2024-03-29 00:16:29
🙂电文里说的很清楚:是陈谢配合陕北作战 1 俺老孫 字175 2024-04-01 04:16:54
🙂毛说事后做好了牺牲刘邓部的准备是怎么说的? 6 真离 字856 2024-03-01 17:41:13